中午午休醒的時候,靜坐床上,木然地凝視窗外,我不自然地看到一群麻雀在菜園的小樹上嘁嘁喳喳的,彼此卿卿我我,看上去非常友愛。它們無視我的存在,還竟然鬼頭鬼腦地飛到我的窗臺上,把我的窗戶玻璃撞出“咚咚”聲響,這情景不覺撩起我對麻雀的回憶,我的思緒一下子沉浸到麻雀的往事中去。
小時候,我特喜歡麻雀的聲音,早晨睡著懶覺,天亮了還做著甜甜的夢,被驚醒了,都是麻雀的聲音,甜甜的,沁人心扉,如美妙的音樂一般。屋檐下,樹梢上,草堆上。。。到處都能聽到麻雀的聲音,那些聲音不是喧鬧,不是煩躁,而是和諧的音符。
我家草屋的屋檐下會聚集很多麻雀,好不嬉鬧,草屋還被筑了好多巢,巢里還會掉下麻雀蛋。。出于好奇,我們幾個調皮的伙伴會架起梯子,小心翼翼地爬到窩口,把手伸進麻雀窩,輕而易舉地捧出好多麻雀蛋,還美滋滋地吃上,想起當年吃麻雀蛋,我今天還口齒流蜜、生津。
想逮麻雀也很容易,幾個伙伴圍著黃牛,冒著被踢的危險,小心謹慎地揪了幾根黃牛尾巴,用牛尾巴做成扣子,纏在竹枝上,然后,在竹枝墜上一個小石頭子,再把黃牛尾巴扣子放在麻雀的窩口,不一會,憨厚的麻雀回家了,它們太天真了,過于相信人類的善意和友好,毫無防備地把頭伸進了扣子,在石子的重力下,麻雀撲打著翅膀墜落在地。麻雀的性子急得很,被逮以后,它會撞來撞去的,仍想掙脫,盡管我們給它喂食,給它水喝,可是它總不吃不喝,和我們鬧著情緒,最終都會和我們以死相拼。細想起來,我真有點佩服麻雀那永不屈服的精神。
過去,因為麻雀會筑壞我們家的房子,搶吃熟了的收成,大人們總把麻雀視為“階級敵人”想方設法把它們攆離,早晨起來的時候,母親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菜園旁吆喝麻雀,母親吆喝聲至今言猶在耳;秋播過后,他們會在地里豎起稻草人嚇唬麻雀,不讓麻雀吃種下的麥種;曬糧食的時候,會叫我們小孩坐在場邊吆喝麻雀,不讓麻雀吃那點可憐的糧食,然而,麻雀并不介意大人們的仇視,總是圍著家園團團飛,飛到屋頂,飛到樹梢,飛到我們吃剩飯的桌上,不離不棄,真有點“家雞打團團飛”的感覺??墒?,隔了這十幾年,麻雀卻悄然地離開了我們,想看到麻雀卻是件很難的事情。今年收稻子的時候,偶爾看到幾只麻雀在稻谷堆上啄食,80多歲的老母親親近著麻雀,遺憾著說,“好收成了,也不介乎麻雀吃點!”
我晃動下身影,麻雀一窩蜂地飛走了,我一下清醒過來,心里充滿了不舍,也為麻雀當年的那些委屈充滿了歉意,我的眼睛還直溜溜地尾隨著麻雀飛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