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念母親楊云霞
楊云霞,一九四六年農(nóng)歷二月十六號生于靈寶市陽店鎮(zhèn)南宋(營里)村。因幼時長相俊秀、不怯生露怕,很得大家垂憐。稍長,入學(xué)習(xí)課,識文習(xí)字、算術(shù)繪圖,悉為同齡優(yōu)異者。可出身“富農(nóng)”,其人、其家,做人、做事處處受置,時代,把一個聰慧活潑的丫頭,裝扮成一個"喜、怒不行于色,情、意不流于聲”的“老大人”。
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到鄰村下磑。從此,母親勤儉持家四十五年。在內(nèi),她相夫教子、吃穿洗涮,無所不能;在外,鋤耕耬播。揚場撒糞,無活不干。
改革開放后,母親支持父親‘停薪留職’,從事長途運輸。因日夜憂慮家人安危,她信仰‘道教’。母親對‘道’的虔誠。博得好評。
母親很知足!常欣慰:嫁給一個好丈夫!一輩子,經(jīng)濟上不受困窘。生了三個好兒女!他們傳承父業(yè),更上一層樓。膝下一群好孫兒!讓她的歲月不知不覺溜走。
轉(zhuǎn)眼,母親花甲。她除了悉心照顧一大家子,還熱心‘公眾’事務(wù)。在城里,和一群老太太跳舞、唱歌、誦詩、讀報..圓‘姑娘時’惟愿的夢;到村上,她關(guān)心西家打工、幫東家‘燃眉之急’。很得大家贊嘆。
二零一一年五月初十,母親匆匆別過要跟她‘百年好合’的父親;顧不得跟兒女道別;也沒回頭望那些總依戀她的孫兒女。 就魂移‘奈何橋’。
母親三年之期,兒女那份愧疚和思念只能化作文字,伴隨母愛的孤帆。
務(wù)請母親回望:老淚縱橫的父親獨守您的墳頭,在期待您的召喚。
女兒一直在夢里回那個有您的‘娘家’。
兒子親送您走,您咋不回還?
您親教十六載的長孫女對您講:奶奶,我十九歲了,我?guī)信笥芽茨鷣砝玻 ?br/>
三歲不到的孫兒,也被他父母親叫著,指認(rèn)奶奶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