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旅終南山
來源:作者:章校中時間:2014-10-07熱度:0次
長安城南,白云如蓮,托起數(shù)座山峰,與天都接壤。那流動的帶狀碎云,莫不是天庭的棧橋么?悠悠斜搭在山峰的肩上。是終南山,海拔1700米?,F(xiàn)在,獨自一人行走秋山,無須背著一大包格言,就所見所感,再有悟就好。一片自然的風(fēng)景,是一個心靈的穿越,是說意象在心頭上洇濕。終南山的風(fēng)物,在我攀援的腳步里,一點一點地提升,覺的純度,悟的新意。
遙遙遠(yuǎn)觀,山與山相連,峰與峰相接,山脈起伏,綿延何止八百里?當(dāng)是一群不羈的馬,一路奔涌,直到東海之涯的太陽身邊,才溫柔地住了蹄履。終南山,列翠滿長安,沉靜而寬容著風(fēng)物滄桑變化、人事輪回盛衰。它靜靜佇立,亙古不變,以寬宏博大的胸懷,淡然擁抱著天上地下的所有。
人被山擁,才知加減乘除。春山,加了鳥鳴而姹紫嫣紅;夏山,乘了樹葉而綠肥紅瘦;秋山,減了躁動而疏落有致;冬山,除了紅塵而雪骨冰筋。人生亦如是。少年夢想壯志,青時天高海闊,壯年沉實腳步,老來瘦勁梅枝。我喜歡冬天的山。簡之又簡,錚錚巖骨,細(xì)細(xì)谷水,瘦瘦樹木,再鋪灑一層月白,那淡逸的詩情,疏寂的畫意,會讓你駐足凝目。
當(dāng)然,我最喜歡秋天的山。就如眼前的終南山,刪繁就簡,厚綠漸稀,卻多了穿透,多了紅葉。原來,愈簡單愈豐富的內(nèi)涵在這里。最是那葉子,青蔥的,依然掛著微笑;半青半黃的若即若離著留戀的心緒;黃透了的,被風(fēng)托舉著飄落山地。我走在一片厚實的落葉上,感覺山的肌膚,柔軟又力量;感覺山的喘息,輕微又回味。風(fēng)天里,一片樹葉,舞動靜美,悠悠飄落溪水中,泡出一杯金色的秋茶,明亮我腳下的旅程......
現(xiàn)在,我把我渺小的身影,融入于蒼蒼大山之中。近睹飄飄渺渺的云夢,來來去去,游走山腰,又被風(fēng)的手,毫不憐惜地撕成了一塊塊碎片,紛紛落下,遮沒了來路,令人不知自己如何到來,又身在何處?;赝?,分身兩邊的云朵合攏而來,就把我走過的痕跡,一一抹去而無影無蹤。
有大師畫山曰:春山云明媚,秋山云潔凈,夏山云蒸蔚,冬山云寒凝。看來,這不起眼的云,卻是山的一個重要的季節(jié)景象。原來,山之氣色,云來裝扮,是因云從山脈而出。現(xiàn)在,我親切一條山脊,靜觀一朵秋云,果然是干干凈凈,好似一朵秋水白荷,飄浮,硬朗,明潔,靜謐一方天宇。這是秋山的爽朗氣質(zhì),是因有了云,就讓人,有了卸載的感覺,腿腳也跟著輕松起來。
繼續(xù)上行,欲把自己的一顆心交予一朵白云。果然,我身在白云中。只不過,那白云似在有意躲閃,繼續(xù)分向兩邊,不與正面相撞。再身入青青煙靄中,卻摸不著,看不見。但目之所及四周,則是縷縷蒙蒙青靄,好似一些久遠(yuǎn)的過往,濕漉漉的,我剛想把它翻曬于陽光處,恰又被飄來的一層薄霧蓋住了撩人的細(xì)節(jié)。
忽然,我童心大發(fā),對著溪水呼喊——我來了!大山回應(yīng)——我來了!清澈透明。我對著一峰山石呼喊——我來了!大山回應(yīng)——我來了!渾厚錚錚。我站在山頂呼喊——我來了!大山回應(yīng)——我來了!空曠致遠(yuǎn)。原聲單薄瘦弱,但卻親親切切;回聲放大變形,但卻認(rèn)認(rèn)真真。靜聽回聲,盡管它沒有泉水般的清脆,沒有鳥叫聲的悅耳,更沒有雷鳴般的震撼,但它裊裊悠長,動切肺腑。這是終南山,賦予我的反響,起伏、跳動、回蕩……縈繞耳際。就這樣,我把迷惘的苦不堪言,把憤怒的忍氣吞聲,都在這里,統(tǒng)統(tǒng)拋棄了。我擁抱大山,快樂地呼喊,快樂地靜聽,輕松每一個腳步,行旅每一個太陽。我的呼喊,山的回應(yīng),飛翔、充盈我整個的心靈......
山朦朧,樹朦朧?;ㄏ阕尠自茙ё哌h(yuǎn)去,鳥語也讓青靄切割無形,而澗水的流動聲,則迷失在了時光的深處。自然,偉大而神奇;人類,渺小而無力。于是我想,與其瞻前顧后,不如忘卻“來”之目的和“去”之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自然的偉力中,讓自己的一顆心,一個孤寂尋幽的靈魂,徜徉于這個寧謐包容的山光云色之中。
我佇立峰處,盡收眼底的是一片蔥綠。好似一幅水墨潑彩的天幕,與云接壤,起伏逶迤,遐想夢境,無邊蠕動。那是一大片叫海的山竹。撲面而來的是風(fēng)。吹起了我的頭發(fā),掀起了我的衣袂??墒俏覜]有感覺這些。只是我把我的心橫了起來,當(dāng)作一支小小的竹笛,吹響一曲老掉牙的山歌。就想,這風(fēng),是從竹子的身上長出來的。滿山四野,清亮清涼,明凈明朗。就幻想,把這風(fēng),搬運到都市里,讓古城再舊出古香,讓新區(qū)更新出新意。豈不更好?風(fēng)低青葉,風(fēng)過綠桿,一把悠悠竹風(fēng),青色青味,直入心野,噴張血脈,周身舒暢。闊大的竹海,透明的竹風(fēng),擴展了一個俗人的心胸。我解開我的行囊,裝滿山之竹風(fēng),帶回去,至少可以凈化,我居住的小小家園。
我站在窄窄的中峰上,俯瞰雄渾,南北分野多變——左邊一種人生,晴光朗照;右邊一種人生,陰影密布。縱目四眺,天上谷間,廣闊無垠,天生氣色,勢奇不定。山巒被悠悠白云剪裁而分分合合;峰石被青青煙靄纏繞而神神秘秘。在千巖萬壑里,光影虛實著昨天的風(fēng)霜雪雨、陰晴圓缺,一切的一切,都被濃縮在眼前的一棵古樹的軀干之上。遠(yuǎn)觀,近睹,俯瞰,心緒便隨著與山的距離或起或伏、或高或低。不由嘆曰:山之高峻磅礴,人之一莖野草。真是,說徜徉于山水之間,不如說是漫步于心靈之境。
山野之秋,清澈樸實,是喧囂中的平和恬靜,是恬靜中的淳厚生機。一個小童子,擔(dān)著一挑水而來,便把山野寂靜出一幅古畫,一幅耳熟能詳?shù)模吧钌讲毓潘隆钡墓女?。看著看著,渾然不知今夕是何夕,眸子就把童子肩上的兩桶水卸了下?.....
我坐在一塊凸起的巖石上,看天,毫無遮攔,一望無際?;叵?,走過的腳印,深一腳淺一腳,亂而無章,就如這叢生的雜草,斜插在山坡上?,F(xiàn)在我心,空了,一如天空碧藍(lán)。靜坐淡淡,閉目清清,一種全新的境界。一只玲瓏剔透的雀兒,從我的視野中消失了。禪鐘響起來,不慌不忙地,不急不躁地,從樹梢里,竹葉里,鳥翅上飛落而來。廟宇是山的眼睛,靜寂,內(nèi)涵。一進(jìn)廟門,就見一老僧,獨坐,撫珠,口中滑落佛音......抽一簽,簽曰:刪繁就簡三秋樹,人生得意溪水月。求解。僧道:清靈清凌凌。呵呵,撈月,愁腸百結(jié);終了,恬然而安。原來,真的貧窮是貪婪,真的財富是滿足。
石子小路,斜插山體,隱隱約約,一個愜意的秋夢。讓身體轉(zhuǎn)個彎:紅葉,紅葉,滿山殷紅殷紅的,夕陽下平淡而又熱烈,謙卑而又高貴著。來了,來了,一種永恒的主題。平平心跳,再把腳步收住,于石上佇立。眼前的色彩,是跳蕩的火焰么?是內(nèi)涵的生命么?枯竭的思想被激活了。楓林如火,靜靜地燃燒著大地的情感;楓林如畫,如少女次第綻開的紅色長裙。純美,楓紅靜謐;活力,夕霞變幻。一枚楓葉在霜凍中紅了,于是,在那寒山冷石中就有了火的意境,生命的意蘊。一顆疲憊的心,就這樣被楓燃著。我想,在這個季節(jié),還有什么比一枚楓葉更令人感動的呢?
山,層層遞進(jìn)深;山,疊疊高出奇。那松柏古意,巍峨蔥郁;那溪泉纏綿,靈秀靜謐。最是那,一匹溪瀑,掛在山的胸腹,云氣生發(fā),潔白而輕盈升騰。一棵勁松,挺拔風(fēng)骨,虬根曲枝,扎入遠(yuǎn)古。這時刻,有滴滴鳥鳴,不緊不慢地敲打著我的耳鼓。一只鳥兒,銜著一滴暮色,飛進(jìn)林深處;又一只鳥兒,牽住一縷夕霞,纏繞在一棵松樹上。我極盡舒展我的眸子,空闊我的眼界,把目光延伸遙遠(yuǎn),追羨那飛入山間的歸鳥,讓神思,隨那小巧的鳥兒,在秋的腹間一起飛翔......飛翔,登山而小天下;飛翔,放眼而空蒼茫。想起王維“空”的神句——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薄暮空潭曲......空而不空,是為一個境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我想,靈魂已有了清幽的托身之所,那么肉身也要回歸世俗的溫暖之中。那白云悠然之下,有沒有一戶溫暖的柴門,為我心甘情愿地打開,消除我一天的疲憊?一天空寂。突然,深澗的對面,傳來了一陣陣山歌聲。暮色生動起來,眸子也跟著靈活起來,果見一采藥人的親切身影。我高問,何處可借宿?隔水,藥農(nóng)伸手一遙指......
看前面,山腰平坦,兩棵古銀杏,直立而上,虬枝伸展,撐開了一片青黃的巨傘。靜靜地,默默地,為護(hù)山人的幾間土墻黑瓦的小屋,遮風(fēng)擋雨。門前,斜橫一根細(xì)竹,晾曬著幾片黑黑白白的衣服;一只土狗,臥在檐下做夢;黑色的屋脊,舉著一束藍(lán)幽幽的炊煙,正被一朵潔白的云,輕輕,輕輕牽拉著......。
一脈溪水穿過,翻滾一塊山石,留下了一次次親吻的痕跡;一枚秋黃的銀杏葉,于溪流里打著旋,再從土屋的倒影里斜出,悠然飄遠(yuǎn)。想起王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夢中夢的圖畫,被銀杏葉兒旋轉(zhuǎn)成了現(xiàn)實。
?。?500字)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