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
來源:作者:向衛(wèi)華時間:2014-10-11熱度:0次
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
向衛(wèi)華
男:妹妹喲——
女:哎——哥哥喊妹做什么?昨天見妹往后躲;
今天主動來開口。哥哥喲——想娶妹妹做老婆?
女:哥哥喲——
男:哎——妹妹應哥做什么?昨天還在鼻涕落;
今天卻是花一朵。妹妹喲,愿給哥哥做老婆?
每次到鄉(xiāng)下采風,還沒有進村,鄉(xiāng)下的歌聲就如一群身著盛裝的多情的村姑,從老遠的土家苗寨一路花枝招展地趕來,站在村口張開長長的雙臂,搖曳著妙曼的身姿迎接我的到來。
妹等哥來就唱歌,歌如陽光灑滿河;
哥從奈何橋上過,妹牽哥手心里樂。
鄉(xiāng)村的歌聲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從土地里長出來的,滿是黃土的味道,滿是泥巴的味道,滿是莊稼的味道,滿是陽光的味道,滿是溪水的味道,因此土里土氣的,鄉(xiāng)里鄉(xiāng)氣的,土得掉渣,鄉(xiāng)得泛黃。然而正因為如此,這么多年來,它從沒有拋棄過我,遠離過我,讓我對它充滿了濃濃的情懷。
一進村,那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就把我纏住了,花草上輕揚的歌聲,禾苗上飄搖的歌聲,溪流上跳動的歌聲,瓦屋上蕩漾的歌聲,樹林剪影里隨你前行而同步輕移的歌聲,還有歌聲牽動著的蟲鳴和蛙聲、花香和草味,如春潮般一齊向我涌來、涌來,把我淹沒在歌聲的春潮里。于是,我的情感和靈魂都來到了鄉(xiāng)村,我的思緒在云霧里飄逸,我的聲音在溪水里蕩漾,樹和花的精靈都圍繞著歡樂而盡情地舞蹈……
男:天上白云溪里飛,哥妹相交不用媒;
哥有情來妹有意,唱支情歌帶妹回。
女:鴨子隨著春水來,好歌唱得妹開懷;
半夜盼哥來探妹,輕輕一推門就開。
合:輕輕一推門就開,哥(妹)把妹妹(哥哥)擁在懷;
星星月亮跑進來,吊腳樓上灑滿愛。
在鄉(xiāng)下采風,我喜歡在山野里漫步,看山、看水、看花、看樹……當然最喜歡看的還那多情的村姑,看她們挑花刺繡,看她們洗衣做飯,看她們打鼓跳舞。正是在這看的過程中,一首首精美的歌聲就像一壇壇濃濃的陳年老酒,未品之前已讓我神魂顛倒,品過之后更讓我如癡如醉。我從溪邊走過,有“洗衣歌”飄來;我從地邊經(jīng)過,有“挖土歌”傳來;春天,我從田邊走過,綠綠的田里長出來的滿是“插秧歌”;秋天,我從田邊走過,金黃的稻穗里生出來的又滿是“打谷歌”。
這不,歌聲遠遠地從山路上飄來了——
男:“妹妹砍柴半山坡,手起刀落好利索;
砍得柴火一捆捆,根根都能引燃火;
真想問妹討一根,不知妹妹意如何?”
女:“妹妹砍柴半山坡,鉆了好多刺籠窩;
砍得全是刺條條,怎好把它送哥哥?
哥哥收了會嫌棄,今后怎么娶老婆?”
男:“妹妹砍柴會挑選,不是好柴妹不砍;
好柴好比黃金條,黃金條上有刺纏;
妹妹有心送給我,刺條傷手也心甘?!?br>女:“妹妹砍柴刀法差,想砍金樹刀子滑;
無奈只好去砍刺,不嫌柴差哥來拿;
要是刺傷哥的手,妹妹上門幫包扎?!?br>此時,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我行走在灑滿晚霞的山路上,一對對砍柴回家的青年男女沐浴著霞光,如燦爛的山花從我身邊搖曳而過,他們眉目傳情,邊走邊唱。
在很久、很久以前,鄉(xiāng)村的歌聲就如無數(shù)粒種子撒進肥沃的土地里,在歲月的風雨中生根、發(fā)芽,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然后年年開花,年年結果,那些果實長的飽滿結實,滋養(yǎng)著鄉(xiāng)下的農人,豐富著農人的生活。于是,在勞動時,在生活中,鄉(xiāng)下的農人脫口而出,上山唱砍柴,下溪說魚蝦,山坡扯豬草,地里挑胡蔥,他們多采用比興手法,借物寓情,千百年來,他們就是用這種古老的交流方式表達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山歌不唱舌生膿,大路不走刺成籠;
有歌不唱悶心中,枉來世間走一通。
經(jīng)過千百年的洗禮,鄉(xiāng)村的歌聲已經(jīng)不只是歌聲了,它早已變成了一片熱土,農人要在這片熱地上播種生活、播種靈魂。因此,鄉(xiāng)下的農人喜也唱歌,悲也唱歌,唱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于是,娶媳嫁女要唱歌,起屋上梁要唱歌,死了老人要唱歌……沒有山歌酒不香,不唱山歌難入眠,唱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鄉(xiāng)村里行走,聽著農人的歌聲,我不斷地嗅到了從土地里散發(fā)出來的氣息。
男:吉日吉時就今天,田氏向姓結良緣;
田府今天嫁千金,三族六親團了圓。
女:同個天來同個地,龍鳳相配團團圓;
鸞鳳和鳴情義好,永結同心共百年。
有一次,我到一個土家山寨采風,遇到一個嫁女子的場面,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和鄉(xiāng)村山歌特有的韻味烘托著喜慶氛圍,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遙想當年,那時妻子也是這樣淚水漣漣,撕心裂肺地唱著“哭嫁歌”告別父母和親人,走進我家的。
女:我的爹也,我的娘呀!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養(yǎng)心操碎,樹欲靜而風不息,恩德未報就別離。遠望故里盼歸期,歸來又能住幾時?
娘:我的女也,我的兒呀!不是爹娘心腸狠,不是把你趕出門。鳥兒大了滿天飛,魚兒大了滿河奔;女兒大了要嫁人,跟著男人自立門。
女:我的姐哦!我的妹也!同住娘家十七八,一口水井喂養(yǎng)大,園中同把茶來采,閨房同燈來繡花,今天姊妹要分散,姊妹情深隨風刮。
眾姐妹:我的姐哦!我的妹也!你莫哭來你莫鬧,你莫流淚莫傷心,芭茅枯了不斷根,姐妹散了心不分,離娘離爹處處離,離姐離妹處處興。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也叫做“哭嫁”。
于是就有了“哭嫁歌”,這個能讓婚禮發(fā)酵的歌,能讓婚禮中各種親情角色感情迸發(fā)的歌,同樣是從黃黃的或黑黑的土地里長出來的。土地是深厚的,土地是肥沃的。從土地里長出來的歌聲,也是深厚的,肥沃的。
如果逢年過節(jié)時,更要唱歌,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山坡上的樹林里、草地上坐滿了男男女女,以歌傳情,整個鄉(xiāng)村成了歌的海洋……
一斗芝麻撒滿山,鄉(xiāng)下山歌萬萬千;
這山唱到那山轉,一唱就是幾十年。
萬名苗民來趕秋,熱鬧坪壩溪口村。有一年的趕秋節(jié),我來這里采風,曾隨鄉(xiāng)人一起來到溪邊的山坡上“對歌”,親眼目睹了一場原生態(tài)的山歌盛宴。
陽光灑滿溪邊的山坡,山坡上秋千林立,人山人海。秋千上坐著風流的歌男和歌女坐,一邊蕩秋千,一邊對山歌。大家激情澎湃,山歌一首接著一首。秋千蕩到哪里,哪里就是歌聲一片。
男:槐樹底下一枝花,妹抱槐樹羞答答;
哥哥愛你相貌好,花轎把妹抬回家。
女:槐樹底下一枝花,風吹雨打有樹遮;
花兒已經(jīng)有了主,哥抬花轎去別家。
男:哥是一盞紅燈籠,三更半夜放光紅;
妹妹打柴天色濃,燈籠引你回家中。
女:哥是一盞紅燈籠,強把火焰肚里吞;
夜里一陣山風起,燈籠燒做煙一蓬。
一來二去,歌聲里就生出了濃濃的愛;七唱八唱,歌聲就黏糊到了一起。于是,歌男和歌女從秋千下來,雙雙情投意合,向樹林里走出去……歌聲從樹林里飄來。
合:入山看到藤纏樹,出山看到樹纏藤;
藤生樹死纏到死,樹死藤生死也纏;
幸福到底是什么?哥哥哥哥(妹妹妹妹)你來答!
這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唱綠了溪水,唱黃了田野,唱藍了天空……星星和月亮趕來了,牛郎和織女趕來了,嫦娥和吳剛趕來了,玉黃大帝和王母娘娘也趕來了,欣賞人間這一盛大的歌宴,站在彩云端傾聽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
鄉(xiāng)村的歌聲就這樣裝進了我的心里。每次到鄉(xiāng)下采風,我都醉倒在那一首首從土地里長出的歌聲里。
地址:湖南省古丈縣紀委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