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4-10-09熱度:0次
在老家方言里,糊涂代表著一種中國北方常見的食物。
嚴(yán)格算起來,糊涂應(yīng)該屬于羹的一種。其做法頗為簡單:湯鍋加清水置旺火上,將糊涂面加水在碗中調(diào)成稀糊狀,待湯鍋中的水燒沸,將碗中的稀糊攪入鍋中煮沸,一鍋香噴噴的糊涂便大功告成。
糊涂面多為打磨得略顯粗糙的小麥面粉,在物質(zhì)較為貧乏的年代里,磨糊涂面的小麥常常并沒有去掉表皮,這樣的糊涂喝下去甚至有些拉(老家方言,“磨”的意思)嗓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糊涂面漸漸從以前帶麩皮的小麥面粉變成了去掉麩皮的白面粉。糊涂面里亦可加入蕎麥粉、玉米粉、花生面兒或者切片晾干的紅薯磨成的粉。
糊涂里大多數(shù)成分都是不耐消化的湯湯水水,為了讓家中的勞力和孩子更好地抵抗饑餓,會持家的主婦們常在糊涂里加上小米、碎大米、紅薯或者南瓜等等,有了這些“硬”食材,糊涂不僅吃起來口味更佳,而且變得更加耐消化,壓飽兒。講究一些的人家在烹飪前將糊涂面放在油鍋里翻炒一下,這樣做出來的糊涂,香味簡直能飄過整條巷子。
在我的老家,寒冷的冬季里,吃煎餅喝糊涂是再常見不過的家常飯。寒冬的清晨,一碗熱乎乎的糊涂喝下肚,渾身便暖和了起來,整個人也隨之精神起來,那感覺真是倍兒爽。
因為中國漢字的獨特魅力,“糊涂”二字既代表著中國北方的一種主食,又可以用來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為此,兒時的記憶里,老家的很多玩笑都因這二字而引起。我讀小學(xué)的時候,每當(dāng)有同學(xué)在課堂上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老師常會笑著打趣:“今天早飯吃了什么?是不是又喝了糊涂?要不然怎么突然變得這么糊涂了呢?”班上的同學(xué)紛紛哈哈大笑,原本緊張的課堂氣氛轉(zhuǎn)瞬變得溫馨而歡快。
隨著年歲的陡增,為了求學(xué)和工作,輾轉(zhuǎn)間,我與家鄉(xiāng)漸行漸遠(yuǎn),喝糊涂的機(jī)會也越來越少,千百次回味與懷念時,它竟?jié)u漸變成我兒時記憶里故鄉(xiāng)的味道。
前幾日,與一眾朋友閑聊,不知不覺聊到吃的上面,其中一位山東朋友不住感嘆——家鄉(xiāng)的玉米面糊糊真是美味?。∑渌思娂婞c頭附和,我的思緒也一下子被拉到了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氐郊液?,我迫不及待地打點鍋灶,親手烹出一鍋白面糊涂。年幼的女兒是第一次吃這種“奇怪”的食物,不料吃后竟大呼好吃,還一個勁地央求我第二天仍舊做給她吃。那一刻,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伴隨著我整個兒時記憶的食物在女兒這里受到了禮遇,這等于是我的家鄉(xiāng)“來客”得到了認(rèn)可。雖然到女兒這一代人,鄉(xiāng)音已改,但在這一刻,當(dāng)我與女兒一人手捧一碗熱乎乎的糊涂狼吞虎咽時,我與家鄉(xiāng)的距離轉(zhuǎn)瞬間被拉近,仿佛我一刻都不曾遠(yuǎn)離!
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鄭板橋先生曾在硯上題下“難得糊涂”四字,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家喜歡在家中懸掛帶有“難得糊涂”字樣的匾額。今人對“難得糊涂”的領(lǐng)悟可能與板橋先生大相徑庭,然而,糊涂,不管是作為表示食物的名詞,還是表示人們精神狀態(tài)的形容詞,這兩個字都代表了這樣一種為人處事的境界:即不張揚(yáng),不造作,崇尚平淡、簡約、務(wù)實。幾千年來,歷史上許多讓人欽佩的大人物,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終于名揚(yáng)千古。
吃飯的道理如此,做人的道理更是如此。我們?nèi)裟芪虻么说?,則這樣的糊涂,實在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不糊涂!這樣的糊涂,可貴而難得!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