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李準
來源:作者:張建樹時間:2014-08-28熱度:0次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在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打工。剛離開校門那陣子,天天都沉浸在美滋滋的文學夢中,白天做夢都想當一個電影編劇。曾記得我還真像那回事似的,認真制訂一個寫作計劃,想弄出個“大部頭”嘗嘗。心中有了奔頭,干起來自然用心。我便著手構(gòu)思劇情,還特意安排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幾個鏡頭,為的是將來拍電影時能到這幾個大城市去溜溜,風光風光!不到半年時間,一個厚厚的電影劇本,還真給我鼓搗出來了。我坐著毛驢車到縣城,要了一碗“手抓飯”和一瓶葡萄酒。乘著酒興,我想,拍電影時,順便挑個演員當老婆,最好是個北京人。我把本子拿到團部郵局,給上海電影制片廠寄了去。郵局的人看了,羨慕得不得了,逢人便說,我們兵團也有人會寫電影劇本。一夜間,我的名字在農(nóng)三師兵團不脛而走,成了新聞人物。但是,沒過多久,我去郵局拿回的卻是一封退稿信,我揣著信稿回到屋里,把門反鎖好,痛痛快快哭了一場。擦干眼淚后,我又開始寫中篇小說,一連寫了兩個中篇,脫稿后,我寶貝似的拿到喀什地區(qū)文聯(lián)《絲路》編輯部,編輯看后說,可以壓縮成一篇短小說,否則不宜發(fā)表。我不忍割舍,兩個中篇就這樣“流產(chǎn)”了。對文學的狂熱,使我的頭腦昏昏然。這時,我想起河南的著名作家李準。我立即返回河南,到鄭州后,我徑奔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找李準請教。也巧,李準老師和青年作家張宇都在場,李準熱情地接待了我,看過我的文稿后,語重心長地拍著我的肩膀說:“搞文學創(chuàng)作,切忌貪大貪長,它好比小孩學走路,剛上路就跑,十有八九要摔跤的。應從小從短寫起,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寫作尤其不能脫離生活,你應該投身生活中去,讓生活充盈自己、豐富自己,然后再說提筆。”離開鄭州時,李準還贈給我?guī)妆緯?,有《莽原》、《奔流》、《小說寫作概論》等書籍?;氐嚼霞矣莱?,我按照李準老師的指點,重新調(diào)整寫作思路,不久便有散文等“豆腐塊”見諸報刊,之后我又進修中文專科,嘗試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不少文學作品。
現(xiàn)在想來,若不是李準老師為我指點迷津,說不定我仍在文學的“黑胡同”里摸索。后來我又給李準寫了幾封信,他在百忙之中還給我回了信。遺憾的是,鄭州一別,我再也未見到過李準老師,也不知現(xiàn)在李準老師怎么樣了?身體還好嗎?
李準老師的淳淳教誨,時時在我耳邊回響,從此無論我干什么事都時時記著不能脫離生活。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