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我的文學引路人

來源:作者:周明軍時間:2014-08-15熱度:0

                          我的文學引路人
                               ——記全國著名作家譚士珍先生
                                                    □周明軍

    說起我與原懷化地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譚士珍先生的相識還真是有緣。1997年前我在黔陽縣工商局工作時為懷化地區(qū)廣播電臺寫了幾篇稿件,記得電臺發(fā)給我的稿酬就是譚老寫的長篇報告文學《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書。讀完后,我就給譚老寫了一封信,信是郵寄到懷化地區(qū)文聯(lián)的。過了幾個月,在1997年11月3日,我就收到了回信。他在信中說,1992年退休后就離開了懷化,現(xiàn)在長沙毛澤東文學院上班,擔任培訓部主任,同時還兼任湘泉之友報編輯、記者。難怪信封落款地址是長沙市上大垅東風二村《湘泉之友報》。當時我也從縣工商局調(diào)到了黔陽縣委辦工作,想起自己的一封信輾轉(zhuǎn)千里能到譚老手上,真是很不容易?。∵€想不到我竟然在數(shù)月后還能收到全國著名作家譚老先生的來信,心情欣喜萬分,激動不已。譚老信中還夾帶了2篇文章的復印件:一篇是秦泥寫的《樂作嫁衣裳的作家譚士珍》(1997年6月7日文藝報頭版);一篇是他自己寫的《為人“捉刀”五十春》(1997年8月7日文學報)。
    從文章中得知,譚老經(jīng)歷不凡,創(chuàng)作頗豐,但也是命運多舛。他是湖南新化人,1949年16歲時參軍,參加過抗美援朝,1955年22歲時開始在部隊刊物上發(fā)表作品,1956年隨軍到益陽認識著名作家周立波并在他的指引下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至今寫出了300多萬字,出版作品11部,被譽為懷化文壇的“老黃牛”和“土八路”。 在建國60周年之際的2009年10月前夕,中國作協(xié)為褒獎為新中國文學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作家,譚老等人獲得了“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60周年榮譽證書和證章”,在湖南省內(nèi)僅有2人獲此殊榮。特別是他在青年時期與人合作,為老紅軍女戰(zhàn)士馬憶湘“捉筆”,創(chuàng)作出了同《苦菜花》、《迎春花》齊名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朝陽花》,轟動文壇,譽稱“三花”,在文革前夕被譯成英、日、俄、朝等多國文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展播,可遺憾的是他沒有署名權,永遠作了“嫁衣裳”,還因此遭遇挫折,被迫停筆十年。他來到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全省倒數(shù)第一的懷化后,毫不氣餒,默默筆耕,頑強生活,堅持“上有老(老同志),下有?。I(yè)余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熱情培養(yǎng)扶持文學新人,終使懷化文學創(chuàng)作成績名列前茅,出現(xiàn)了王躍文、向本貴、鄧宏順、舒新宇、姚筱瓊、劉艦平、宋永清、程子厚等等一大批全國聞名的作家和詩人以及他們嘔心瀝血、經(jīng)典傳世的作品和美文。   
    2001年10月,我在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xiāng)擔任鄉(xiāng)黨委書記,為了發(fā)展瑤鄉(xiāng)旅游事業(yè),我經(jīng)過一年的調(diào)查研究,利用業(yè)余時間,寫出一本小書,我將書稿冒昧郵寄給譚老,請他指導修改。前后不到3個月時間,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兩封回信。他的信是這么說的:

    明軍:你好,這么稱呼你顯得親切得多。收到你的書和信,我很高興。遺憾的是,來不及復信就住了院。我今年才68歲,一直在工作,自覺身體甚好,想不到患了糖尿病、腦萎縮,至于高血壓和前列腺早就有的,我不在乎。這次住院檢查,才知有糖尿病和腦萎縮,這對我的打擊太大了,我酷愛的寫作不得不停下來,一切以養(yǎng)病為主,這是我很不想為此而為的,但又沒辦法,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
昨天才出院,立即寫信給你,因身體原因,我今后不寫東西,也不多寫信了,寫這信都感吃力,望原諒。
    感謝你對我的關心和厚愛,你現(xiàn)在是一鄉(xiāng)之尊,前途無量,愿你進步,爭取一個好的仕途,并在創(chuàng)作上也有成就。
握手!
                        譚士珍2001年11月28日
    明軍:你好。兩次收到你寄來的《巖鷹洞神奇故事》,新寄來的是彩色封面,無論從裝幀設計與文字水平都可以與正規(guī)出版物媲美了。假如前兩年我在文學院工作的話,我會想辦法正式出版,因為我每年編輯一套“新湘軍文叢”。我離開文學院以后停了下來,因為弄書號很不容易。你年輕有為,只要持之以恒,會闖出一條道路來,從政從文,都能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我總想寫信給你,因為身體欠佳懶于動筆,望諒。創(chuàng)作是一種激情的產(chǎn)物,干什么事都要有激情,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艱苦的個體勞動,更需要激情。
寄給你一本我的散文集,都在《散文》,《文學報》、《文藝報》、《湖南文學》等刊物發(fā)表過,自以為寫得真摯,寫得有情感,實實在在,《袁隆平》那篇,編入全國教材初中三年一期課本。我省目前編入初中課本的作家是第一個。《夸父之歌》獲得全國性“瀟湘巨變”散文大賽一等獎,《月照柳梢頭》由湖南經(jīng)視臺為我作過專題片,寫親情的《煙雨朦朦》、《酒祀》、《中秋的回憶》等篇章,有的讀了流下了眼淚……誠然,有些篇章過于平常,藝術感染力不強。望你一讀?,F(xiàn)在我手中尚有少部分未推銷出去(出版社不付稿酬,只寄了500本書,大部分銷了出去)不知你有辦法否?如銷可按3折處理。我知道,銷書頗為困難,不行也就算了,千萬別勉強。
    愿你取得更新的成績。致禮。
                                  譚士珍 2002年3月27日
    
    我反反復復的讀著譚老的回信和他贈送的文章,想起譚老的語重心長和平易近人,更加堅定了我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信心和勇氣。
    記得我和譚老第一次見面是在2002年7月8日,他陪同一個常德市的老作家來到安江,住宿在縣政府招待所,當時我已經(jīng)調(diào)到新洪江市史志辦任主任,并兼任洪江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我們一起還與多名黔陽的老同志合影留念。史志辦有個退休老同志,名叫吳志澤,他與譚老當年一起在黔陽軍分區(qū)共過事,感情深厚,這次見面格外親熱,通宵暢談。吳老寫的三部書均是譚老作的《序》。如今吳老已經(jīng)離世,他的第三本書《草民人生》還是譚老從安江帶來轉(zhuǎn)給我的,他倆結下的深厚友誼和作品書籍,讓我佩服有加,難以忘懷。特別是吳老離世的消息,我還是讀了譚老發(fā)表在《邊城晚報》上的《他捧著新書死去》一文后才得知的,惟愿吳老在天堂依然筆耕,依然幸福!
    2006年3月,我從洪江市黔城鎮(zhèn)調(diào)到懷化市國土資源局時,譚老是第一個來我單位看我的老師和大作家。我也多次到他家吃過飯,他和沈阿姨的熱情和微笑,給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譚老不僅教導我寫作和作人,還多次給我贈書,如《作人與作文》(這是我從文半個多世紀的小結,頗具文史性,特贈明軍友存正,2005年春節(jié));《春天里的約會》(人間重真情,特贈明軍并請正,2007年9月7日);還有他第一本報告文學集《湘西人》,散文集《將軍柳》、《湘西之戀》、《煙雨蒙蒙》;紀實文學《向警予》;長篇連續(xù)電視劇本《野女》;還有他創(chuàng)作的多部長篇小說,如《朝陽花》、《太行兒女》、《風雨故人來》、《女匪》等等。他和他的書給了我良好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了我學習寫作上的良師益友。
    記得在2012年4月,譚老80大壽時,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文朋詩友歡聚在西南賓館,宴會場面熱烈而又隆重,共同慶賀他生日愉快,健康長壽。轉(zhuǎn)眼我和譚老不知不覺就相識17年了。如今我和譚老的住房相距不到幾里路,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雖然距離近了,但因為工作和瑣事,我們還是難得見面,惟愿譚老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這也是一位忠實讀者和文朋詩友的美好祝愿?。?br/>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