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土地四種(之二)

來源:作者:紹河時間:2014-07-03熱度:0

土 地 四 種(之二)
苗族  石紹河

         桐子地
        桐子開花砣搭砣,睡到半夜唱山歌;
        爹媽問我唱什么,沒有媳婦睡不著。
                                   ——桑植民歌
    油桐樹,在我的家鄉(xiāng)竹溪叫做桐子樹,簡稱桐子。長桐子樹的地方當(dāng)然叫桐子地。這是一種落葉喬木,也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桐子在竹溪隨處可見,它一般生長在緩坡、向陽谷地和溪溝兩岸,有時,寨子里人家的房前屋后也會長出一兩株高大的桐子樹,冠如華蓋,綠蔭滿地。竹溪因而有好多地塊以其命名:桐子灣、桐子坡、桐子溝、桐子坪、桐子丘,俯拾皆是,不一而足。
    每年農(nóng)歷的二三月間,竹溪的天好幾日明明朗朗,清清爽爽,花開浪漫,人們以為真正的春天到了,開始忙忙碌碌的春耕播種育苗。忽然間,一陣陣?yán)滹L(fēng)從竹溪的山尖尖溝谷谷坡邊邊刮過,細(xì)雨跟著風(fēng)的腳步,翩翩而至,灑落在竹溪的山山嶺嶺,地里田中,且一連幾天沒有要走的樣子。這時,竹溪就會出現(xiàn)一段低溫多雨的天氣,氣象書上稱這樣的天氣叫“倒春寒”,竹溪人卻把這種天氣俗稱為“冷桐子花”。
    凄風(fēng)冷雨中,人們又穿上已脫下的棉衣夾襖,想方設(shè)法為撒在秧田里的谷種保溫防爛。搶占春天鰲頭的百花悄然零落枯萎了,惟有始終保持著沉默的桐子花,一朵朵一枝枝一樹樹,前腳跟著后腳,呼朋引伴,在寒風(fēng)凍雨的刺激浸淫下,忽啦啦開放了。山上嶺下田邊地頭屋前溪畔,滿世界都是桐子花。嫣然燦然的桐子花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熱熱烈烈,有的含情脈脈,有的羞羞答答。嫩紅的新葉襯著潔白的花瓣淺紅的花芯,六七朵花結(jié)成一簇,簇簇擠擠挨挨推推搡搡探頭探腦,這樣的情狀,竹溪人呼之為“砣搭砣”。滿樹桐花花團(tuán)錦簇,蔚為壯觀。過幾天,花瓣從枝頭隨風(fēng)搖落,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厚如積雪。走在樹下,淋一身花雨,披一襲暗香,踏一地松軟?;ò仔炯t的桐子花,常常寓意或懵懂或堅貞或曲折的愛情。竹溪歌謠里說“桐子開花芯兒紅,有心戀郎不怕窮?!奔纯勺鳛樽⒛_。有一部電視連續(xù)劇《桐子花開》,就是描寫油坊的桐油小工高乾生,與三個女人之間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愛情糾葛。
    竹溪人把成片的桐子林叫桐子籠,很形象很詩意。桐子樹身軀粗壯,枝橫杈連,冠如巨傘。夏日里,樹上卵形闊大的桐子葉,層層密密,勾肩搭背,鮮活青翠,“近風(fēng)帶影動,墜雨向身低?!币恢晖┳訕渚褪且话丫薮蟮木G色大傘,株株相連,如一個綠色的大籠子,把腳下的土地籠罩得嚴(yán)嚴(yán)實實,晴不篩陽光,雨不漏水滴。中午,頭頂炎炎夏日在莊稼地里勞作的農(nóng)人,最喜歡躲到桐子樹蔭下小憩。樹下,土地濕潤,空氣清新,氣溫涼爽,坐下來吃幾口冷飯,飲一掬山泉,罵幾句輕俏,打一個小盹,馬上就神清氣爽,疲勞頓消,力氣倍增。難怪外人都說竹溪人“快活是神仙?!蔽覀冃r候,也喜歡去鉆桐子籠,搖桐子花,爬桐子樹,采桐子葉,摘桐子果,這些都是我們樂此不疲的游戲。有時牲口糟蹋了莊稼,有時調(diào)皮打架逃了學(xué),怕挨父母的打罵,便悄悄跑到桐子籠里,爬上一株高大密實的桐子樹,躲在樹杈間,撥開厚厚的葉子,從縫隙里屏息偵查敵情,觀察動靜。竹溪人罵讀書不上進(jìn)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句話:“你爬桐子樹去了?”        
    桐子籠里也會遇上危險。有一次,我和一個小玩伴爬上一株桐子樹,突然聽得小玩伴殺豬般尖叫著從樹上摔下來,原來他差點被一條蟄伏在桐子樹葉間的竹葉青毒蛇咬著了。還有一次,我們正在桐子樹下玩耍,突然一頭兇猛的野豬從旁邊的包谷地竄出來,朝我們這面跑來,我們急中生智,山猴子一般爬上桐子樹,大氣都不敢出,眼睜睜看著野豬大搖大擺走遠(yuǎn)了,才悄悄溜下樹快快回家。
    桐子樹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樹。每年樹上都掛滿了核桃般大小青青的桐子果,壓得頭垂枝彎,不堪重負(fù)。秋天到了,桐果變得黃亮帶黑掛在枝頭,風(fēng)輕輕一吹或人輕輕一搖,噼里啪啦落下來,滿山滿坡滾。大人和小孩就在溪溝里地坪上草叢中落葉下仔細(xì)尋找,收撿桐果,然后一擔(dān)擔(dān)一簍簍運回去,一堆堆漚著。桐果和油茶果不一樣,油茶果采摘回來后需要暴曬,裂開后把茶籽擇出來。桐果卻需要漚,把皺皺的厚厚的果殼漚爛,再用特制的桐籽刀從果殼里把桐籽摳出來。小時候,我不懂事,看見桐籽仁白白胖胖,以為是什么美味,便偷偷拿了幾粒,背著大人放在火塘里燒熟了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幸喜只吃下一粒便被大人發(fā)現(xiàn)了,結(jié)果拉了兩天肚子,差點拉得脫了水。
    桐籽曬干或烘干,便由男人挑到木榨坊里去榨油。其加工方法和程序與榨油茶一樣。桐油黃亮黃亮,清澈透明,雖不能食用,卻是一種很重要的工業(yè)原料。桐油是干性油,有光澤,具有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堿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制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生物燃料、油墨等制造業(yè)。上世紀(jì)上半葉,桐油還作為很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受到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搶奪和封鎖。在沈從文描寫湘西的小說散文里,經(jīng)常寫到油號油商等,這種油號油商,主要就是做桐油生意的。湘西當(dāng)年的桐油生意很火爆,都是用大木船沿沅水、澧水運出去的。想不到,竹溪人不太當(dāng)回事的普通桐子樹,其果實卻有這般大用途,這是竹溪人始料未及的。要原諒這些孤陋寡聞的山里人。桐油榨好后,用木桶或油簍裝好,除留少部分自用外,其余的就等著油販子販出山外,換得一些鈔票。竹溪的桐油質(zhì)優(yōu)價廉,頗受客戶青睞,除送到需要桐油做原料的地方,說不定還裝上大船漂洋過海。當(dāng)然,竹溪人并不關(guān)心這些。
    其實,桐油在竹溪人心中自有廣泛的用途。那時竹溪還沒有電燈,連煤油也很少有人家買得起。夜里照明就靠桐油或松明了。家家都有一個或幾個半人多高的木制燈臺,燈臺的上部穿著橫檔,橫檔的一頭挖空一個拳頭大小的圓洞,圓洞上放一鐵制的燈盞,燈盞里倒?jié)M桐油,再放上燈草芯,蘸上油,劃火柴點上,滿屋子剎那灑滿昏黃的光明。燈光黯下去了,添上桐油或撥撥燈草,又亮如當(dāng)初。殷實人家新豎了吊腳樓,必在大熱天給木柱和木板壁涂上一層厚厚的桐油,新居頓時油亮發(fā)光,防蛀防曬防風(fēng)防雨。新打的木桶水車,新做的桌椅板凳,新添的谷斗風(fēng)車,都會反復(fù)刷上桐油,拿到太陽底下暴曬,讓桐油慢慢滲進(jìn)去,起到防腐保護(hù)作用,家具既有桐油與木料特殊的混合清香,又能經(jīng)久耐用。石灰拌上桐油,使勁的捶打,讓桐油和石灰膠合在一起,這種油灰就是自產(chǎn)的很好的粘合劑,修石橋砌石堤可當(dāng)水泥砂漿用。用這種油灰和苧麻,嵌入木制器皿或木船的縫隙中,是非常好的防腐防滲劑。竹溪人自制的紙傘,勞作用的斗笠,都離不開桐油幫忙。就連日常生活起居,桐油在竹溪人心中也是少不得的。竹溪有一種很有名的小吃叫炒米,是用糯米蒸熟曬干成陰米后,放在燒熱的鐵鍋里,和上拌有桐油的黑黝黝的油砂,用大火炒,陰米在油砂中膨脹爆裂,迅速撈出用竹篩篩掉油砂,竹篩上只剩下焦香松脆的炒米。炒米用油湯或開水拌糖泡著吃,清香爽脆,落口消溶,是竹溪人逢年過節(jié)待客的必備小吃。竹溪人把毒蝎蜈蚣捉來,泡入裝在土陶罐的桐油中,放上幾個月,就成了蜈蚣油,遇上蚊叮蟲咬,無名腫毒,用棉花球探進(jìn)土陶罐蘸點出來涂在患處,不多久就消腫去痛。竹溪人把這種土辦法叫以毒攻毒。
    盡管桐花美麗了竹溪,桐林留下了情趣,桐油照亮了世界,但桐子樹在竹溪卻慢慢不待見,有的被砍掉當(dāng)柴燒,有的任其自生自滅,有的被毀掉栽上其他樹種,只遺落稀稀拉拉的幾株,孤苦無依的生長在野地里,桐子地越來越變得有名無實。
    我住進(jìn)小城經(jīng)年,再也沒有抽空回到竹溪的桐子地,體驗當(dāng)年那份快樂。“無為搖落意,慰我休閑心?!币苍S是年紀(jì)日增,離開竹溪日久的緣故,我近來無端的夢見常常走進(jìn)竹溪的桐子地。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鄉(xiāng)愁吧。
    原來鄉(xiāng)愁這么具象,有時就是一種不起眼的普通植物。

            番薯地
             太陽落山坡背黃,坡前坡后栽薯忙;
            好喝不過番薯酒,好玩不過少年郎。
                                          ——桑植民歌
    走在城市的街邊小巷,不經(jīng)意間,常發(fā)現(xiàn)擺著很多賣烤紅薯的小攤。烤熟的紅薯外焦里嫩,散發(fā)著陣陣特有的誘人的香味,吸引過路的大人小孩駐足觀看購買。每每看到這種情景,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往小攤上多看上一眼,暗中猜想:這些紅薯會不會來自我的家鄉(xiāng)竹溪?這樣的瞎想,竟勾起我關(guān)于紅薯的一些不可抹去的記憶。
    紅薯,在竹溪叫番薯。這是一種舶來物種。據(jù)說,明朝萬歷年間,福建人把番薯從海外引進(jìn)到中國。經(jīng)當(dāng)?shù)厝嗽嚪N,這種耐旱耐瘠的草本植物,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產(chǎn)量很高,可以充當(dāng)糧食,解決了人多地少食物緊張的問題,于是得以在各地迅速推廣栽播。番薯什么時候在竹溪開始栽種,沒有任何資料可查,竹溪人說不清道不明,一頭霧水,不知所以,只說爺爺?shù)臓敔斁烷_始種番薯了。據(jù)湘籍著名作家彭見明考證,湖南在1746年開始引種番薯。竹溪地處邊遠(yuǎn),交通閉塞,估計要晚好些年。盡管如此,竹溪人種番薯的歷史應(yīng)該不下二百年。
    竹溪山高坡陡,田瘠地薄,不易存肥存水,其他農(nóng)作物都難好好生長。獨有番薯,不挑肥不選地,隨意刨開一塊土地,順手插下一把薯苗,遇上忽晴忽雨的天氣,不幾日,番薯苗遇土生根,莖蔓匍匐,枝繁葉茂。不用多施肥,不用多除草,番薯在竹溪的土地上長得生機(jī)蓬勃,子孫滿堂,一畝地要產(chǎn)下幾千斤番薯。秋收時,家家戶戶堂屋里堆得像小山一般。沾著黃泥帶著地氣淌著乳汁的番薯,像一個個或大或小或粗或細(xì)或長或短的棒槌,呆頭呆腦傻里傻氣的擠做一堆??粗钢鴰追趾┖?,留有些許可愛的番薯,容易滿足的竹溪人竟有些陶醉。在他們眼里,這些番薯,就是欄里膘肥肉壯的年豬,壇中澀中藏香的土酒,灶上晶瑩剔透的粉條,口里甜香綿軟的薯糖。
    番薯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張揚不輕狂,不攀附不落俗,憑依著自身的本色活著。它緊貼大地,枝枝蔓蔓親吻著溫?zé)岷駥嵉耐恋?,時時透著特有的韌勁,昭示著其旺盛的生命力?!案F冬出甕盎,磊落勝農(nóng)疇?!狈壳拔莺蟮囊粋€土堆,田邊地角的一塊空坪,坎上樹下的一星隙地,只要讓番薯苗在那里安家,她們就會把這些地方視為樂園,就會拼盡力氣,吸足養(yǎng)分,默默無聞、竭盡全力養(yǎng)下一窩窩肥肥胖胖的崽女,回報土地和人類?!胺聿慌侣渫翣€,只求枝葉代代傳。”其風(fēng)格和做派一如竹溪人。
    番薯地是竹溪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在過去缺衣少食,饑不裹腹的年代,惟有番薯地里盛產(chǎn)的稱之為粗糧雜糧的番薯,以其易種和高產(chǎn),為竹溪人提供了源源不斷地救命的食糧,幫助竹溪人度過了一個個漫漫長冬。在解決自己肚子問題的同時,竹溪人還以其歷來博大和善良的心地,盡可能地省下一些番薯,送給處于饑荒之中的他人,往往一簍番薯救回了幾條性命。這些,今天聽來如同天方夜譚,在幾十年前,卻是不爭的事實。甜脆甘軟的番薯,深深嵌入竹溪人的記憶中。
    番薯越放越甜。有人選留著藤蔓而光亮干凈的番薯,掛在火塘的火頭上薰得半干,取下來生嚼,又香又甜。但更多的番薯需要窖藏過冬,于是,竹溪人的槽門旁山墻邊大樹下,都會有一個幾米深的番薯窖,供儲藏番薯用,這是當(dāng)時竹溪人的糧倉。窖口支著用茅草或粽葉編織的草棚,遮擋雨水落入窖內(nèi)。番薯窖冬暖夏涼,番薯藏在里面不易腐爛。需要的時候,用竹簍把小孩放下去,裝滿一簍番薯先提起來,再放下竹簍把小孩從窖里提上來。有時給窖里放下一架獨腳梯,大人自己沿著梯子用簍子把番薯從窖里背上來。那個時候,家家戶戶的番薯窖是竹溪的一大風(fēng)景。竹溪便有了兩句與番薯和番薯窖有關(guān)的民諺。一是說某些從竹溪走出去的人忘了本,在竹溪人面前顯擺,鄉(xiāng)親們看不慣,就會不屑地斥道:你番薯屎都還沒屙完!被斥罵的人很沒面子。一是說有人遇事看不開想不通認(rèn)死理,竹溪人就會形容這是番薯洞里打大鑼——響(想)不開。你看,竹溪人在語言上多么富于創(chuàng)造力。
    番薯本是雜糧和飼料,在特殊時期卻充當(dāng)了主糧。番薯的最主要做法是煮番薯蒸番薯燒番薯,竹溪流行一句話:煮的蒸的趕不上燒的。燒番薯實際上就是今天在城里小攤上特賣大賣的烤紅薯。想不到,竹溪人好多年前吃厭的東西,現(xiàn)在卻成了城里人搶著吃的食品。這世界真看不懂!說實在的,天天以番薯為主食,常常會出現(xiàn)腹脹、燒心、打嗝、反胃等情況,但為了飽肚子又不得不吃下去。竹溪的家庭主婦,為讓家人吃得爽口一些,便在番薯的加工上動起了腦筋,變出了花樣。把番薯剁碎再拌上一些黃豆或大米,倒在石磨里磨成漿,用新鮮的桐子葉或芭蕉葉包成三角形,放在灶上的鐵鍋中蒸熟,就成了香噴噴的番薯粑粑。把番薯蒸熟,然后剝皮搗亂成泥,再拌上一些糯米粉糅合成餅,放上食用油煎黃,就成了好看好吃的番薯餅。把番薯洗凈切成厚薄均勻的片,放在竹席上曬干,吃的時候或蒸或煮或油炸。番薯還可以經(jīng)過一些特殊的工藝,加工成脆硬酥松的番薯糖和綿軟筋道的番薯粉。竹溪的男人,還會把番薯煮成白酒,雖帶有苦澀味和番薯味,不及米酒香醇包谷燒勁足,也可滿足口腹之需。稀松普通的番薯,在竹溪人手里,竟像變戲法一般,變出這么多可口的食品,真是不可思議。
    小時候,看過一部叫《七品芝麻官》的戲劇,故事情節(jié)已記不太清楚了,倒是牢牢記住了里面的一句臺詞:“當(dāng)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苯裉?,這句話常常為各級官員引用,可見影響深遠(yuǎn)。因了這句臺詞,番薯這種普通植物便被賦予了永恒的文化象征意義。湖南平江有一座三獻(xiàn)寺,就是為了紀(jì)念一個叫謝仲源的廣東人而建。乾隆年間,謝仲源到平江任知縣,時值平江全境普遭大旱,春種作物大多顆粒無收。謝知縣便從廣東老家引進(jìn)番薯,動員當(dāng)?shù)乩习傩諒V為栽種。十月間,山里番薯成熟,農(nóng)民掘開泥壟,地下果實累累。這種果實肉質(zhì)細(xì)嫩,甜潤爽口,漿汁豐腴。平江人依靠番薯度過了一個大災(zāi)之年。凡是為人民做過好事的官員,人民當(dāng)然不會忘記,平江人便用建寺立廟的方式來紀(jì)念這位引進(jìn)番薯的謝知縣。謝知縣因引種番薯而青史留名。這也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座寺廟。
    番薯營養(yǎng)豐富?!侗静菥V目》里說番薯“補(bǔ)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qiáng)腎陰?!狈砗惺喾N微量元素,被營養(yǎng)學(xué)家稱為營養(yǎng)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之一,特別是其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能促進(jìn)人體新陳代謝,有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最近還看到微信上說番薯排十大抗癌食品之首。過去竹溪人只為填飽肚子而種的番薯,想不到還有這么大的作用,他們吃到了世界上最保健的綠色食品卻不知。經(jīng)營養(yǎng)學(xué)家的鼓吹和現(xiàn)代媒體的傳播,番薯由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大大方方走上了城市人的餐桌??痉怼⒓t薯餅、紅薯粉、鮮炒紅薯泥、紅薯粥、紅薯燜飯等,是城市食客百吃不厭的好東西。
    一個在外打拼多年的竹溪小伙,從中發(fā)現(xiàn)了商機(jī),辭工回鄉(xiāng),發(fā)動鄉(xiāng)親們成立了一個農(nóng)村專業(yè)合作社,把閑置的土地流轉(zhuǎn)過來種番薯。他負(fù)責(zé)保底收購,運進(jìn)城里銷售。不幾年,竹溪就種起一千多畝番薯,紫番薯紅番薯白番薯應(yīng)有盡有,供不應(yīng)求。不少竹溪人家靠種番薯致了富。
    竹溪的番薯地里又熱鬧起來。番薯地里,不僅會長出城里人喜愛的綠色保健食品,而且還會長出好多新鮮的故事。

         花生地
          高山高嶺種花生,花生葉子青又青;
          花生好吃味又香,哪有姑娘不愛郎。
                                     ——桑植民歌

    小時候,竹溪不通電,更談不上電影電視。漫漫長夜,我們無所事事,睡不著覺,就躺在床上纏著大人或哥哥姐姐講故事、猜謎語。我至今記得有一個謎語是:“麻房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謎底就是花生。竹溪有一種流傳很久很廣的習(xí)俗:女兒出嫁時,父母都會在陪嫁的箱柜里,悄悄放上一些棗子和花生,寓意早生貴子,愛情完美,生活幸福。鬧洞房時,新郎新娘也會拿出花生瓜子糖果,散發(fā)給前來嬉鬧祝福的鄉(xiāng)鄰朋友,讓大家分享喜悅,共襄吉祥。小小的平常的花生,被竹溪人編成謎語,啟迪智力,就有了生活趣味;寄托祝福,暗藏情意,就有了文化底蘊(yùn)。
    花生雖是一種油料作物,但因竹溪遍地油茶,又喜好種植油菜,食用油主要是茶油和菜油,竹溪人說花生油缺油性,不耐餓,沒有把花生榨油食用的習(xí)慣。竹溪人種植花生,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出售,換回幾個油鹽錢;一部分曬干后,會用粗布口袋扎好或土壇封好,放在谷倉的角落里,留著過年時,作為招待拜年親戚朋友的小吃。   
    竹溪有很多上虛下實、疏松透氣的沙壤土,最適宜種植花生。大集體時代,隊里會專門留出一些成塊的沙壤土,用來種花生。“清明前后,種瓜種豆?!边@時,隊里就會安排保管員,把即將要播的花生種放在春天的太陽下曬,俗稱曬種。曬過的花生種發(fā)芽快病菌少活力強(qiáng)。曬種是農(nóng)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好辦法。月光下,我的母親和一群婦女,圍坐在一起,用竹篩盛著白天曬好的花生種,一邊拉家常,一邊剝果殼。帶著太陽余溫的種子,搖起來,花生仁在殼里上下左右晃動,嘩嘩作響,像一首別致的樂曲。我們便挨著大人坐著,有時也幫著剝一小會兒,其心思是想悄悄弄幾?;ㄉ走^過癮。大人知道我們這點小心眼,不時挑選出幾粒破碎的、殘缺的、不飽滿的花生仁,輕輕遞到我們手里,讓我們?nèi)テ穱L。嚼著嚼著,我們歪著頭,在大人的旁邊睡著了。夢里都在剝花生和種花生。
    花生種子入了土,最怕鳥雀和田鼠偷吃。對付田鼠,當(dāng)時人們好像還沒有想出好辦法。驅(qū)趕鳥雀,主要靠在地里多插幾個稻草人。稻草人立在地里顯眼迎風(fēng)處,用布條和薄膜做成的長發(fā)長袖,在風(fēng)中來回擺動,嗖嗖飄揚,隨著風(fēng)力的變化,時急時緩時高時低,真像一個人在那里不停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嚇得鳥雀站在樹梢觀望,不敢靠近落地?,F(xiàn)在有一種比喻,說我們的制度像稻草人。我認(rèn)為這個比喻是不恰當(dāng)?shù)?,那時的稻草人驅(qū)趕鳥雀還是挺管用的。
    竹溪有諺:好苗無好果?;ㄉ绠?dāng)初如果長勢旺盛,青枝綠葉,惹人喜愛,卻過多過早耗精費神,反而不能經(jīng)風(fēng)見雨,孕育子孫。如果苗矮節(jié)密,根粗土深,瘤多花繁,往往果實飽滿,回報豐厚,給人帶來意外驚喜。當(dāng)年新開的生地,閑置日久的荒地,不知種什么作物好,正犯愁間,有經(jīng)驗的竹溪老農(nóng)會提醒說:種花生吧。果然,花生種下去,蔸蔸花開千朵百朵,果實成團(tuán)成球,扯起來沉甸甸手感飽滿。原來花生最喜歡生地荒地,被人稱做先鋒植物。生荒地種花生不僅高產(chǎn),而且通過花生根瘤固氮,增加了地里的氮素養(yǎng)分,如果再把花生的根莖葉還田還地,那就是再好不過的有機(jī)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養(yǎng)分。我所供職的國土部門,曾在竹溪新開了幾十畝沙壤地,當(dāng)年開懇當(dāng)年種上花生,承包人剔除種植成本,凈賺了三萬多元錢。
    花生性格獨特,簡樸隨意,行事低調(diào),深藏不露。它不喜歡招搖,不愿意露臉,不追求熱鬧?;ㄉO頑強(qiáng),遇到久旱不雨的天氣,它的葉片就如含羞草自動閉合,養(yǎng)精蓄銳,減少水分散失;假如土地貧瘠,它的根瘤就是自己的肥料工廠,不會影響它生兒育女,開花結(jié)果?;ㄉ堑厣祥_花,地下結(jié)果,這一點顯得與眾不同,獨辟蹊徑。它的花嬌小嫩黃,含蓄晶亮,疏密得當(dāng),像一只只活潑的黃色蝴蝶,像一顆顆璀璨的金色寶石,像一把把輕薄的黃絹小扇。萬綠叢中點綴著金黃色的星星點點,透著別樣的風(fēng)情?;ㄉ奥祥_花,花吐成絲,而不能成莢。其莢乃別生根莖間。”“此獨花自花而莢自莢,花在不生莢,莢不帶花?!被ㄉ?,在于它打破了“凡草木之實,皆成于花”的陳規(guī),在琳瑯滿目的植物王國中獨樹一幟,令人刮目相看。
    花生的嫩莖嫩葉是很好的牲畜飼料。我有一天放學(xué)后與同學(xué)瘋玩,忘記了母親要我到山上打豬草的囑咐。想起時天都快黑了,我著急,便悄悄跑到隊里的花生地里,趁四下無人,東一下西一下,割了好幾把花生嫩莖葉,摻上其它豬草,匆匆撒在豬欄里,讓豬生吃了一頓晚餐。母親天黑好久收工回來,問我豬喂食沒有,我說喂了。母親沒再問。第二天,我還沒起床,母親發(fā)現(xiàn)豬欄里殘存有生花生葉,明白是怎么回事,便把我從被窩里揪起來罵了一頓。罵過后,母親對這事也就沒聲張了。
    隊里扯花生,我們就像過節(jié)一般。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用一把小鋤在剛扯過的花生地里反復(fù)刨,不時刨出幾粒遺落在土里的花生果,喜歡得不得了。大人有時故意遺落一些花生在土里,我們每次都有不小的收獲。有時,等不及了,邊檢邊吃,泥土都沒有揩凈;有時將撿到的花生在溪溝里洗凈,慢慢咂摸品嘗,感覺很幸福。隊里決算時,都會分給各家各戶一些花生,大人會把花生收拾好,留待過年時享用。有饞嘴的孩子,趁大人不在家,東翻西找,終于把大人藏著的花生找著了,卻不動聲色,今天偷偷抓一把,明天悄悄摳一把,等大人發(fā)現(xiàn),已所剩無幾。最后挨大人一頓臭罵了事。
    農(nóng)歷正月初一,竹溪有晚輩給長輩拜年的習(xí)俗。拜年就是到長輩家里說幾句恭喜祝福的話。這天,吃過早飯,孩子們都會穿戴一新,踏著一地鞭炮碎屑,到自己近親長輩家里去拜年。這些長輩家里早就備好了花生瓜子糖果之類,候著這些晚輩去登門。進(jìn)門高叫一聲“恭喜發(fā)財!”或“恭賀新禧!”,長輩們笑嘻嘻應(yīng)著,手捧花生瓜子迎出來,往拜年的晚輩衣口袋里裝。裝好后,又往另外一家去拜年。拜上幾家,兩邊的新衣口袋鼓鼓囊囊,像胖胖的企鵝走動。
而今,竹溪的年輕人都遠(yuǎn)天遠(yuǎn)地出外去打工掙錢,田地好多都拋荒了。但那些留守的老人,還會在菜圃里每年留下一廂兩廂地種花生。不是為了銷售賣錢,而是為等孩子們回來過年過節(jié),邊吃花生邊享受天倫之樂。我年過八旬生活在竹溪的父親,每年什么都不種,卻要整土備肥種上幾廂花生,收獲后帶進(jìn)城里,讓我們一家人慢慢享用。我們有時勸他不要種了,他要么不聽,我行我素;要么很生氣,罵我們不孝順。我們只好由他去,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的勞動成果。
花生別名長生果。言下之意,常食花生對人體益處多多。李時珍就說“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補(bǔ)氣,清咽止癢?!被ㄉ咨猿词乘笥驼宸着荩际抢仙傧桃说谋=∈称贰^r(nóng)歷的臘月初八,是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許多地方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這種粥實際上就是把紅米、糯米、紅棗、花生、核桃仁、杏仁等一鍋煮成的粥。臘八粥里,花生是必備的配料。著名作家汪曾祺是個美食家,他說家常酒菜,一要有點新意,二要省錢,三要省事。按照這三條標(biāo)準(zhǔn),汪老把油炸花生米列為家常酒菜。可見他對這道人人會做的下酒菜是很鐘愛的。
    著名作家許地山的代表作《落花生》,選入了小學(xué)課本,文中借落花生向我們傳遞的“不羨靚果枝頭,甘為土中一顆小花生,盡力作為有用的人,也很充實自信”的人生信念,影響了中國幾代人。他的女兒許燕吉,其自傳以《我是落花生的女兒》為題,講述自己八十年坎坷曲折的人生。落花生在她心里深深扎根,她一生都堅守著落花生的至高品格,豁達(dá)樂觀,真誠善良,始終葆有赤子之心。許燕吉用她的人生經(jīng)歷提醒我們:如果把歷史比作一棵花樹,我們不光要看到那些漂亮的花,還要看到泥土下面那些不怎么中看的根。這不怎么中看的根就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大眾。
    世上萬事萬物都有諸多依戀、諸多情誼,只要懂得,就要珍重?;ㄉ彩侨绱?。

             
         葵花地
         什么開花朝太陽?什么開花重上重?
        葵花開花朝太陽,芭茅開花重上重。
                                           ——桑植民歌
    那年九月,我和幾位同伴去新疆旅行。坐在旅游大巴上,我好奇地隔著玻璃觀看窗外變幻著的景致。突然,路兩邊一片望不見邊際的耀眼金黃,鋪天蓋地嘩啦啦撲入我的眼簾??ǖ?!我心里驚呼起來。我貪婪地左右觀望,有些目不暇接。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陣勢這么輝煌這樣遼闊的葵花地。看見我少見多怪驚呆癡迷的樣子,同伴中有人告訴我,新疆盛產(chǎn)葵花,這樣的葵花地到處都是。小導(dǎo)游俏皮的看著我問:你猜一猜,維吾爾姑娘的辮子,為什么又多又長、烏黑油亮?見我支支吾吾,不明就里,她說出了答案:那是因為姑娘們愛嗑葵花子。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大片流光溢彩的葵花地。這景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F(xiàn)在,我辦公電腦的桌面,背景是一張藍(lán)天白云下一片金黃葵花的照片,打開電腦就能欣賞就能對話。
    家鄉(xiāng)竹溪也是種有葵花的。大多是零零星星、稀稀拉拉,不成片不成塊的,在眾多農(nóng)作物中,只能算小點綴。竹溪的葵花地和新疆的葵花地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小巫見大巫,太小家子氣了,不敢叫做葵花地。
    竹溪的葵花地雖然小則小矣,卻讓我不能輕易忘懷。竹溪人沒有把葵花做成大產(chǎn)業(yè)的條件和野心,種下的葵花,只待收獲后,留作長夜消閑逢年過節(jié)待人待客的零食。因此,竹溪的家家戶戶都在見縫插針地種有幾株幾十株葵花??秃的蜐?,不挑地易種植好招呼。夏天里,在竹溪地面上游走,就會看見,田埂上地頭邊茅屋前菜圃中,或孤零零站立著一株挺拔的葵花,或甜蜜蜜依偎著一叢娉婷的葵花,或齊刷刷陣列著一隊標(biāo)致的葵花。有的和玉米比肩相伴,有的與蔬菜和平共處,有的同瓜果沐雨啜露。不爭水不爭肥,不邀功不爭寵,默默生長默默長大默默開花默默結(jié)實,最后讓人一刀把頭砍下。
    竹溪有少數(shù)人家,也喜歡留出一塊空地,種上成百上千株葵花,在我們心里,那已是很大很大一片葵花地了。我們對這樣的人家羨慕得不行,好像那片葵花地是自己家里的一樣,心里老惦記著,隔三差五鬼使神差般要去葵花地里看一回。我們或靜靜的站在葵花地邊,看主人為葵花苗培土除草,或輕輕走進(jìn)葵花地里,幫主人為葵花苗澆水施肥??缦褚粋€個妙齡少女,一天天日見高挑豐腴??缬幸蝗硕喔叩臅r候,頭上便開出碩大的花盤,遠(yuǎn)遠(yuǎn)望去,遍地太陽,金黃耀眼,光明輝煌。一株株托舉著碩大花盤的葵花,如紀(jì)律嚴(yán)明的戰(zhàn)士,每天隨著太陽的緩緩升起,都保持立正姿勢,齊嶄嶄把頭慢慢抬起來,整齊劃一地把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迎向太陽。太陽慢慢向西,葵花也在悄悄調(diào)整自己的身姿,擺頭始終追趕太陽,太陽下山了,葵花才會把頭低下來休息,第二天又會隨著太陽的升降抬頭擺頭低頭,周而復(fù)始,從不覺得枯燥單調(diào)厭煩無聊。蜜蜂是花的近親和使者,它在葵花間穿梭忙碌,采蜜授粉,追趕時光??墙鹕幕ò辏鄣幕ūP,飽滿的籽實,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給夏秋時節(jié)鍍上了暖色,增添了喜氣,帶來了歡欣,竹溪的山水也因葵花靚麗明媚了許多。
    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經(jīng)常參加大隊的各種批斗會,且有時作為學(xué)生代表在會上發(fā)言。有一次,我在發(fā)言時,表示我們要衷心擁護(hù)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正感到話盡詞窮,也許是觀察葵花太久的緣故,我忽然靈機(jī)一動,在臺上朗聲說,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是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我們小學(xué)生就是一朵朵圍繞在毛主席身邊的金葵花,永遠(yuǎn)朝向紅太陽,永遠(yuǎn)沐浴紅太陽,永遠(yuǎn)追隨紅太陽。多么幼稚的政治語言!說完,竟贏得一陣熱烈的掌聲。會后還有人夸獎我,說這個比喻打得好。沒想到我拿葵花說事,還出了一回風(fēng)頭。后來我在書上看到有人把少年兒童比作祖國花朵,比作向日葵。這并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只是我當(dāng)初沒看到,歪打正著而已。我曾為自己的這點小小聰明高興了一陣。
    我在離家七十多里的地方上中學(xué),每兩周回家取一回糧食和零用錢。周五下晚自習(xí)后,我和同鄉(xiāng)同學(xué)經(jīng)常悄悄相約結(jié)伴連夜往家里趕。有一次,走到后半夜,我們又困又餓,拖著灌鉛般的雙腿,眼睛半閉半睜,跌跌撞撞往前走。當(dāng)走到一戶人家的菜圃旁,我們用微弱的手電筒四下里亂照,忽然發(fā)現(xiàn)菜圃靠路邊的籬笆里,站著一排即將成熟的葵花。我們頓時來了精神,看看四周寂靜黑暗,不見一星光亮,便留一人觀察,三四個人躡手躡腳跳進(jìn)菜圃,選擇幾株葵花大的花盤掐下,然后一路狂奔,確信后面無人追趕,便分給大家一人一柄葵花盤,一邊走路,一邊剝下葵花籽送進(jìn)嘴里生嗑。尚未完全成熟的葵花籽生嗑起來,就是那么一點帶有絲絲清香味和腥味的汁漿。嗑著新鮮的葵花籽,我們困意消弭,有了精神,天剛亮就到家了。返校的時候,我們路過那戶人家的菜圃,還特意裝著若無其事地看了一下籬笆旁那一排葵花,見剩下的葵花花盤已被主人提前收割了,只有一人多高的葵花桿,直直的戳在籬笆邊,有些憤怒地樣子,這也許是我們心里有點愧疚的感覺。我們猜想,一位大媽或大嫂,第二天一早,走到菜圃里摘菜,發(fā)現(xiàn)有幾株上好的葵花花盤夜里被人偷走了,一定氣得跺腳大罵。罵夠了,轉(zhuǎn)身回家取來雪亮鋒利的柴刀,狠狠地把剩下的葵花盤從頸上砍下來,就像砍著偷葵花人的頭一般解恨。
    竹溪人種葵花都是鬧著玩的。“雖非青帝座前客,磊落從容一笑翁?!笨ㄗ旬a(chǎn)量不高,卻在竹溪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男女婚娶中更離不開它。過去竹溪人生活不寬裕,婚娶時很簡單,兩床被子一張床,三斤瓜子四斤糖,就可操辦一場婚事。你看,就是再簡單,三斤瓜子是少不得的。小時候,我們看到村里大齡男女婚嫁,就會跟在迎親的隊伍后面,拍著小手唱:新娘姐姐新郎哥,葵花板栗多又多,你不給我把,我抱到箱柜摸。童謠里都把葵花籽唱進(jìn)去了。
    葵花是一種普通的植物,由于它向往光明,無私奉獻(xiàn),帶來希望,人們就覺得它不普通,就特別喜愛它。因此,俄羅斯、秘魯、玻利維亞等國家就把葵花定為國花。還有一個傳說:一位美麗的水澤仙女,一次遇見了狩獵的太陽神阿波羅,一下子就愛上了他,可阿波羅連看也沒看她一眼就走了。仙女從此再也沒有遇上他。癡迷的仙女每天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天空,看著阿波羅駕著日車從天空劃過。一天天一年年,仙女癡情不改,面容憔悴。眾神憐憫她,把她變成一朵金色的葵花,永遠(yuǎn)向著太陽,向阿波羅訴說著不變的戀情和永遠(yuǎn)的愛慕??ň痛碇环N沉默的愛。
    葵花大名向日葵,經(jīng)常入畫入詩入文。最著名的要數(shù)梵高的油畫《向日葵》,畫中那幾枝火焰般的向日葵,就是幾位帶有原始沖動和生命激情的女人。宋朝政治家司馬光借葵花而言志:“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dāng)戶轉(zhuǎn)分明。更無柳絮因風(fēng)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北砻髯约涸谡紊喜粫窳跻粯油稒C(jī)取巧,隨聲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樣向陽怒放,忠心不二。我的文友、著名作家廖靜仁早期也有一篇《故鄉(xiāng)啊,我是你永遠(yuǎn)的向日葵》的美文,堪稱書寫鄉(xiāng)情的上品。我曾寫過一篇《女人是朵向日葵》的文章,我說:“向日葵是平常人的花。她沒有玫瑰的艷麗,沒有牡丹的高貴,沒有茉莉的清香,沒有蓮花的圣潔,但她閃爍著火焰,燃燒著激情,保持著沉靜,追求著光明。她代表著大多數(shù)的女人?!?BR>    我的這種感受,直接來源于竹溪的葵花地。
                                                               
                                                                  (湖南省張家界市國土資源局)

(編輯:作家網(wǎng))

上一篇: 福清

下一篇: 小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