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一竿釣世界
來源:作者:wubin時間:2014-07-17熱度:0次
過重慶合川,有幸拜訪釣魚城。在南宋末年,這里發(fā)生了震驚世界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影響了整個歐亞非的歷史進程!
釣魚城因建在釣魚山上,而釣魚臺是釣魚山的一個傳神之處。站在這里,提心吊膽向下探望深不可測的懸崖下,嘉陵江從它的腳下洶涌流過。在釣魚山東南不遠處,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匯流,形成一個碩大的半島,釣魚山就是雄踞在這個半島上,像一個猛虎鎮(zhèn)守著三江。也像一個老人,坐在江邊,垂釣著生活。而就因為南宋末年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它一竿釣起了世界。
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撫制置史兼重慶知府余玠始筑釣魚城。從1243年至1279年36年間,合川軍民在在守將余玠、冉琎、冉璞、王堅、張玨的率領下,憑借釣魚城天險,“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zhàn)以守。”現在忠義祠正堂,“忠義千秋”的牌匾之下,陳列著五個人的長生牌位,紅燭斑駁,透出一絲哀傷。雖然南宋最后的守將是王立,但由于他最后投降了元朝。對于他和李德輝、熊耳夫人,歷史上是一直有爭議的,所以長生牌位只能供奉在正堂的左側。從我們現代的思維來衡量,他們讓釣魚城的軍民存活了下來,而沒有毀城亡人,有著活城之功。因為幾乎在同時,遠在東南沿海的南宋小王朝也走向滅亡。在厓山海戰(zhàn)中,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衛(wèi)王趙昺跳海而死。
在這36年,南宋滅亡了,蒙古變成了元朝,戰(zhàn)爭一直打得釣魚城中的軍民連鐵鍋、鐵勺、鐵門口,以及婦女頭上的發(fā)簪全部用來制造兵器,最后還不得不“易子而食”……這是何等慘烈!
就是這樣,在公元1278年,元朝已經建立了八年,旗幟幾乎插遍全國,此時的釣魚城依然獨釣中原,宋旗飄揚。而且釣魚城的軍民還在山上建造皇宮,準備迎接南宋的小皇帝。而此刻,風雨飄搖的南宋已經和釣魚城失去了聯(lián)系,幾個君臣逃亡在東南沿海的一個小島上。
當然,釣魚城留給我們深刻記憶的還是“上帝之鞭折鞭處”和“東方的麥加城”。36年間,合川軍民6萬被蒙古10多精兵圍剿,戰(zhàn)爭可謂慘烈之極,讓我們幾乎不可以想象。當時的蒙古大軍橫掃亞歐,直通非洲,所向披靡,攻無不克,被羅馬教皇驚呼“上帝之鞭”。從現在來看,幾乎覆蓋了整個亞歐,就是遠在海島之上日本也不能幸免。對于當時世界人口和文化主要集中的亞歐,可以說是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就是因為釣魚城,把當時的歷史轉了一個彎。蒙軍為了大一統(tǒng),首先要滅掉南宋,于是他們的大汗親自到釣魚城督戰(zhàn)。這個大汗就是蒙哥,史稱元憲宗。上帝在這個時候,和這個瘋狂的新興國家開了個玩笑,1259年7月,釣魚城守將王堅率軍用土炮擊中蒙哥,致其死亡。于是乎,歐亞非戰(zhàn)場的蒙軍各路統(tǒng)帥為爭奪皇位不戰(zhàn)而退。而且,此后蒙軍再也沒有能力重新組織對歐亞非的進攻。就是這個小小的釣魚城赫然鑄就了“延續(xù)宋祚、延緩歐亞戰(zhàn)禍、阻止蒙古向北非擴張”的不朽豐碑。
釣魚城之戰(zhàn)一舉改變了世界格局,真正“一竿釣世界”??!就是那個元朝的皇帝元憲宗蒙哥,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第一,他是全世界唯一戰(zhàn)死在戰(zhàn)場上的皇帝。
八百年過去了,釣魚城已經失去了它戰(zhàn)略的地位,并且由于歲月的雕琢,只留下殘敗的城池,只有護國門依然堅守著那份榮耀。雜草掩蓋了當時的戰(zhàn)爭場面,留下的只有文字的記錄。但釣魚城,見證了那次曾經改變世界格局的奇跡。
眼前,禾苗青青,高速公路延伸向了遠方。但我們現在很少人了解那段歷史,因為歲月讓人們疲勞了記憶!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