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我是一名傳話兵
來源:作者:邢云鵬時間:2014-07-02熱度:0次
那夜,我是一名傳話兵
每次回家,望著對面的小山丘,我就想起了轉天線這個任務,想起了那夜我當傳話兵的經(jīng)歷……
人生有很多難以忘記的日子。1984年的國慶節(jié)夜晚,是我記憶猶新的一個夜晚。那一夜,為了讓全村人看電視,父親在山上轉天線,12歲的我站在院外當傳話兵。
家鄉(xiāng)地處太行山深處。1984年9月上旬,全村人用賣小麥的700元錢,買回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放在了村委會的倉庫里。從此,每天晚上到村委會倉庫看電視就成了全村人最喜歡的節(jié)目。那時候,既沒有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更沒有有線電視網(wǎng)絡。村里人用一個“王”字形狀的鐵架子作為電視天線,砍了兩顆楊樹,對接后作為電視天線的桿。信號不好,就將電視天線豎在村莊對面的一個山丘上。天線在山丘上,風一吹容易偏離方位,因此每天晚上村里人在看電視時,都要有人轉天線。全村人輪流負責轉天線、開關電視。
10月1日那天,正好輪到我家負責轉天線。晚上,父母從地里回來飯還沒做好,村里急于看電視的人就來我家等候。草草吃完飯后,父親將村委會倉庫里的電視打開,電視屏幕上全是麻點,父親就去轉天線了。
那晚,風起初并不大,父親稍轉了轉天線,電視就有了信號??僧敻赣H返回來剛坐下,電視又沒了信號,只好重新去轉。電視里閱兵儀式的畫面開始了,但風也更大了。父親在山上轉天線,我則在院外負責傳話。
“又沒有了!”
“稍轉轉!”
“好!”
看電視的人們在屋內說,我則在院外對著父親所在的山丘大聲喝。屋內的人說“好了”,我則有機會跑進屋內看幾眼電視,開始還可看個三五分鐘,接下來的間歇時間越來越短,有時還沒進屋,就聽屋里人喝“沒了”。
風越來越大。我穿著單衣,站在院外,凍得不停地跺腳、小跑,還要忍受屋內電視機播出閱兵儀式的誘惑。我一方面盼望著風停下來,另一方面又盼望著閱兵儀式的時間長點、再長點……
但沒想到,不僅風沒停下來,還下起了雨。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將我的衣服澆得濕漉漉。我很想放棄這個傳話兵的角色,回屋內看電視,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站在雨中,邊傳著話,邊想自己是英雄人物董存瑞、黃繼光,甚至是閱兵儀式上威武的儀仗隊官兵……
風聲、雨聲、電視的聲音,聲聲入耳,而我的聲音卻越來越啞。盡管如此,我依舊使出自己最大的力氣去喊。最后,我的聲音完全被風雨聲掩蓋了,屋內的電視也沒有了信號,村里一位年長的叔叔出來接了我的“崗”。
那晚后半夜,我發(fā)了高燒。母親一直埋怨,說我應該早點退下來。但那時的我認為這是一種責任,很光榮。雖然那晚的電視信號極不好,但全村人還是斷斷續(xù)續(xù)看到了晚上11點多。第二天,全村人談論的都是閱兵儀式的內容。后來,因我與父親那晚的特殊表現(xiàn),村里減免了我家兩次轉天線的任務。
20多年過去了,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有線電視、手機、因特網(wǎng)在家鄉(xiāng)早已不再陌生,平板、等離子、液晶、投影等不斷更新?lián)Q代的電視機也成為了村里人入新房、結婚等籌辦喜事的必備禮品。家鄉(xiāng)再也沒有轉天線這個任務了。每次回家,望著對面的小山丘,我就想起了轉天線這個任務,想起那夜我當傳話兵的經(jīng)歷,心中不禁涌起了無限感慨……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