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見西來古鎮(zhèn)
來源:作者:wubin時間:2014-06-12熱度:0次
星期天,帶著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從成雅高速公路經(jīng)過,看到西來古鎮(zhèn)的宣傳,在蒲江,還有這樣的一處古鎮(zhèn)!于是,折下高速公路,順著路邊的提示,奔向西來。
西來,有著1700年的歷史,在西漢時卓王孫冶鐵的場所。公元555年在這里設(shè)立縣,縣名就是以流經(jīng)它的臨溪河而得名臨溪縣。
我就這樣與西來邂逅了,迎接我的首先時臨溪河邊的古榕樹。那12棵的古榕樹,向我訴說著它悠久的歷史。一位當?shù)氐睦先丝次覀兣愫⒆釉诤舆呁嫠?,就走過來跟我們聊天。向我們介紹說,西來古鎮(zhèn)正在打造,街面還很亂,現(xiàn)在沒有什么好看的,要等到年底就煥然一新。但煥然一新的西來對我就感到陌生了,我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西來。
12棵古榕樹,展現(xiàn)著不同的姿態(tài)。恐龍樹訴說著過去的歲月,觀音樹告訴我一個美麗感人的傳說,菩提樹講訴“佛法西來”的故事,母子樹告訴我們母親育兒的付出,兄弟樹表達著兄弟一心的說法,鷹爪樹貪婪地抓向天空,英雄樹表達著人們的追思。當然最讓我留戀的是夫妻樹,兩棵分離的樹干在離地約2米處合抱在一起,合抱處長出許多根須,交織纏繞,合抱處下方約10厘米,兩棵樹干又伸出兩只長長的“手”緊緊相握。左邊較細的是“妻子”,右邊較粗的是“丈夫”。傳說南宋孝宗時有夫妻二人草居于此,恩愛無比,死后緊緊擁抱而化為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魏了翁先生曾感嘆說,患難夫妻,生死相依,在天化作比翼鳥,在地成為連理枝。魏了翁就是西來人,他在家鄉(xiāng)辦了“鶴山書院”,以朱熹思想作為開山授徒的主要內(nèi)容。這里留下了他的許多蹤跡,老人說街面有一口井叫“了翁井”,魏了翁喜歡取這眼井水燒茶。
孩子們在河邊玩耍著,清澈的河水清可見底。河道上有一道低矮的攔水壩,河水從攔水壩上瀉下,沖在下面的鵝卵石上,激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一陣風吹來,沁人心脾,涼爽無比。女兒在河邊的卵石中尋找著她喜歡的美麗的石頭,也是對我從事地質(zhì)工作的認識。
既然來了,還是要到古鎮(zhèn)上看看,于是告別老人,告別河水,走入古鎮(zhèn)。是一條有近百年歷史的老街,簸箕街、煙巷子、水巷子、花龍門子、亭子巷縱橫交錯,構(gòu)成了1200米的長街和近700米的小巷。幾乎全是明清建筑,有著川西特色,古樸而典雅。
茶館遍及了古鎮(zhèn),老人們悠閑喝著茶,擺龍門鎮(zhèn),偶爾一兩桌還在打長牌。安逸休閑的生活,可見一斑。街面上最忙碌的還是整修古鎮(zhèn)的工人,他們試圖給我們呈現(xiàn)一個全新的西來,讓我們欣然接受。我內(nèi)心感覺,沒有特色的改造,會大大影響到西來的整體旅游效果。
迎面就是傳說中的文峰塔,它是西來古鎮(zhèn)的精華所在。文峰塔高約20米,分3層,外加寶頂,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底建成拘謹180多年了。塔身成六棱狀,每一層都是飛檐走角。塔身四周是古典戲曲雕塑,并配有用九曲篆文書寫的詩文。塔身下有個大的爐灶,用于燒寫過的字,故名惜字宮。就這個文峰塔的惜字宮還有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臨溪河畔住著一位青年,他從小就喜歡書法,也練就了一手好字。但他習慣極差,寫的字片到處亂扔,后來,他的雙眼失明了。在夢中,一個白胡子老頭來到他床前,指著他說道:“年輕人,這是你的報應(yīng)啊!你想重見光明嗎?就得愛惜文字?!钡诙?,他就柱著拐杖,到處去撿字片。每撿一篼,就倒進文風塔里燒掉,天黑時他就給報功堂的官神報個數(shù)。從這開始,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凜冽的嚴冬,他從沒間斷過,西來場的字片被他撿得干干凈凈。他的舉動感動了神靈,眼睛比以前好多了,十年過去后,這位青年的雙眼完全復明了。
聽說,西來古鎮(zhèn)還有一大看點就是船棺,它是古蜀國上層社會最流行的喪葬禮俗。西來船棺據(jù)說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是蒲江縣出土的第10具船棺。船棺長6.8米,直徑1.5米,由一株樹齡超過1000年的楠木鑿制而成。
誤打誤撞與西來古鎮(zhèn)交流了一回,與臨溪河水親密接觸。行走在古香古色的街面上,看到人為給他添加的一些東西,西來古鎮(zhèn)的整體顯得畫蛇添足了,因為這些遠離了歷史!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