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藥鍋子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4-04-10熱度:0次
歲月無痕卻滄桑有跡,回首走過跌跌撞撞的經(jīng)歷,總有一些往事留在記憶的膠片里,那些沉淀的精髓,牢牢地占據(jù)著心靈最敏感的神經(jīng),一旦觸景生情便會引發(fā)熱望的追憶。小時候最難忘的記憶是熬藥。熬苦湯子的藥鍋子是鄉(xiāng)下人過往的愁容。
藥鍋子都是砂質的,鐵鍋熬藥有毒,是禁用的。藥鍋子不會家家有,不論熬啥藥,治啥病,藥鍋子可以通用,但必須在熬藥前燒開水撒一捏子麥子面溢一下子,說是可以解了先前熬的藥性。
老家魯中艾山西峪村,100多戶的人家,也只有三四只藥鍋子輪用足矣。我家的藥鍋子在縱橫交錯的小街巷走門串戶,儼然一個小有名氣的鄉(xiāng)野郎中。
什么樣的鍋都可以多,唯獨藥鍋子不能多;什么樣的鍋都可以沒有,唯獨藥鍋子不能沒有。藥鍋子多了象征著一個村子的陰氣重,人丁不會興旺。
鄉(xiāng)村小偷有偷鍋的,但再貪婪的人也不會偷藥鍋子,小賊更怕晦氣。因此,童年時??吹睫r(nóng)家泥土窗臺上,藥鍋子孤寂地斜躺在藥渣子一邊,仿佛嗅著殘留的苦澀味兒打瞌睡。其實,藥鍋子是在靜靜地聆聽著下一家窗欞里的咳嗽聲……
聽父親說,爺爺壽仙不長,最后的兩三年幾乎是奶奶用俺家的藥鍋子熬盡的。最后熬完的藥渣子不能隨便倒掉,須在天亮前無人影時倒在十字路口,讓匆忙的腳無意間踩踏,疾病方才痊愈。砂鍋雖好,但很容易碰壞,所以農(nóng)人有諺語:“打破砂鍋紋(問)到底”。
還藥鍋子也是有講究的,藥鍋子是絕不能空鍋子的,這等于把病帶給人家,如果是空著藥鍋不僅會遭埋怨甚至挨罵也不稀罕。沿襲的風俗是空鍋子里要放一把麥粒子,最好放一枚硬幣,即可破解。我上中學時,母親得了癆病,奶奶便教我熬藥,提前在鍋頭上把藥鍋用滾水撒面粉溢了,涮凈了,涼水將草藥泡了,開鍋后改用文火。藥熬好了,包藥的草紙遮上藥鍋子,鍋子蓋壓上,篦出藥湯。入睡前,母親喝一次,次日再加清水熬一次藥渣。早晚兩次,月余,母親病情有所好轉。
在我大學剛剛畢業(yè)那年,99歲的奶奶重病住進了醫(yī)院,因為老病很難快愈。醫(yī)院的老中醫(yī)對父親說,你娘是舊病根,還是回家里吃寫中藥調養(yǎng)吧!父親篤信我家的藥鍋子有靈性,幾乎每個傍晚,父親都給奶奶熬藥。
目睹著老屋的外間,父親端起藥湯子,總是小心翼翼在奶奶的床邊給奶奶喂藥,那種風景是人間一幅最美的風景,裊裊的藥香,彌漫著整個屋子,也氤氳著暖暖的家風與孝傳……
作者朱玉富 聯(lián)系:電話:15550377716 QQ:1052171498
郵箱:zbwbzyf@163.com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