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撈筲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shí)間:2014-04-05熱度:0次
在村西二叔的大門外,有一眼水井,聽父親曾經(jīng)說,水井是父親和二叔打的,因?yàn)樵诋?dāng)時(shí),二叔的家是全家的菜園,奶奶和二叔住一個天井,因?yàn)闈苍?,父親和孟家大叔還弄出過笑話。老井寫著厚重的歲月滄桑。井壁亦為青石砌成,井沿長滿碧綠的青苔。井水清澈甘甜,井旁的西側(cè)是一個百年核桃樹,核桃樹倒影井中,與老井渾然一體。從我記事起,全村人都喝這井里的水。那時(shí)候剛剛改革開放,大家都窮,根本沒見過什么壓水井、自來水和自己鉆井,因此村民吃水用水只好到井里去挑。父親只好借晚上時(shí)間澆菜園,為了爭水澆菜園,父親和孟家大叔沒少惹出笑話。那是一個夏季的夜晚,父親為了不影響村人白天的打水,菜園里的菜只好在月光下的晚上澆灌,因鄰園的一孟姓大叔時(shí)常與父親搶水,為了捉弄一下孟姓大叔,父親晚飯后把一個和井口一樣大用高糧秸釘成的鍋蓋,放入井中,孟姓大叔來后把水桶放到井里,光聽到噗通、噗通的聲響,不見有水,孟姓大叔誤認(rèn)為父親已把井水用完,因那時(shí)沒有手電筒照個究經(jīng),只好自認(rèn)倒霉地罵著走了。這時(shí)父親一邊偷偷的樂,等孟大叔走后,父親便下井把鍋蓋拿走,不慌不忙地澆園,不赦氣的孟大叔又返回來看個謎底,等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后,免不了一場笑罵?!?br/> 因?yàn)檗r(nóng)家人要每天到井上擔(dān)水,扁擔(dān)和筲就是家家戶戶的必備之物了。有更窮的人家,買不起扁擔(dān)和筲,就砍一根胳膊粗的木棍子,兩頭拴上繩子,擔(dān)兩個帶鼻兒的土罐子。
一看見有人挑著筲往水井走,小孩子們就跟在后頭拍著手唱起“筲”謠:“兩個小孩般般高,走著路,尿著泡!”挑筲的人就罵:“去去去!這是喝的水,咋說是‘尿泡’!”
因?yàn)榻?jīng)常打水,所以筲桶掉到井里是常有的事。筲掉到井里就要去撈。通常是用一個倒糞的抓鉤會殺豬人家掛肉的肉鉤,把一根長長的繩子綁在中間一個抓鉤齒上,然后再在抓鉤柄上系牢。撈半天總也撈不上來,好歹總算鉤住了,拉離水面才看見,鉤住的不是筲攀兒,而是筲箍兒。放下的心又提起來。果然,拉出水面不到半米,“撲通”一聲又掉了下去。圍觀的人哄然大笑,撈筲的人卻是又氣又急。這時(shí)就有人說:“還是去叫朱家二叔吧!”二叔是全村公認(rèn)的撈筲專家。他身材矮小,寡言少語,可身上卻有一種異于常人的氣質(zhì)。他往井口一蹲,場面就安靜了許多。沒有人再說笑。二叔屏氣凝神,不緊不慢游動手里的繩子。游動了一會兒,二叔便問:“剛才是不是拉到半截,又掉了下去?”大家齊說:“是?!倍逭f:“壞就壞在這上頭了,筲口翻扣到紫泥里了?!倍彘_始大幅度來回晃動手里的繩子。他要把翻扣了的木筲推倒。可是最終也沒有推倒。二叔改變戰(zhàn)術(shù),手中的繩子不再左右晃動,而是開始往下墩。一下又一下,極其輕微。他是要把抓鉤陷到筲口下邊的污泥中。好大一會兒,大家頭上有汗珠滲出。此時(shí),二叔斜著拉一下繩子,輕輕舒一口氣,小聲道:“翻過來了?!庇质且魂囃nD。其實(shí),看似停頓,實(shí)際他手中的繩子一直在慢慢游走,旁人不易覺察罷了。終于,二叔說:“抓住了?!遍_始往上提。他雙手倒換著,極輕極輕,極慢極慢,慢得就像掛鐘的時(shí)針。終于提到了井口。他伸出一只胳膊,把筲牢牢抓住了。人們高興地說:“看,還是二叔有本事!”二叔鼻孔哼了一聲,說:“這算啥本事?你們都沉不住氣。想干成事,就要沉得住氣”。每年春天干旱之時(shí),村里要組織人,瑏井,把積攢在井里一年的垃圾和淤泥要清除出來,也是二叔打頭陣,因?yàn)槿藗冊谄綍r(shí)打水時(shí)需要彎著腰,因此,裝在口袋里的鋼筆,火機(jī)和手表也會掉到井里,二叔在辛苦的同時(shí),也會有一份小小的收獲。
歲月匆匆,日月如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眼下自來水已進(jìn)入了各家各戶,走進(jìn)了衛(wèi)生間、澡塘、櫥房。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人們種園種地也用上了噴灌,大棚和溫室豐富著人們的餐桌,老井在完成了他的光榮使命后,退居二線成為歷史的見證。但每一次從老井旁走過,依然感到那么親切、真實(shí),畢竟在那個時(shí)代他為人們立下了汗馬功勞?!?br/>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