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小人物(系列散文之二)
來源:作者:劍熔時間:2014-02-13熱度:0次
煤礦小人物(系列散文之二)
作者:劍熔
《岳父》
岳父姓路,大路的路,非陸軍的陸。
最初岳父從河南商丘到銅川陳家河煤礦,人們毫不客氣地把他的姓寫成“陸”字,并非當事人故意寫錯,而是很少有人知道“路”這個姓氏。
據(jù)后來我的妻子講:那時在陳家河煤礦,岳父先是單身,后在礦區(qū)矸石山下蓋了簡易的房子,把一家人從老家搬到了陜西,在礦區(qū)團聚了,可岳父上班每天要攀一個二百多級臺階的大坡才能到達上班的地方。
岳父在陳家河一干就是多年,到了七十年代,陳家河礦要下馬,岳父被分流到焦坪露天礦,一家人也來到玉華宮旁的這座煤礦,在一九四隊隊部附近買了簡易的房子。
七十年代末,岳父又一次來到了我所在的下石節(jié)礦。
那個時候企業(yè)都有職工食堂,我的岳父在食堂是跑外采購的。有一年春節(jié)前夕,天下了一場大雪,煤礦所在的山區(qū)可謂山舞銀蛇,一些在五里鎮(zhèn)定購了的年貨還未拉回來。這是一個集鎮(zhèn),在距礦區(qū)三十公里的宜君山區(qū),物價非常便宜,一塊錢可以買到十四五個雞蛋,白萊、籮卜也比市區(qū)便宜的多。定了的貨必須拉回礦,要不然職工過年吃什么?岳父負責外購,這是他的活兒,于是他和押車員去了。
車在距五里鎮(zhèn)六七公里的山坡上跑了錨,滑進路邊的水溝。雖然只是一場虛驚,但要開到路上需要一陣功夫。為了趕時間,司機和押車的人留下來處理車子,岳父只身一人前往五里鎮(zhèn)收貨。寒風吹著,一個人走在荒山野嶺心不由有了恐懼感。好在這是白天,岳父那時還年輕,腳下一高一低向五里鎮(zhèn)走去。為了及早趕到鎮(zhèn)上把貨準備好,他走了一條小路,從路邊撿起一根樹枝作為拐仗艱難行走。走著走著,從樹叢中竄出一只狼,心中一驚掉下兩米多高的土臺,艱難的爬起來,滿身是泥土和雪,土臺上那只狼站立著與他對視,堅持了幾分鐘,那只狠調頭跑了。岳父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狗,他長長出了口氣,抹了一把頭上的汗,爬上土臺向鎮(zhèn)上走去。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走進了路家人的視野。一開始,我的岳父是反對我與妻子成婚的??伤呐畠涸敢猓又艺归_了一系列攻堅戰(zhàn),終于攻克了岳父這個雕堡。
九十年代末,岳父從崗位上退了下來。
不久,他回了趟老家住了一陣子,回來時帶回一對漂亮、人見人愛的鸚鵡,說是他特意托人買來的,光坐車都費了不少心思。那一年,我養(yǎng)了一只鹿犬,非常調皮,特意給它起名“仙子”。那以后,岳父到我家來的次數(shù)也多了,時間一長,岳父終于給我下令了:讓給他要一只鹿犬。岳父話一出口,我本想讓他把“仙子”捉走,可考慮女兒非常喜歡,我不能奪女兒所愛,便答應了岳父。幾個月后,我把小鹿犬帶了回來,岳父一見高興地合不上嘴。
從那以后,在我們所在山區(qū),每天早上都能見到我的岳父挑了鳥籠,身后跟著那只叫“小不點”的鹿犬,與他形影不離。
岳父有6個兒女,我的妻子最大。自從兒女都成了家,每年過年岳父都早早地步行十幾里外的瑤曲鎮(zhèn)趕會買雞,回來后宰雞拔毛,收拾的干干凈凈,然后給每個兒女家送去兩只雞。兒女們要給錢,他不收,他說他要收的是親情。
岳父人厚道、耿直,有一種好強的心態(tài),雖然年齡大了,也不示弱。礦區(qū)開荒種地的人很多,岳父也開了一塊,翻地、施肥,種上韭菜、柿子、黃瓜、豆角、土豆、蘿卜等蔬萊,天旱時從地邊小河溝截水,然后一挑一挑挑到地里。他知道兒女們都有自已的工作要干,所以,地里的活及乎都是他一個人干。蔬菜成熟了,摘回來給兒女們一家一家的送去。
岳父一生很少出游,去的地方屈指可數(shù),但他不后悔,他說大山大河多的是,能看完嗎?咱這里的山多綠!關健是人活在世上,要開心,有滿足感。
誰知,在二0一二年年底,操勞了一生的岳父突然離開了我們。
岳父去世后,我寫了《身影》一詩:“小屋土爐子的炭火在寒風習習的夜晚/撲閃了幾下漸漸地熄滅了。一些/關于這個夜晚沉重,或者傷痛的語言/掛在屋外的樹上任風閱讀/這個為我們付出愛的人/曾經給爐膛添炭的人/已經在高高的后山坡安家落戶了/夜幕降臨,他的身影挑著月亮這只燈籠/在風的簇擁下,扶著/星星這面墻輕輕地走進我們的腦海/遠去的身影,肩上挎著多少人的思念/朦朧的身影,在瞬間寫下一些遺憾/身影,身影。與蒿草為鄰的身影/在荒野站成一塊永遠的墓碑” 。而如今,岳父的身影不時在我們的腦海浮現(xiàn)。
《退休后的父親》
退休后的父親回了老家富平。
記得那年離礦時,父親早早起來,站在門口抽著煙凝望對面的長蛇嶺。父親是一九五八年到銅川煤礦的,被分配到焦坪礦一直從事露天采煤,一九七九年距焦坪三十公里的下石節(jié)礦新上露天煤礦,父親被抽去支援項目建設,這一去就留了下來,一直到他退休。
我知道,蜿蜒的長蛇嶺上是父親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那里收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眷戀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回到老家的父親,身體一直不好。記得七十年代后期在焦坪礦時,他得了一場重病,住了一回院,這個消息老家的人誰也不知道,當焦坪永紅井口“一一•二八”瓦斯爆炸事故發(fā)生后,為了給傷員騰出病房,父親堅持出院了,當住著雙拐回到老家時,一家人驚呆了。那一場病父親落下個左腿饑肉嚴重萎縮的毛病,加上長期從事煤炭開采,回家不久就出現(xiàn)了哮喘。
我的老家院子比較大,退休回家后的父親為了孫子、孫女能吃到新鮮水果,在前院栽了柿子樹、杏樹,還請人對杏樹做了嫁接,每到春天滿院花開飄香。有一年秋天我回了趟老家,那個季節(jié)正是杏兒成熟的時間,金黃的杏果似蒜辮一樣纏繞在樹枝上,非常的喜人。柿子樹掛的果子大,一泛黃就招來了喜鵲,父親也不去管,隨其自然。后院里有一塊不小的閑地,也是父親煅煉的主要地方,他把這塊地充分利用,翻地、施肥、點種、澆水、鋤草,那些小蔥、辣椒、菠菜、西紅柿、黃瓜、豆角等蔬菜成熟,父親和母親是吃不完的,都與街坊鄰居分享了。
父親有哮喘,春夏秋季還好一些,一到冬季病情就加重,咳嗽、氣短,有時連門也不敢出,可煙還得吸。我們兄妹一見就說讓他把煙戒了,這樣對身體好,父親便固執(zhí)地說:“吸了一輩子煙,戒不了啊!”。后來孫子輩漸漸長大,誰見誰說,他還在吸,但慢慢地吸得少了。
我在煤礦工作,離家遠,兩三個月能回一趟老家,弟弟和兩個妹妹都在老家,他們經?;丶铱纯矗擦藚s了我的一些牽掛。父親剛回家不久,我和弟弟商量給家里裝了一部電話,主要是想靈通信息,去年我媳婦又買了一部手機給父親,把信息、電話號碼等設定好后,父親一使用也感受到現(xiàn)代化的優(yōu)點,不久我回到礦上,手機上不時有父親的來電,我回過去,父親卻說他沒有打電話,原來他把手機放在兜里,無意間自動撥出的。人老了,對錢也看的珍惜了,有段時間手機停機,一問,他說:沒有交費。過后,我們再也沒提這個事情。有一段時間父親的飯量減少、情緒也不太好,我們一家子趕回老家看父親,父親見我們都回來了,一高興,他的飯量增加了,情緒也好了。我的母親笑著嘮叨:“你大兒子一回來,你啥事都沒了?!备赣H只是笑笑,什么也沒說。
我的家在老城腳下。父親小時在望湖樓下的學校讀過書,對老城的故事知道的不少?,F(xiàn)在我們回家,父親和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老城的歷史上,富平老城是座斬城,也就是修建在高于地表的城,是全國唯一一座保存比較完好的城。老城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說東門外杜村堡子千家萬戶、南門外荷花滿池飄香、西門外寶塔聳立云宵、北門外水流橋上橋下。如今除東西兩景外,南北兩景已不存在。他給我們講富平戰(zhàn)役,說那時他還小,睡到半夜突然被雜亂的槍聲驚醒,槍聲一陣稠一陣稀,嚇得他直往被窩里鉆,待到天亮之后起來,外面很平靜。
父親給我們講的最多的是他退休回到家的變化。父親剛退休那那幾年,家鄉(xiāng)的公路的確很爛,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是這樣形容的:“世界有個阿富汗,中國有個富平縣,大坑能臥牛,小坑能養(yǎng)魚”,可見當時的路爛到什么程度?,F(xiàn)在呢?縣城規(guī)模越來越大,環(huán)城路修的不但寬暢,而且大氣;今年將開建的城際列車將從西安北客站引出,經國際港務區(qū)、高陵、閆良到富平,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這條路一直要延伸到銅川;西禹高速臨城而過,即將開發(fā)的老城保護、溫泉河、石川河改造、紅色教育基地、明月湖及濕地、工業(yè)園區(qū)等建設,將給家鄉(xiāng)的經濟、旅游帶來巨大的潛力。
退休后的父親,關注著煤礦、關注著家鄉(xiāng)、關注著社會。
父親雖然年近八十,卻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
《老劉》
老劉干了一輩子煤礦,沒有外出旅游過一次。
老劉名世英,參加工作三十多年,及乎沒有休過假,年年都是礦上的先進個人。
這年三月初,礦上召開表彰會,對二十名一線先進個人做出外出旅游的嘉獎。
說真的,不說老劉沒有出去過,及乎井下工人都沒有外出旅游過,用大家的話講,就是在四塊石頭夾一塊“肉”的地方,與星星叫上了勁。每天都是迎著星星出發(fā),伴著星星回頭,近十個小時井下頭頂?shù)V燈的“星星”用雙手開采煤炭。
說出發(fā)就出發(fā)了。笫一次坐在飛往拉薩的飛機上老劉什么都是新鮮的,他把機倉內打量了個遍,飛機不久攀升到五千米的高空,大家稀奇的透過機窗欣賞天外世界,老劉看到機身下的白云:快看,那白云多像棉花,小吋候玩謎藏,總愛躲到剛收的棉花里。不知這飛機下的棉花是什么感覺?老劉的話音剛落,就有人接了話:那你鉆進去試試。隨之引起一陣笑聲。
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飛機很快降落在貢嘎機場,走出機倉,老劉感到頭有些暈,便想這是不是高原反應。
乘上接機的的客車在前往拉薩市區(qū)的路上,老劉看見路邊扯起的彩旗問:那是什么?導游回答:是經幡。
很快車子駛上一座橋梁,還沒等導游開口,老劉急著問:這條河叫什么名字?導游笑了笑:大家現(xiàn)在經過的這座橋下,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
五月初的西藏,油菜花金黃金黃的,用彌漫的香迎接遠方來客。
車子進了市區(qū)徑直開到用餐的地方。用完餐,導游在車上清點人數(shù)時,老劉內急下了車。車子開到賓館,分配客房時發(fā)現(xiàn)少了老劉,好在有現(xiàn)代工具,一聯(lián)系老劉還在剛才用餐的地方。導游說讓他等著,打的過去接他。老劉說那樣耽誤時間,自已打的過賓館。
終于老劉到了賓館,大家一見就開玩笑:老劉這下開洋葷了,一個人在拉薩轉了半天,可不會過幾年又來這里交學費。
老劉笑笑:不會來,現(xiàn)在很方便,一擦卡,輸入帳號錢數(shù),按下確定就過來了,比咱日急慌忙的跑要快幾萬倍!
在納木錯湖,導游給了一個半小時讓大家欣賞湖光美景,老劉卻被門口兩只高大的藏獒迷住了,等了十多分鐘與藏獒照了張像。在回去的路上拿出照片給大家炫耀,有人接過照片:照的好,咋一看,這三只藏獒很嚇人?。?br>老劉一聽,就隨了話,他知道自己一張嘴很難斗過大家,就說:我回去給娃她媽說:你看,這藏獒多威風,我一輩子,老劉就是其中一只,忠實的守候著你、保護著你,娃她媽一聽保證給咱搟一碗撈面。
出門旅游,少不了進購物店。其他的人一進去,都要買一些當?shù)赝撂禺a,老劉不,他從一樓轉到二樓,在砍價、挑選之后,花數(shù)百元給媳婦買了個綠松石吊墜。別人大包小包上了車,老劉可是兩手空空。
再說,到了西藏,拉薩河畔的美景、布達拉宮的宏偉、藏北草原的遼闊、那木錯湖的情懷,給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旅行的礦工留下深深的印象。
在前往藏南的路上,車子在海拔5013.25米的米拉山口山口停下來,山頂?shù)慕涐﹄S風舞動,云團很低,及乎在頭頂移動,一伸手便可扯下一朵云團。山口的風很大,溫度很低,看見有幾個人赤身挑戰(zhàn)大自然,老劉說咱也能挑戰(zhàn),在大家鼓動下,老劉也進入挑戰(zhàn)的行例。
下到山底,當看見白云在山腰飄動,尼羊河水奔涌而去,山綠水青,云里霧里時,老劉一句地道的萬言另引起一陣掌聲:“我的娃她媽,這是神仙住的地方,咱這些陜西娃能來看看,死了都是高興的!”
到了次日,目的地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除了欣賞醉人美景,一行人在地攤討價還價,老劉不光顧這些地方,一個心思看峽谷的風景。返回的車上,大家都哂自己的采購的作品,指責老劉不夠意思,沒有買些紀念品送送親朋好友。誰知老劉一聽就說:“誰說我沒有紀念品,我給誰小鞋穿!”說著從兜里掏出一個不大的石頭,形如鞋子,非常的逼真”
有人好奇的問:“你這是在那里買的?”
老劉說:“傻瓜才買哩!”
“那你在那兒弄來的?”
“我說你們是傻瓜吧!我這是在峽谷河道上撿來的!”
后來我在想,老劉旅游,或精、或傻,那是煤礦人的一種精明,一種憨厚。
《路遙》
去年冬天,我去了一趟陜北的延川縣,抽空去了乾坤灣,在那里我望著濤濤黃河忽然想到了路遙。
路遙是我們銅川的一名礦工,他胖胖的,喜歡吸煙和寫作。
路遙是從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到我所在的銅川礦務局掛職的,職務是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其實,在此之前他己經有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創(chuàng)作計劃,到銅川是作為一名普通礦工來體驗生活的。
路遙為什么選擇銅川煤礦,我想是有他的道理的。一則銅川當時作為陜西最大的煤礦,礦區(qū)職工的生活最具有代表性;二則銅川距離省城西安近,有六七十里路程,那時雖沒有高速公路,走國道還是非常方便的;三則他的兄弟王天樂是銅川鴨口煤礦的工人,在未掛職之前他受邀多次到過礦區(qū)體驗生活。
鴨口煤礦是路遙生活的體驗地,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中的原型,銅城,西安,延安等都是書中的原型,銅城即銅川,大牙灣煤礦即鴨口煤礦。
路遙在煤礦,有時早早的換了作衣,與礦工兄弟生在暖陽下吸著煙、拉著家常,把自己從來沒有當作家而高人一等。他筆下人物安鎖子的原型在鴨口煤礦,那是他接觸最多的一位礦工。
路遙能吃苦,他是到一線接地氣來的。到了四百米井下,工作環(huán)境出乎意料的惡劣,時不時頂極來壓發(fā)出的聲音令他害怕的出一身冷汗。和工人一起工作,攉煤、打柱、回頂、打鉆、裝渣,很快,學到了許多煤礦專業(yè)朮語,也和礦工混得更熟了,有時他遇到問題大家爭著回答。
現(xiàn)在想來:那時的路遙如拓荒牛一樣,拉著筆的犁,在煤海灑下辛勤的汗水,孕育著未來寫作的故事、一部歷史的巨著。礦工奉獻的是烏黑的金子,路遙奉獻的是精神食糧。
接觸多了,熟悉了礦工生活,他的寫作更切近現(xiàn)實,就像他寫煤礦描述的:“在煤礦這個大世界里,什么人也有,什么事也出。在某些方面,它象軍隊一般嚴格,在另外一些方面,它又散亂得無邊無沿?!@是一個奇特的生存部落。”
再后來,路遙移至北區(qū)咀河旁的陳家山煤礦醫(yī)院,開始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的寫作,也開始了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這部巨著所涉及的煤礦文字,展現(xiàn)了80年代后期,銅川煤礦工人的理想追求與事業(yè),刻畫出煤城銅川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路遙成功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他卻因勞累過度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時間,昔日礦區(qū)的“小人物”一下子變成世界注目的大人物。如今的銅川礦區(qū),鴨口煤礦在省作協(xié)協(xié)助籌劃下,建造了路遙紀念館,路遙筆下的“大牙灣食堂”也在礦區(qū)開業(yè)。最后需要交待的是:剛解放那陣子,路遙出生在陜北清澗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叫王衛(wèi)國,由于家里并不富裕,缺吃,少穿,越來越大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主要負擔。于是,路遙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級后,過繼給延川郭家溝的伯父,開始了他人生的生活。誰也料想不到,在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不久,卻因肝病英年早逝,年僅43歲。去逝后,他的骨灰安葬在延安大學的后山上,這也許是他回歸陜北這塊土地的愿望。
在延川,我多么想了解他一些有趣的生活細節(jié),卻因公務在身,不得不遺憾的告別延川,告別這塊養(yǎng)育作家的土地。
《蕉萍》
這里要寫的蕉萍,不是我曾經工作過的焦坪煤礦,他是一位煤礦作者的筆名,他寫出的詞經人譜曲后,唱響大江南北,久唱不衰。
他叫姚筱舟。
焦坪煤礦座落在銅川市北部山區(qū)的鳳凰嶺下,姚老曾是這里的一名普通的礦工,用自己的雙手開采煤炭,開采陽光,奉獻光熱。
姚老是一位身歷復雜的人。記得在八十年代中期,單位選送我到《銅川礦工報》學習,到了那里我認識了消瘦的、負責編副刊的姚筱舟老師。
經人介紹,也是我第一次聽說他就是《唱支山歌給黨聽》的作者,非常的羨慕。姚老待人溫和、親切,他一再鼓勵我給副刊寫稿,當初的我雖然喜歡寫作新聞類的稿子,卻不敢涉獵文學這些題材,一個禮拜后我寫的第一首詩是經他修改編發(fā)在礦工報副刊上的,可以這樣說:是姚老最早讓我接觸了文學、激發(fā)了我創(chuàng)作信心的人。
話又說回來,在焦坪煤礦的一個冬天的晚上,寒風呼呼吹著,雪花鋪天蓋地的飄著,在一間簡易的工棚里,姚老師久久難眠。他想到了自已出生在江西鉛山縣石塘鎮(zhèn)的一個家庭,十六歲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第五分?!?,畢業(yè)后分配到二野十七軍五十一師政治部。1951年冬,又隨部隊高唱志愿軍戰(zhàn)歌跨過鴨綠江,停戰(zhàn)后才歸國。不久,姚老轉業(yè)到陜西商洛石棉礦,后調到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當了一名采礦技術工。而因1957年煤礦瓦斯爆炸和海外關系,他受到撤職處分,背著“黑五類”下礦井接受勞動改造。
伴隨著寒風大雪,姚老寫下了詩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詩寫好后,他反復研磨修改,在署名時犯了難,隨之想到自已在焦坪煤礦工作,干脆署名“焦坪”,又沉思片刻,在焦坪二字上面各加了“草”字頭,寄往西安的《陜西文藝》。
這首詩很快發(fā)表出來。一個偶爾的機會,雷鋒把這首詩抄在日記本上,雷鋒犧牲后,這首詩被朱踐耳譜了曲,才旦卓瑪首唱后,風行全國。
后來經過查證,這首詩作者在銅川煤礦,上級派人去核實,才知道作者是姚筱舟。
不久,姚老師調到《銅川礦工報》社工作?!躲~川礦工報》雖然是企業(yè)內刊,卻在姚老師的影響下,有著一群相對固定的作者。
姚老師是一個熱心的人,有人請他寫歌詞,從不講報酬,而且是特別認真地翻閱資料、思考、寫作,其間寫出的《當我戴上礦燈的時候》、《星星啊星星》、《礦工情深深》、《一杯茶•一杯酒》、《礦燈與爐火》、《礦工,你好》等歌詞、詩歌,其中《星星啊星星》(江通譜曲)榮獲山西“煤鄉(xiāng)之春”優(yōu)秀歌曲獎,并被選為電視藝術片《烏金花》插曲,《一杯茶•一杯酒》(吳崇生譜曲)獲上海市“金兔杯”通俗歌曲大賽三等獎,并被煤炭部攝制的安全電視藝術片《祝你幸?!愤x用。
有人說,一首《山歌》讓他享受了一輩子,可誰又知道,這首最早以詩歌形式發(fā)表的作品,稿費僅僅只有五元錢。更談不上享受,他努力工作著,證明自己的存在和默默奉獻。
有人說,一首《山歌》實現(xiàn)了他的心愿世紀相約。1997年5月9日,姚老、朱踐耳、才旦卓瑪這三位《唱支山歌給黨聽》的合作者在跨越了34個春秋之后,終于第一次在“上海之春”第十七屆音樂會開幕式上相見。
有人說,一首《山歌》是他從內心唱給黨的心曲。決對不是偶爾的寫作,他的年齡讓他經歷了舊社會,看到聽到的使他在那個創(chuàng)作階段反復總結的。當時在寫這首時,他為其中的兩句“舊社會三座大山壓我身”“ 推倒大山做主人”的修改犯了難,挖空心思卻找不到適當?shù)脑~句,偶爾翻閱一本小人書,看到一個地主用鞭子抽打長工,立刻便覺得“鞭子”來形容舊社會的殘暴更形象,于是提起筆改成了“舊社會鞭子抽我身”和“奪過鞭子揍敵人!”
蕉萍就是姚筱舟,姚筱舟就是蕉萍。
一位唱山歌的煤礦歌手。
簡介:作者簡介:劍熔,男,原名李建榮,60年代出生在陜西富平,系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銅川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詩文集《山野風鈴》,詩集《風牽著的手》、《家園書》。在《詩刊》、《中國鐵路文藝》、《陽光》、《天津文學》、《延河》、《飛天》、《山東文學》、《青海湖》、《黃河文學》、《西北軍事文學》、《椰城》、《上海詩人》、《揚子江詩刊》、《詩潮》、《詩江南》、《詩歌月刊》、《綠風詩刊》、《雪蓮》、《散文詩》、《詩選刊》等國內外報刊發(fā)表文字。
通聯(lián):727101 陜西省銅川礦業(yè)公司下石節(jié)礦辦公室 劍熔(真名李建榮)
郵箱:vertljr@163.com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