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年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4-01-16熱度:0次
在生命的長河中,人生充滿了太多的“期盼”;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盡管期盼的目的也隨之發(fā)生了質變,但在外打拼了多年的我,仍然像孩子一樣那么執(zhí)著地期盼著過年,當然,過年不僅能和家人團聚,還能在融融親情里相互傾訴衷腸。當喝過香濃的臘八粥后,便掰著指頭細細地數(shù)起年的距離。
該冷不冷不成年景。正是隆冬數(shù)九的三九寒天,被氧吧氤氳著的鄉(xiāng)村田野里仍然堆積著沒有化掉的雪。一年四季正以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不緊不慢的輪回。兒時不知歲月苦,長大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日月如梭、白駒過隙,什么是日光匆匆,歲月無情。突然之間,我這個似乎已是不再盼年的年齡段里竟像孩童一般熱盼起年來。
交臘月,新年到。在對那些童年逝去歲月的回憶中,過年摸過于向往趕年集、寫春聯(lián)、拜大年。
趕年集是我們小伙伴最愜意的事情。臘月二十八的早上,吃罷早飯父母從拮據(jù)的積攢中挪出幾塊零錢,讓我跟著大人們去趕集。年集吸引我們的當屬鞭炮市,為了吸引顧客,賣鞭炮的商販早已拉開了架勢,三輪車、拖拉機的車廂里裝滿了鞭炮、關門急、二踢腳,砸爆漲、甩爆漲木制的大柜子盛著一盤一盤又一盤。商家會時不時地放一掛或者點燃一個用響聲,招徠顧客,人群集合的多了,他們便不失時機地舉著桿子,扯開嗓子,吆喝起來,一個說:來呀,看咱的鞭炮響不響亮。一個說:看呀,咱的炮仗響起來地動山搖。一個叫:俺又點著了,您把耳朵捂好了,別把你的耳朵震聾了啊。一個喊:您千萬別靠近了,離得遠遠的……爆響過后,是涌來一批一批的購買者。我們舍不得立即花掉手中攥著的那點錢,就一窩蜂地竄到人家剛剛燃放完的鞭炮堆里,撿拾那些夾信子沒響的炮仗,常常是,一個年集下來,已近日落西山。
春聯(lián),是鄉(xiāng)村的文化符號。我的村子很大,二百多戶人家。早些年多是家家戶戶從門市部里買回大紅對聯(lián)紙,由放寒假之后的小學教師——我的堂哥負責書寫。我是這一營生的忠實擁護者,每年寫對聯(lián)的那幾天,我都泡在學校里,給堂哥添墨、裁紙、晾曬。堂哥的楷體書法渾厚、得體、大方,自是村中第一流,貼在各家各戶的大門上,小村的春節(jié)便紅火起來、生動起來。以后,隨著村里初高中生多起來,許多人家便自己動手寫起春聯(lián)。受堂哥的熏陶,我一邊寫作一邊練習毛筆字,天道酬勤,十幾年后,也自成一體的涂鴉一番。春聯(lián)不僅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更是演繹了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
除夕之夜,因那時沒有電視電腦,一家人往往是圍坐在火爐旁,或在溫熱的炕頭上暖和,母親和姐姐則在亮光的煤油燈下包餃子,一家人守歲,等待新年到來鞭炮齊鳴發(fā)錢糧那歡樂的一刻;如今是全家人團聚在電視機旁,兒子、孫女則爭搶電腦,享受央視新春文藝晚會和網(wǎng)路的樂趣,等待新年那鐘聲的脆響。天剛蒙蒙亮,大拜年的序幕便拉開了,許多村人一年難得一見,今日相逢,見面都說“過年好!”歡樂之情喜上眉梢。之后便是走親訪友,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結束。
盼望新年,回望舊年,總有些五味雜陳的感慨縈繞心頭,因為霧霾天氣的增多,如今年關,集市爆響連綿的鞭炮聲沒有了,集體組織寫春聯(lián)的形式取消了,自寫對聯(lián)已被統(tǒng)一印刷的取代了,字體規(guī)范了卻少有趣味了,事物的演變對我是一種難以釋然的情懷糾結。但社會在發(fā)展,文化在進步,社會的巨大變化,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扒чT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蹦辏谌赵螺啌Q和人們的期盼中款款走來,又姍姍走去,演繹著五千年不變的傳承與維系。盼年,不僅是一種精神的渴望,更是一種親情的凝聚,一種血脈的延續(xù),一種情感的融鑄,因為家的感覺在心間,鑄就了永恒不變的期待與思念。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