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態(tài)
來源:作者:鄉(xiāng)樂土時間:2014-01-10熱度:0次
過去只知道霧,近幾年屢屢出現(xiàn)了霾,都是云山霧罩的形態(tài),卻在鼻子前有不同的感受。
我比較喜歡云霧,一來身處云霧如有天宮的感覺,許多電影電視里的天宮與地球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有云霧,神仙們騰云駕霧地來去,甚是灑脫自在;二來濕氣撲著面,將水的精華送進肺腹,給人清爽的感覺。南方人是不是潮濕得難受我不知道,身為北方人的我確因干燥不爽。尤其冬天,長久不下雨雪就會鼻干唇燥,常要給嘴唇涂上潤膚油,晚上睡覺得開了加濕器,或端一盆水放在房間,或浸濕了毛巾掛在床頭,否則半夜里多會因喉嚨干燥而難受得醒來。煙霧當然也能制造天宮的感覺,不同的是它讓人爭不開眼,還要嗆人,連孫悟空都受不了,人怎能保證不窒息。追究根由,水霧以水為質(zhì),因而清爽;煙霧以粉為質(zhì),因而嗆人。那以粉塵為質(zhì)的灰霾如何呢?不嗆人,亦不清爽,看上去像個老好人,內(nèi)里卻是能粘在肺葉上的氣溶膠粒子,乃潛在殺手一個。
平日站和平門南望,可見大雁塔巍然聳立,霾一來就變模糊了,而晴日不敢對眼的太陽,也如月亮般異常暗淡。時值嫦娥三號飛上月球,有人便在Q群里發(fā)出圖片搞笑——大雁塔發(fā)射成功,甚是形象。看不見大雁塔對市民來說是無所謂的事,但霾襲大地損害了空氣質(zhì)量卻得警惕了。戴口罩的人很快多起來,據(jù)說防霾口罩一個都賣到了二三十元。市政立即叫停了一切建筑拆除工程,但冬至日這天卻仍有人在地上畫圈燒紙,要給天堂里的親人送寒衣。要我說,天堂里的人也不喜歡煙霧,倒不如燒些水蒸氣送上去好。
連續(xù)數(shù)日灰霾天氣,天空不空,空氣不氣,太陽不陽,讓人的心情很不敞亮。待在家里照日光燈罷,可家里總是不開窗戶行嗎?不打開窗戶憋得慌,打開進來的卻是霾,于是,每晚睡前我便提了灑壺挨房間噴水,窗紗上、窗簾上、墻上、柜上、空中,噴得霧氣騰騰,如人造天宮。
建國門外公園里,晚飯后妻子照例要去跑步,我說你是想自殺嗎,健身不科學就如同毀身,她不以為然。就在我們行走在霾中的時候,我兒上學的白鹿源上的霾氣更重,但我兒卻不戴口罩,我給準備的口罩依舊躺在書包里,書包里的書背來背去不見翻動,早晨總是起不來床,一天二十四元伙食費總不夠花,回到家主要就是個上網(wǎng)和窩床,日子囫圇圇沒有秩序。霾氣再重,總有天晴日照時,而我兒的不上進,如霾一樣一點點地粘堵在了我的心口,揮之不去,逾來逾沉重,不知何時能放晴。
灰霾與水霧是同樣的形態(tài),也頂著個“雨”頭,實質(zhì)卻是與水無關(guān)的煙、塵,真是埋汰人來了。話又說回來,“雨”字當頭不正預示了霾的克星就是雨嗎。一兩場雨雪,定能讓它從那兒來還回那兒去。但要真正讓霾不再來,還需改善環(huán)境,消除人為破壞和污染,讓大地成為青山綠水。到那時,云山霧罩著的,是地球也是天堂啊。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