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五豆粥
來源:作者:黃亞俊時間:2014-01-04熱度:0次
我的家在關中農(nóng)村,一到農(nóng)歷臘月初五,每家每戶都會做香氣撲鼻的五豆粥。
臘月初五的頭一天,婦女便會把黃豆、綠豆、紅豆、黑豆和蕓豆挑揀好,用溫水泡上,第二天把它們和玉米糝煮在一起,用大火燒開,文火熬制,大約一個小時,便醇香撲鼻,令人垂涎三尺,嘗上一口,豆汁粘膩,入口綿長,叫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流傳在家鄉(xiāng)很久的五豆粥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關于臘月初五吃五豆粥的淵源,起于秦始皇修萬里長城的故事。
傳說秦始皇是個慳吝至極的帝王,他從全國各地強行招來數(shù)以千計的民工,不給他們發(fā)錢,只逼他們干活!這些民工,從早干到晚,累得吐血,卻連肚子都填不飽,很快便倒下了一大半。
話說某年臘月初五,天寒地凍,幸存的那些民工又冷又餓,眼看也得去向閻王爺報到了。忽有一人用微弱的聲音說道:這樣的天氣,不吃一點東西肯定難逃一死,我兜里僅有幾顆豆子,出門在外,大家都是兄弟,不如大伙兒把自己的余糧湊到一起,煮粥分食,或許可以度此難關。眾人依言行事,各自翻遍口袋,把僅有的豌豆、綠豆等雜糧湊在一處,竟也有寥寥數(shù)捧。于是生火煮粥,分而食用,終于扛過了那苦寒的一天。
后來,估計是這些人中有人幸運地回到了家鄉(xiāng),回想當年,感慨萬千,不免于臘月初五吩咐家人熬一碗豆粥以志紀念,眾人相行仿效,遂成此俗。
小時候,我家由于糧食不夠吃,母親會在五豆粥里添加紅薯,這樣煮的五豆粥,豆香中夾帶著紅薯的甘甜,濃稠味甜,更是讓人回味悠長。那時吃了一年玉米糝的我,老盼著到臘月初五可以飽食一頓五豆粥。
好多年,由于工作繁忙,我都沒有吃上母親的五豆粥了。我也曾做過幾次五豆粥,但不知為什么,都沒有母親做的那種香。
現(xiàn)在,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豆粥已成了家常便飯。吃五豆粥,人們不是為了填飽肚子,為的是保健養(yǎng)生?,F(xiàn)在的五豆中用大米和黑米代替了玉米糝,據(jù)養(yǎng)生人士講,五豆粥有健脾、和胃、補腎、益肺、祛脂、保肝、寬腸、利氣、健身強體之功效,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營養(yǎng)早餐。
可是無論我到哪里,總是忘不了家鄉(xiāng)的五豆粥,忘不了母親做的五豆粥的味道。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