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游布達拉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12-13熱度:0次
帶著被藍天白云、圣山圣水洗滌過的心靈渴望,在飽覽那木措秀美風光和南迦巴瓦雪山雄姿后,我們終于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朝圣之旅---叩訪神圣莊嚴、美輪美奐的布達拉宮。
汽車駛進拉薩市區(qū),依稀可見屹立于山頂之上的雄偉宮殿,紅宮和白宮的色調隨著距離的拉近而越發(fā)分明。置身布達拉宮廣場,山頂華美的五座沐浴著陽光的金色宮頂早已先聲奪人,令無數游客發(fā)出由衷地贊嘆。恨不得如鳥生雙翅立刻飛臨紅山之巔,去和這精美絕倫的世界遺產作一番親密接觸。
從山腳的無字碑起,沿著曲折石鋪斜坡路,欲睹勝景的心情隨登高而愈發(fā)迫切。女導游精到的介紹,倒讓一行人暫且忘卻了高原反應的不適,腳步不由輕快起來。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文成公主,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紅山宮。后隨土蕃王朝衰落而毀棄。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在舊址重修宮殿,稱布達拉精到宮,后世達賴亦有增建。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米,建筑面積14萬平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堪稱藏族古建筑藝術之精華,高原之圣殿。她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統(tǒng)治者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之地。
懷著無比虔誠之心,我們一行人步履匆匆,不覺間便來到了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并跟隨導游經此穿過厚達四米的宮墻隧道進入了東大殿。據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順治帝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并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殿正是歷代達賴興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之所。此乃西藏納入中央政府管理的實證,它表明自古西藏就是中國領土。我們目睹一件件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后,頗為順治帝一統(tǒng)天下的深謀遠慮而折服。
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八座(五至十三世,六世除外)。其中五世達賴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僅鑲包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鑲嵌的寶石更是多不勝數,并且經過處理的肉身就保存在靈塔內。在西大殿五世達賴靈塔的享堂內高懸著“涌蓮初地”匾額,另存有康熙帝欽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傳說康熙帝曾為此繡幔專設工場,費時一年方成,堪為稀世珍品。這和兩度平定準格爾之亂后而立的康熙御碑(現立于龍王潭),一文一武,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
長壽樂集殿里保留著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寶座,他是一位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傳說他被第司桑結嘉措秘密選中,于五世達賴多年密不發(fā)喪中在布達拉宮興行坐床,經年苦讀經書,心領禪悟,曾多次化裝出訪民間,著有《倉央嘉措情詩》,是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主兒。拉藏漢殺害桑吉嘉措后,稱六世達賴不守教規(guī),諭令押解歸京。一說其客死青海湖附近。一說被拉藏漢所害。一說其被軟禁于五臺山或阿拉善一帶,后圓寂此地。較占主導的一說是其被押解人員釋放,輾轉流浪于青、甘、川、藏、印度、尼泊爾等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傳說。至今民間還傳頌著他那纏綿悱惻的情詩。雖然他從布達拉宮神秘消失,成了政權爭奪的犧牲品,但其愛情詩歌卻在藏文學里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
在時輪壇城殿里我們還看到了歡喜佛,即男女或動物交媾造像。這是藏傳佛教迥異于漢傳佛教的地方,只有在密宗喇嘛廟中得見。此受印度佛教“性力派”影響,大別于漢傳佛教之“色空”、“苦行”,而是以男為智,以女為慧,強調男女合為一個單位,“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即如宗喀巴大師所言“調心要令信所緣”。西藏廟宇里多有此類佛像和壁畫,有些壁畫直接印證了藏人祖先就是獼猴和女魔王所生之傳說,更彰顯了藏傳佛教的神秘、博大和包容。
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外看氣勢嵯峨偉岸,內覽文物博大精深。既是一座蓋世瑰寶之城,又是一部研讀不盡的輝煌典冊,她高度濃縮了西藏人民的神奇智慧與創(chuàng)造。有人曾言宮內文物價值連城,堪值今日大上海。宮內殿宇錯落相連,樓梯上下蜿蜒而通,窮盡古建曲徑通幽之妙趣。若無向導,真似迷宮令人找不著北。今日粗略一游,竟生千般感慨,如作長游飽覽,又將引發(fā)多少壯懷激烈的情思呢!
茫茫雪域高原,匯集天地日月山水人文之精華,在拉薩河谷的紅山上聳立起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巍巍高峰。那一件件歷史文物,以攝人魂魄之力印證了西藏的昨天和今天,見證了農奴制的血腥殘酷和翻身農奴的幸福生活。在這栩栩如生的實物面前,我想西方的一些鼓噪之士足以目瞪口呆一時語塞,就連叛逃的十四世達賴也該汗顏和無地自容!
回頭仰望美麗的布達拉宮,我仿佛看見她將圣火高高舉過頭頂,沐浴在日光城的燦爛陽光下,向世人昭示著西藏美好的明天!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