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二胡
來源:作者:徐萬凱時間:2013-10-09熱度:0次
因為年輕時插隊當知青參加過“宣傳隊”,有過一段二胡情結,剛退休的我就參加了老年大學二胡班,去圓過去的夢了。
那天我?guī)е槐尽抖葑嗨俪煞ā纷哌M老年大學二胡學習班卻很有些失落。這是一個已辦了兩年的二胡學習班,新同學多,老同學也不少,技藝參差不齊,有的什么都不會,有的卻可以拉獨奏曲了,就像一個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的學生都有的“復試班”,老師沒有辦法一個一個同學地教,只能一個曲子一個曲子地硬教。練習曲子時,有基礎的老同學在前面拉著走,我們基礎差的只能是跟在后面“裹”。你可以想象,幾乎就是各拉各的30多個人在一個教室里一起拉一曲二胡獨奏曲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那簡直就像一個無數(shù)蜜蜂在飛繞的蜂房,只一陣亂“嗡嗡”的聲音包圍著你,就是自己也聽不出自己拉出的是什么樣的音調來。第一堂課,我就差點沒坐住。
一天,老師教新曲子。在同學們關注下,一曲“二泉映月”從老師揉動的指縫間流淌出來,將我引入夜闌人靜,清泉冷月的意境中去聆聽一個故事的傾述。這傾述時而切切委婉,似微瀾波光;時而深沉悠揚,似清泉流淌;時而激昂高亢,似流水飛濺,最后將人帶入一種在空靈靜謐中沉思未盡的意境。一曲終罷,我的心突然間收斂起來,盡管后來的分段教練中教室里仍然像一個蜂房般紛擾,但我能去感覺那曲調的韻味,那心就慢慢平靜了下來。
“二泉映月”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二胡獨奏曲,以前聽曲子的多,對作者了解少,學習拉這個曲子,我就查閱了作者阿炳的故事,那故事更是深深打動了我。阿炳出生傳奇,人生坎坷,后來雙目失明,只能在街頭小巷、酒肆茶樓賣藝乞討。但令人驚奇的是“瞎子阿炳”在令人難以想象的屈辱和黑暗中卻拉出了一曲猶如暴風驟雨后靜澈明凈的“二泉映月”來。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一股什么樣的力量?才能孕育催生出“二泉映月”這樣懾人心魄的音樂呢?或許是所有的苦難、悲憤、凄涼在內(nèi)心凝聚后的心靈超越?或許是塵世間一切利益得失都隨著光明的永久消失而變成心靈的一片靜謐?那超越,那靜謐在黑暗的世界慢慢形成了一潭生命的清泉,在月光下泛著微風和漣崎,清澈而明凈。我想,這或許就是“二泉映月”的魅力,這是平靜如潭的心靈深處的詠嘆。
在學習欣賞“二泉映月”和閱讀阿炳的故事中,我逐漸有所感悟,音樂的魅力只有在內(nèi)心寧靜時才能真正體會,簡約、清新、明靜就是一種美的境界,退休后的生活追求應該是向往像一潭清泉那樣清澈明靜,學習二胡也應該是在靜謐的心靈中去享受音樂的美,在循序漸進中去追求音樂的美,如果一味追求速成反倒是容易產(chǎn)生浮躁,與美好的東西背道而馳了。
慢慢地,《二胡演奏速成法》被我束之高閣,學習練習的曲子也由二胡獨奏曲為主漸漸變?yōu)楹啙崈?yōu)美的傳統(tǒng)歌曲為主了。一天晚上,當我練習拉完一曲《金瓶似的小山》,平日嬌嘖我練二胡是噪音制造者的妻子突然對我說:你拉得真美!
通聯(lián):重慶一三六地質隊
地址重慶渝北區(qū)龍溪街道花卉園西一路9號
郵編401147 電話13012335536
郵箱xuwankai1950@126.com
2013年10月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