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楓葉紅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3-09-10熱度:0次
深秋,無疑是在日本賞紅葉的最佳季節(jié)。東瀛之國的文化搖籃京都的秋色,尤其美不勝收,令人贊嘆。去年的秋季,我們終于趕上觀賞紅葉的日子,結(jié)伴來到向往已久的日本京都著名的嵐山,這是周總理親手題字《雨中嵐山——日本京都》這首詩的地方。詩曰:“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中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云出,愈見姣妍。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見到一點光明,真覺姣妍?!痹娭械莱隽四贻p恩來的心境和開闊胸懷。這是青年時代的周總理于1919年4月5日在嵐山游覽時寫成的。嵐山之美,為世人所公認(rèn)。那里的紅楓葉和櫻花,也早已聞名于世了。
嵐山位于日本京都西南丹波山地,東南不遠(yuǎn)處是桂離宮。它海拔382米,面臨大井川,正對著龜山和小倉山,因此處有一山向前突出,形成了兩大埡口,狂風(fēng)從埡口吹來,吹綠了江山,吹綠了大地,故而得名,嵐山即狂風(fēng)吹來之山的意思。正值嵐山滿山楓葉紅遍的時候,拾級而上,四周群山疊嶂,層林浸染,楓葉在熙陽的映照下,亮閃閃、明晃晃,一片火紅;在和風(fēng)的吹拂中,嘩啦啦、顫悠悠,一陣悉響。不由使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白居易“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的詩句。與其他許多名山不同的是,嵐山不是以奇峰怪石取勝,而是以自然景色的絢麗多彩而著稱。山雖不高,季季有景,而且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季如火似云的艷麗櫻花竟相開放;夏日郁郁蔥蔥的樹木籠罩著整個嵐山;金秋漫山遍野的紅葉如詩如畫,將樓、臺、亭、塔掩映其中;隆冬大雪紛飛,使嵐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時值秋季,我們被包圍在紅楓葉的海洋里。在這誘人的景致中,人們紛紛拿出相機(jī)拍下這美妙的景色。我也不失時機(jī),調(diào)整角度、構(gòu)圖,屏息按動了快門。頭上,楓葉遮日、旭光泄照,人身罩上紅色的光環(huán);山下,河水流淌、水聲潺潺,四周奏起和諧的樂曲;耳畔,鳥兒鳴叫、枝葉搖弋,山間傳來悅耳的聲響。啊,人們沉浸在大自然的恩賜之中,流連忘返,欲罷不能。
信步來到《雨中嵐山》的石碑前,人們不禁對敬愛的周總理肅然起敬。周總理早年到日本留學(xué),尋求救國之道,后又為中日友好竭盡全力,受到日本人民的愛戴。一個中國人在日本受到如此尊重,可見周總理的人品和他在日本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了。我們一一在石碑前拍照留念,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稍后,大家沿山坡而上,登上山頂?shù)挠^景臺,俯首極目眺望,嵐山風(fēng)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遠(yuǎn)方:漫山遍野似鋪滿織錦,金黃中透著火紅,火紅里浸著金黃,星星點點綴著青綠;近處:一條大河蜿蜒流淌,水流中蕩著枯葉,似扁舟順流飄去,預(yù)示著光陰似箭、歲月蹉跎。下山途中,碰到了一個年逾七旬的老人,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用半生半熟的中國話,主動介紹他在日中友協(xié)工作過,為日中友好出過力,還曾去北京見到過周總理。知道我會說日語,便用日語和我盡興地交談起來了。他說,
他在日本見到我們中國人很興奮,說每年楓葉紅了的時候,都來嵐山的周總理題詩的石碑前站一站,沉思一番,緬懷周總理的遺志,希望日中人民世世代代永遠(yuǎn)友好下去。他眼下最想做的是再次去中國,他說很快就會隨旅游團(tuán)到中國,去北京、西安等地參觀旅游,我希望他有機(jī)會一定來青島轉(zhuǎn)一轉(zhuǎn),并告訴他青島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是北京申奧成功的唯一伙伴主辦帆船比賽的城市,他欣然同意了。
在美麗的嵐山腳下,我們又興沖沖地乘上木船,經(jīng)撐槁人輕輕點撥櫓槁,華麗的木船順流而下,兩岸的紅楓樹一掠而過,船頭犁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游人在船甲板上盡情地暢談歡笑,暢想著美好的未來,體味著美妙的生活,享受著人間的樂趣,沉醉在這十分迷人的秋天!眼前,仍是一片片火紅的楓葉,像一大塊一大塊五顏六色的織錦覆蓋在群山上。這時,我的腦海里已呈現(xiàn)出自己祖國的美好景象:人民的生活,花團(tuán)錦簇、紅紅火火;偉大的國家,鶯歌燕舞,前程似錦!哦,難以忘懷的嵐山,你是編織夢的場所,我還會再來的,來這魂牽夢繞的地方。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