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夢竹
來源:作者:王琳寶時間:2013-08-17熱度:0次
蜀南萬頃竹海,綠染旅人游蹤,好一個靜謐清幽之所,把我的好奇心悉數(shù)淹沒在無垠的碧綠之中。
一個薰風(fēng)拂面的春日,在莽蒼綿延的竹海綠浪由外而內(nèi)淹沒身心之后,我開始閉目塞耳,用心靈來傾聽茫茫竹海那博大的呼吸和奇妙的神韻。
不知天風(fēng)何處吹來,竹海發(fā)出一陣緊似一陣的波浪回響,似千軍萬馬聞令即動,與先前的溫柔低語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高音低頻之間教人浮想聯(lián)翩?;蛟S這就是竹海博大的呼吸,或許這就是竹林與自然的諧韻。萬竿翠竹恍如神奇的魔棒,在我的白日夢里揮動,攪得我心旌搖蕩,神思飛揚(yáng),夢回前朝。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蔽覊粢娨灰u青衫的杜甫踏霧而來,且行且吟,抑或是在竹海深處,還是在浣花溪邊。這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雖然命運(yùn)多舛,寓居巴蜀江村,卻依舊懷國憂民。他的作品中不乏工筆寫意的詠竹之作,其既仰慕竹之偉岸高潔,傾吐“新竹恨不高千尺”的喟嘆,又怒斥昏庸當(dāng)?shù)赖臒o恥小人,抒發(fā)“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的憤慨。
半夢半醒之間,剎那場景切換。杜工部身影漸行漸遠(yuǎn), 宋代詩人楊萬里粉墨登場。這位酷愛竹子的老夫子,在《竹林》一詩中童心畢現(xiàn):“珍重人家愛竹林,織籬辛苦護(hù)寒青。那知竹性無薄相,須要穿來籬外生”。你瞧,幾棵籬外新竹竟令老頑童詩意盎然。《都不食筍戲題》更是竹禪合一:“竹祖龍孫渭上居,供儂樽俎半年余。斑衣戲彩春無價,玉版談禪佛不知”。這不,連美味的竹筍都如此神秘兮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佛卻渾然不知!
揖別誠齋先生,夢游清代揚(yáng)州。煙花三月,繁華市井。經(jīng)人指點,七折八拐,方到板橋府上。門內(nèi)照壁,太湖石花池邊,幾叢墨竹恰似丹青,渲染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的意境。睹物思人,使我深悟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民之心;敬佩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的清廉正氣。細(xì)看蕭蕭庭竹,無不入詩入畫,一副卓然風(fēng)骨,恰似先生做人為官謀事之風(fēng)范,將“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白日夢醒,眼前又見竹海。從遙遠(yuǎn)的時空驟然而返,古之往矣,今猶可追。細(xì)細(xì)思忖,看竹影,聽竹音,夢竹情,確乎境界不同。這個由一維向三維漸進(jìn)的過程,顯示了人性與竹品的水乳交融,叫人感慨不已。身沐竹海,追思先賢,念清風(fēng)竹節(jié),我艷羨有加。
竹子,于山野水畔結(jié)社成林,于園林庭院碧綠成蔭。其如翡似翠,亭亭玉立,淡妝疏影,亮節(jié)高風(fēng)。其性率直,不妖不媚,長鞭深根,堅韌不拔。野火不盡,春風(fēng)又生,歲歲綿延,新竹萬竿。無論天南海北,皆可隨遇而安,不擇石厚土薄,不拘豪府柴門;其裨益百姓,樂獻(xiàn)身軀,或以老干織席成具,伴千家萬戶生息;或以新筍配伍美味,資天下百姓嘗鮮。其子子孫孫,無怨無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宋代詩人陸游見竹生情,每以“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冠之;東坡先生亦是如癡如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凡此等等,足見竹之可親可愛,可敬可佩!然我輩愛竹者,皆非竹林七賢,僅能顧前人之項背,望塵莫及也!
春日夢竹,聊以閑言贅語記之。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