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郁達夫在青島

來源:作者:李巖時間:2013-07-31熱度:0

郁達夫在青島
  
  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達夫曾說:青島像一個大家閨秀。這是郁達夫一生中在青島唯一的一次避暑時由衷發(fā)出的感慨。
  1934年6月底至7月初期間,郁達夫所寓居的杭州城內(nèi)連日炎熱酷暑。日間最高溫度常達四十一二攝氏度之上,以至于馬路上的柏油都熔化了,河水井水也都干涸了,每天都有人因中暑而死,床椅桌席盡如熱水壺,晚上要到午夜過后、凌晨二時左右才能略睡。
  為避暑熱,郁達夫應(yīng)浙江籍同鄉(xiāng)汪靜之、盧叔桓之函邀,偕妻子王映霞、兒子郁飛于7月6日離開了杭州,乘船北上避暑,在青島郁達夫留下了蹤跡。1934年7月13日,郁達夫所乘坐的輪船午后一時入港。當晚,郁達夫一家借宿在當時在青島市立中學任教的汪靜之同事盧叔桓家。第二天,郁達夫一家移居至友人早已為其租好的位于廣西路38號的名稱馬克西姆的駱氏樓上,此后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郁達夫一家皆居于此。這是一幢3層公寓住宅,建于20世紀初葉德國占領(lǐng)時期。臨浙江路一側(cè)曾是一位德國人開的西餐館馬克思餐廳,中文名稱大仙飯店。郁達夫在青島度假期間曾在此用餐。房東駱氏本為杭州人,在青島已住了近十年,與郁達夫一家相處得十分融洽。
  王映霞在《半生自述》中回憶了當年的青島之行,她說:“輪船駛抵青島港時,可以望得見綠樹濃蔭里的一幢幢的紅瓦洋樓。把視線橫掃過去,則是一條弧形的海岸線。青島的溫度,據(jù)說最熱亦保持在華氏80℃上下,雖然驕陽烈日,但你一望見青碧的海水與澄藍的天空時,身心便自然清爽起來?!?br>  郁達夫來青島后住在這幢公寓里,在前后一個多月的悠閑時光里,他除了購書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游玩觀覽、接待來訪的友人及接受友人宴請上,他與楊振聲、汪靜之等人常常詩酒往還。郁達夫是寫小說成名的,1926年,他在一首詩中得意地說,“曾有文章驚海內(nèi)”,說的就是小說。但實際上,他的舊詩詞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郭沫若就曾說過:“達夫的詩詞,實在比他的小說或者散文還好?!币虼?,郁達夫這次來青島,不僅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散文《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還留下了10首《青島雜事詩》,讓我們得窺他在青島的生活和交游。
  青島給郁達夫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他在文章中寫道:“從海道去青島的人對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無論哪一個港市,都要清新些,美麗些。香港沒有她的復(fù)雜,廣州不及她的潔凈,上海比她欠清靜,煙臺比她更渺小,劉公島我雖則還沒有到過,但推想起來,總也不能夠和青島的整齊華美相比并的。”“以女人來比青島,她像是一個大家的閨秀;以人種來說青島,她像是一個在情熱之中隱藏著身分的南歐美婦人。”郁達夫說。
  王映霞也在回憶錄里寫下了她在青島的感受,“我們在青島海濱的三四十天時間里,清晨或薄暮,我?guī)缀跞谏碁┥隙冗^的。游泳游倦了的時候,仰臥在沙灘上,將兩手枕著頭,閉上雙目,愁煩和俗情俗念被沖洗得一清二凈?!贝藭r,郁達夫和王映霞之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裂痕,但經(jīng)過這次避暑,“已把我的俗慮與愁懷,洗掃得潔凈無遺?;氐胶贾莺笪遗c達夫的感情,暫時又恢復(fù)到了當年。”
  和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一樣,那時的青島,習武之風頗盛。那年夏天,郁達夫去青島的“國術(shù)館”看武術(shù)表演。一位叫欒秀云的劍術(shù)運動員,當時在國內(nèi)頗為著名,看了她的表演,郁達夫?qū)懥艘皇自姡禾锰脟劣埃患皺杓乙慌?。舞到劍飛人隱處,月明滿地滾青霜。在青島,郁達夫?qū)懥恕肚鄭u雜詩十首》,刊登在《人世間》雜志9月號上,以紀這次青島之游。
  郁達夫素有寫日記的習慣,他把在青島期間的經(jīng)歷記錄下來,寫成了《避暑地日記》,時間從7月6日至8月14日,如今成為研究郁達夫在青島文化活動的珍貴資料。郁達夫在青島還寫了《北航短信》,落款是“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三日,在青島”。
  因為忙于應(yīng)酬和趕寫報刊的約稿,郁達夫一家直到8月1日才在楊振聲等人的陪同下,游覽了嶗山。這天早晨九時許,郁達夫即由寓所出發(fā),經(jīng)李村、九水等處,十一點到板房,然后步行上山,走了三里多到位于柳樹臺的嶗山大飯店吃了午飯,并登嶗山大飯店南大樓,向西南遠眺,除望見王子澗上之千巖萬壑、石山樹林外,還遙見膠州之遠山,海色迷茫,亦在望中。
  午飯后,郁達夫由柳樹臺東北面下山,過竹窩,觀嶗山石屋(當時該處尚有民國十四年紳農(nóng)領(lǐng)地契據(jù)勒石碑二),沿溪而至北九水廟。從九水廟起,路漸狹,沿大石壁與清溪,行七八里而至靛缸灣之瀑布。靛缸灣瀑布旁,有“空潭瀉春”四大字刻石,為民國二十二年四月鄭元坤所書。對面石之上“潮音瀑”三字,系民國二十年八月番禺葉恭綽所題。
  在當天的日記中,郁達夫還記載,當時由九水廟至靛缸灣中途由王云飛氏別業(yè)處北面上山,五里可至蔚竹庵。庵有老道,名李祥資,高密人,住此處三十余年矣,山路開辟,皆由一人經(jīng)營。山腹亦有小村落,僅茅屋數(shù)間耳。附近一帶,統(tǒng)名雙石屋村?!案泻訓|村、河西村等名,界限不清,東西雜出,足見十余年前,為荒山官地,居民不多。而柳樹臺無柳樹,竹窩中不風竹,尤覺可笑?!庇^嶗石屋路旁,有大石一,上刻壬子年豐潤張人駿與同人蒞游題記。自臺東鎮(zhèn)至嶗山,一路上瓜田、樹林、耕地很多。田間立矮碑無數(shù),系變相之貞節(jié)牌坊。九水與九水廟之間、王子澗旁,有連捷橋題名碑,碑色很古。北九水廟前之保合橋,系光緒二十年、三十年建修者,橋旁有勒石碑記。當時郁達夫所見之碑文,以柳樹臺西南下竹窩村中段氏婦之節(jié)烈碑為最古,系同治四年所立。當時該村中也似以段姓為大族,因道旁墓碑,姓段氏者獨多。
  郁達夫認為,嶗山之勝處,系在東海上之白云洞、華嚴寺、黃山、青山、明霞洞一帶,并打算他日乘船去游。郁達夫此次游嶗山計花錢七八元,花時間十小時,步行五六十里,喝汽水啤酒無數(shù),在溪中入浴三次,至傍晚七時才返回到寓所。在步行回寓所的路上,郁達夫且走且吟,作打油詩二首。其一,想到先前所見欒女舞劍便作《贈欒氏女》:“堂堂國土盈朝野,不及欒家一女郎。舞到劍飛人隱處,月明滿地滾青霜”;其二,詠其過李村九水一帶時見瓜田內(nèi)亦設(shè)有守夜棚臺事:“果樹槐秧次第成,嶗山一帶色菁菁。民風東魯仍儇薄,到處瓜田有夜棚”。
  在郁達夫眼中,青島也絕非沒有缺點,他調(diào)侃這個停滿了外國東方艦隊的城市,投喜愛異國頹廢情調(diào)者之所好,“想去看一點書,做一點事情的人”,難免要“感到頭昏腦漲”。結(jié)果自己一個字也沒有寫,一冊書也沒有讀,到了新秋微冷的時候,就匆匆坐了膠濟車北上了。
  如今在嶗山北九水石屋村頭的巨石上,我們?nèi)阅芸吹接暨_夫的那塊詩碑,就是寫嶗山蔚竹庵的那首。當時,郁達夫一行來到蔚竹庵,為這里的風光所陶醉。蔚竹庵位于嶗山潮音瀑之北鳳凰嶺下,建于明代。當時的蔚竹庵只有一名道徒,而且年事已高。郁達夫與老道交談后,一時激情如潮,揮筆寫下詠蔚竹庵一詩:“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這首詩雖短,僅28個字,但道出了蔚竹庵秀美的特色。柳臺,即庵西南3公里處的柳樹臺。石屋,即雙石屋。十里清溪指發(fā)源于源泉的涼清河,千尺瀑和澄潭指東南0。5公里處跌落下的潮音瀑和深達5米左右的靛缸灣。蔚竹庵就建在這奇石、溪、瀑、潭和云霧之中,其景猶似江南山水。1981年春,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被雕刻在內(nèi)九水的二水路邊雙石屋村中的巨石上,幅高4米,由郁達夫的侄女婿、著名書法家黃苗子書寫。
  由此可以看出,郁達夫不僅僅是寫小說和游記的名家,更是一個云游中寫詩的高手。當代作家馬力就說過:“時下能畫出天然美景如郁達夫者,實在稀如星鳳?!庇暨_夫的寫景敘事賞景賦詩,常常直接表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寫出驚世駭俗的灑脫和人生的蒼茫思緒。一種偏激與雄健兼具的文字,在郁達夫的游記散文和詩歌中處處可見,其內(nèi)在的精神張力,是一般的吟水嘯山者所難以比擬的。
  離開青島后,郁達夫一家人直奔濟南,然后繼續(xù)北上,又游覽了北平和北戴河?;氐胶贾莺?,郁達夫于1934年11月寫出了《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全文3000字,其中僅青島部分就占了一半,可見他對青島的厚愛。他在文中贊道:“去青島住了一個夏天,方才覺得‘東方第一良港’‘東方第一避暑區(qū)’的封號,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虛稱?!?br>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