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老臺東市場樓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7-12熱度:0次
凡是老青島人都知道:“逛臺東,必須逛市場樓”,市場樓地層是蔬菜水產(chǎn)品市場(超市),屬于蔬菜公司,二樓是百貨服裝鞋帽,屬于青島百貨公司的第二百貨商店,三樓是住戶。由于居民住戶太多,市場樓上樓的樓道堆滿雜物,樓梯極其狹窄,昏暗。幸虧有四個門進出,否則,這么大的商業(yè)樓就太閉塞了!
青島臺東市場樓是當年臺東三路的中心軸,始建于1933年,回字形建筑,分東西南北四門,正門(北門)在臺東三路,南門在臺東一路,西門在昆明路,東門在福寺路,據(jù)《青島指南》記載:“商業(yè)市場,為商人楊圣訓等集股所建,完全為商辦之市場。內(nèi)部組織,除蔬菜攤販,魚肉市場,及洋雜貨鋪,估衣鋪等外,并設有小戲園,落子館、說書場等,以供一般平民工余娛樂之需”。
在地層的進門處一層為臺東蔬菜公司的蔬菜副食品商店開辦的蔬菜水產(chǎn)品市場。在臺東西二路,昆明路的一層進門處是土產(chǎn)雜品店,里面通向蔬菜。福寺路東門東門福寺路的南面是商業(yè)茶臺,后稱光陸大戲院,里面通向蔬菜市場,臺東一路臨街市場樓大門兩側(cè)是臺東煙酒副食品批發(fā)部和一家自行車修理門市部,記得我父親從企業(yè)退休后在那家臺東煙酒副食品批發(fā)部當過二年會計。
在60年代,我的姨在昆明路的一層進門處臺東土產(chǎn)雜品店工作,我經(jīng)常去找她,她在70年代退休,她為人很和善,服務態(tài)度很好,無論誰需要什么商品,她都會熱情接待,對于企業(yè),她還經(jīng)常的去給人送貨,至今,許多人還記得那老是滿帶笑容的老太太。
市場二層在解放前經(jīng)營布匹、化妝品、花卉、服裝店等,當時整個臺東鎮(zhèn)最大的商業(yè)市場了。1953年經(jīng)過整理裝修,不再是回字形建筑,改稱青島第二百貨商店。那時,沒有空調(diào),夏天吹大風扇,冬天用大火爐子,商業(yè)茶臺(光陸大戲院)改為遵義劇院,樓上邊樓大部分為居民居住,樓內(nèi)是封閉通道,很是昏暗。
1991年在臺東三路114號,青島第二百貨商店的東面建了新樓,老樓改為臺東市場百貨商店,新樓為青島第二百貨店(青島千川百貨商店)傲然聳立的市場樓,好象在對人們訴說著時代的滄桑,看看這座市場樓,設計精巧,樓梯、道路復雜,不僅是老二百、遵義劇院的所在地,更有許多人家居住于此,已經(jīng)適應不了時代的要求,終于在20世紀的臺東三路改造中落下了帷幕。
我們的企業(yè)在臺東三路五十八號,和臺東市場樓是對面鄰居,職工見面都很熟悉,記得在70年代,青島第二百貨商店劉經(jīng)理,利群股份有限公司的孫書記,臺東化工商店的張經(jīng)理和我一起因為“臺東三路建設市場大棚不利于我們這些商店的消防”一起寫材料到臺東區(qū)委反映,最后動用了利群的省人大代表和我們公司的省人大代表劉惠賢寫報告阻止了在臺東三路建設市場大棚,工商局改為臺東四路建設市場大棚。
青島第二百貨商店的團委書記姓蒲,在市場樓拆遷后留在了對面的當代商城擔任領導職務,把諾大個當代商城搞得有聲有色。
說到這里吧,臺東市場樓消失了,伴隨臺東市場樓的好多店都一起消失了,每當我回憶起臺東市場樓,臺東新華樓,臺東交電,第二百貨商店等企業(yè),那些老熟人,老領導便會在眼前閃過,那些說不完的往事,講不完的故事都會涌上心頭,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們健康快樂!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