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感覺與沒記憶
來源:作者:姚如軍時間:2013-07-02熱度:0次
因年事已高,少不了友好的關(guān)心與問候,尤其這春節(jié)期間,無論通話還是會面,開口第一言總是問:身體好嗎?起初,我不知該如何回答,說好,還是說不好,都覺得不妥。若說好,但實際情況身體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若說不好,又沒感覺哪里明顯不適,答不出什么毛病,于是,便如實相告:老漢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老伴聽后,批評不該,說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是大趨勢,誰都一樣,誰都知道,“沒感覺”,說明眼下身體還行,健康著哩,這才是應(yīng)該告訴人家的。
一想,老伴說得對,身體健康的人,肚里肚外大都沒有感覺,一旦什么部位有了感覺,那身體就出毛病了。年前去醫(yī)院探望一位老友,他說,總感覺心臟在蹦蹦的跳動,一檢查,冠心病,就讓醫(yī)生弄到這里來了。他有了感覺,他病了,我沒感覺,說明我健康,隨后,也就干干脆脆地回答:健康著哩!
說到這里,由“沒感覺”想到“沒記憶”。人生幾十年,會有很多刻骨銘心的記憶,但凡這些記憶,一般都不是安順的,真正平平安安的好日子,均少記憶。就說改革開放這些年來,生活一天好過一天,我大都沒有記憶,不記得哪一天吃過大魚大肉,哪一天吃過山珍海味,因為吃上這些東西是很平常的事,吃得多了,也就不記得了。而對遠(yuǎn)去半個世紀(jì)的挨餓,總是記憶猶新,為啥?感覺深刻,也就忘不了。那時一月28斤糧,半斤肉,3兩油,天天瓜菜代,頓頓挽著半截腸子,做夢都在找吃的,銘諸肺腑至今不能忘懷的記憶都是那時的吃。我在《西安日報》“長安舊事”發(fā)表的七八篇文章中,有過半都是談那時的“吃”。
總的說來,沒有感覺好,真正的好身體、好日子都沒感覺;記憶是感覺的兒子,沒有感覺,也就生不出記憶。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愿人們不要有什么感覺,更不要讓感覺再生出什么記憶,健健康康的活,平平安安的過,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陜西老年報》2013.3,26)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