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膠東路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6-14熱度:0次
說起膠東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說起 “波螺油子”,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膠東路建于1924年前后,是一條標準的盤山而建的石頭路,因為路面傾斜度超過30度,所以當時的設計者采用石頭塊是為了防車和人走路滑倒和滑坡的措施。
膠東路的上段是銜接萊蕪一路、二路交匯處,中間地部是無棣二路,西至熱河路與膠州路的交界處。膠東路屬于膠濟鐵路系列的路名,以1904年德國修筑膠濟鐵路時在膠縣之東設立大荒站火車站、1914年被日本人改為膠東站之名稱命名,后來延續(xù)至今。
膠東路隨山勢地形而建,是將無棣一路至四路、蘇州路等5條路與熱河路、膠州路連接在一起的唯一通道,也是青島市唯一的兩頭高、中間低、路面窄、坡陡彎急、馬牙石路面的S型路,蜿蜒崎嶇如一只大的海鮮辣波螺殼,所以老百姓一直叫它“波螺油子”。
無棣二路在二十年代到50年代是一條繁華的商業(yè)街,我的本家二爺爺于子成醫(yī)生就在膠東路與蕪棣二路交叉口開了一家中醫(yī)診所,他的兒子我的三大爺和我的二姐就住在膠東路中間的一個大院里,我的三大爺也是醫(yī)生,后來在青島市人民醫(yī)院退休。
由于這個緣故,使我有了經(jīng)常去膠東路的理由,至于后來考上中學,到二中,到39中的讀書時代,那膠東路是我每天的必經(jīng)之路,我的上學路線是這樣,從家在吉林路登山翻越后到達無棣二路,走膠東路,無棣二路,齊東路到達海大附中。
少年時代在蕪棣二路二爺爺家就聽過許多老人講述膠東路發(fā)生的故事,其中有一段特別令人難忘:“在青島解放前,中共青島市委成立的地下電臺小組曾在膠東路20號甲大院設立秘密電臺,將許多國民黨的軍事布置、調動情況、武器裝備等情報通過電波傳至解放區(qū)。那里敵人的探測信號的汽車沒有辦法行駛,道路是天然的屏障,如此,使膠東路上也曾彌漫著或無聲或有聲的戰(zhàn)火硝煙?!倍业娜鬆敽臀业亩阋彩亲≡谀莻€大院,他們都是好鄰居。
由石塊鋪成的膠東路坡度較大又有幾個急轉彎,機動車難以通行,我上學的時候僅僅看到過為數(shù)不多的軍用吉普很艱難的從熱河路轉到膠東路,膠東路又轉到萊蕪一路。自行車上坡根本騎不上,下坡又太危險,只有步行。
2002年,青島市修建東西快速路,徹底改變了“波螺油子”的原來面貌:宏偉的大橋從空中橫跨無棣二路,連接了萊蕪二路和膠州路,“波螺油子”在橋下被重建,路面的石頭除了沿用原有的外,還補充了新石料,路面加寬,進行平整,只是西半段彎曲的走勢被“拉直了”。
多少年過去了,我經(jīng)歷了漫長的下鄉(xiāng)插隊,回城后忙于溫飽生存,很少走“波螺油子”那條熟悉的馬路,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的本家二爺爺于子成醫(yī)生和三大爺他們?nèi)以谖幕蟾锩袃H僅因為開診所被遷到農(nóng)村,由于年紀太大,再也沒有回來,他的兒孫,重孫也都在外地安家,所以,我很少再走那條“波螺油子”路。
我們論壇的陳老師有一個業(yè)余劇團,在黨校附近的無棣三路租用了一間房子排練歌劇“江姐”,邀請我去觀摩,我重新踏上了這條古老的路,確實感慨萬千,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歲月洗禮、承載百年滄桑的馬牙石路依然散發(fā)著生機,那條“波螺油子”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昨天的故事。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