櫝籠兒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3-05-28熱度:0次
櫝,在漢語字典里釋義為木柜或木匣子,然而櫝籠兒卻與此并無半分關(guān)聯(lián)。在先輩的教誨中,櫝籠兒的“櫝”字應(yīng)該讀第三聲,然而我翻遍字典,卻沒能找到音同義近的字,無奈自揣淺薄,不敢妄自造字,只能借“櫝”字來代替。
櫝籠兒是一種類似于魚簍的東西,不過它要比魚簍小得多。它的周身用細(xì)細(xì)的柳條或者藤條編成,是一種裝螞蚱用的小籠子。
每逢夏末,禾苗漸漸長成,成群的螞蚱又來糟蹋田間的作物(許多人習(xí)慣稱之為“蝗蟲”,將它們成群結(jié)隊地危害莊稼稱為“蝗災(zāi)”),于是,綠油油的稻田邊,總少不了我們這些捉螞蚱的孩子們小小的身影。
捉螞蚱是一項斗智斗勇的運動,給童年的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那一個個漫天飛舞的小家伙機靈得很,稍一聽到我們的聲音,便尋了躲藏的地方一動不動,它們通身的綠色與禾苗和青草混在一起,讓我們很難察覺。兒時最常見的場景是這樣的:一個個螞蚱小心翼翼地躲在寬闊的禾苗后面,只露出細(xì)細(xì)的幾只抓住禾葉的腳兒,倘若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身影,輕輕地繞到禾葉的另一面,它卻如同跟你捉迷藏一般,竟又跑到了背對著你的那一面!如此這般,等到它們覺察出你的威脅時,驚恐之中卻不慌亂,后腿用力一蹬,敞開翅膀飛向遠(yuǎn)方……
當(dāng)然,并不是每一個捉螞蚱的孩子手中都有櫝籠兒。沒有櫝籠兒,他們干脆用一根茅草從螞蚱的脖子上方穿過去,將捉來的螞蚱串成長長的一串串兒。然而串螞蚱的時候,螞蚱身上綠色的汁液順著茅草桿兒流了出來,常常弄得滿手都是,味道難聞極了。這個時候,若是你手中拿著櫝籠兒,那絕對是一件十分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櫝籠兒胸腔寬闊,脖兒細(xì)長,入口處又稍顯開闊,既美觀又方便裝螞蚱。櫝籠兒的脖兒上常常還要系一段繩子或是細(xì)布條之類的東西,繩子的另一端是一截用棉布包裹好的短木棍,木棍一頭細(xì)一頭粗,用細(xì)的那頭往櫝籠兒的入口處塞,正好可以塞個嚴(yán)嚴(yán)實實。如果捉螞蚱捉累了,想撒開腳丫子在田邊跑上一通,那么干脆將櫝籠兒的塞子(那截短木棍)從腰帶下面穿過去,再重新塞回櫝籠兒的入口處,這樣以來,櫝籠兒便被牢牢地別(此處作動詞)在了腰間,任螞蚱們在櫝籠兒大大的肚兒里跳來跳去,它們?nèi)绾味际菬o法逃脫出來的。此時的那份自豪,那份灑脫,是那些用茅草串著螞蚱的玩伴兒們?nèi)绾我财G羨不來的!
回到家,在開闊的院子中央,將短木棍做的塞子拔出來,再把櫝籠兒倒過頭來使勁抖一抖,成群的螞蚱以為自己重見天日了,然而這里沒有莊稼或青草之類的遮掩,它們已無處躲藏,注定也將跳不長遠(yuǎn)。這時候,一向狂傲自大的雞鴨鵝們快步踱上前來,爭相啄食,就連家中最乖順的小花貓也不甘落后,飛快跑過來,瞅準(zhǔn)一只最大個兒的咬在嘴里,又生怕有誰會和它搶,一邊發(fā)出“嗚嗚”的叫聲,跑到角落里去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捉了許多螞蚱立了功勞,肚子里的饞蟲開始作祟,急忙趕跑了前來搶食的雞鴨鵝貓們,從螞蚱中挑出所有個頭較大的,揪去翅膀,放在水盆里洗一洗,跑去母親面前央求她用油炸了給我吃。我的這種請求母親斷然是不會拒絕的,不出一會兒,一盤金黃脆香的油炸螞蚱便已擺到我面前……
長大后,因為讀書和工作的關(guān)系,我與我的故鄉(xiāng)漸行漸遠(yuǎn),櫝籠兒被高高地掛在了墻角,上面漸漸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每逢回家探親,我都忍不住會瞥一眼墻角的櫝籠兒,那一刻,曾經(jīng)的種種歡樂與驕傲漸漸盈上心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