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童年——拉崖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5-28熱度:0次
青島市是個海濱城市,地處丘陵地帶,大街小巷上坡下崖格外多,從全國解放一直到八五年期間,由于市內小企業(yè)和服務業(yè)網(wǎng)點用汽車運輸?shù)暮苌?,主要靠地排車運輸,因此,在四十多年前就由于這種環(huán)境條件產生一個特殊工種——拉
崖,而拉崖幾乎是市北區(qū)窮人的專利,雖然其他區(qū)的崖邊也有等活靠活的,但是比較起市北區(qū)卻微乎其微了。
市北區(qū)有青島港,(大港全部的貨運碼頭,小港碼頭)鐵路貨場,貨物轉運站等供應全市的物資和煤炭的存放貨場,連青海路,大港一路到大港三路,普集路路兩旁都堆滿了木頭,扒樹皮的孩子和拉崖的孩子每天都在木頭堆上等活和曬太陽。
當時的市內短途貨運主要是靠全市各類地排車,有一萬多運輸工人都從事用地排車貨運的工作,而他們當中的大部分離開貨場經(jīng)過的地點是青海路,大港一路到孟莊路,華陽路,利津路,熱河路等大崖,這些大崖又是拉地排車的工人最頭疼的地腳,他們在奮力拉車汗流浹背的時候最盼望有人能在這時幫助推一把,而這里每天都聚集著許許多多窮苦的孩子和失業(yè)者,他們手拿栓有鐵鉤的皮帶,每當看到地排車來到坡前,就跑上去喊:“拉著吧!”這時,拉車的工人端詳著孩子們,找一個或者二個他感到滿意的孩子掛上他的車,孩子們象小毛驢一樣在前面奮力拉,車上崖后,運輸工人拿出5分錢給拉車的孩子。記得孟莊路崖5分錢,延長拉到華陽支路是1角5分錢,如果拉到四方百嶺那可以拿到5角錢。
那個年代,我家兄弟姐妹多,全家九口人全靠父親的五十三元工資,生活很苦,因此我和弟弟在上學六年紀就開始了拉崖,每天能賺個一毛,二毛交給媽媽也會得到媽媽的表揚。
那時我在三十九中上學,每天從泰山路翻過貯水山走登州路到學校將近四十分鐘,因此很喜歡爬山走路,但是,放學后走到家就沒有時間去拉活了。只有靠星期天和假期去孟莊路崖靠活以換取微薄的收入。
記得在上初中二年紀暑假中的一天,我攔到一個大活是拉崖到四方百嶺果品庫,當送下貨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我沒有舍得坐電車回家,因為坐電車要花費5分錢啊,我邁開雙腿,走了將近兩個小時趕到家里已經(jīng)晚上8點多了。當我把賺來的5角錢錢交給媽媽,媽媽落淚了:“孩子,你的學費已經(jīng)賺出來了,不要去了!”這時,我的腳已經(jīng)磨起了水皰,但是,第二天又背著皮帶鉤子靠活拉崖了,因為媽媽去水產打工一天僅僅賺8角錢。
66年文化革命開始了,我的父親因為有知識被打成“黑老九”,從科室被安排下放到熱河路煤球廠拉地排車送煤勞動,他在三年自然災害中由于營養(yǎng)不良患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再加上他一直從事腦力勞動很少參加體力勞動,根本勝任不了這項勞動。但是造反派不管,他們要對知識分子進行專政,可憐我的父親每天拖著送煤車爬崖下坡到各家各戶送煤。熱河路煤球廠的客戶大部分都要爬崖給他們送煤,他沒有錢雇人幫忙拉崖,只有一點一點往上拖,然后把煤筐再抗上樓梯,送到客戶家中。那年我16歲,大弟弟13歲,我們除了在學校上學,我們的業(yè)余時間就幫父親拉車送煤了。一直到67年父親平反,父親才回到了他的工作崗位。而我和弟弟的拉崖勞動也在1968年停止了,我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報名去農村插隊,我插隊在濰縣農村,大弟弟插隊在青州,二弟弟插隊在掖縣,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后來我們被招工回城,工作至今。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已經(jīng)退休在家,滿頭白發(fā),滿面皺紋的老人了,每當想起當年在孟莊路拉崖,幫老父親爬熱河路大崖送煤,心中都會無限感慨,特殊年代造就了特殊工種,特殊悲劇?,F(xiàn)在,哪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的父親和我們的青春也伴隨著哪個年代消失了,只有那段記憶卻深深的留在我們心底,難以磨滅!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