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曉望采茶行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5-11熱度:0次
很喜歡宋代詞人黃庭堅的西江月——茶,只見那詞寫到好處:
龍焙頭綱春早,谷簾第一泉香,已醺浮蟻嫩鵝黃,想見翻成雪浪。
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無因更發(fā)次公狂,甘露來從仙掌。
連續(xù)幾年來,每到5月,在春暖花開時節(jié),總按捺不住要去鄉(xiāng)村走走,連續(xù)三年的嶗山采風:跟著論壇的“山藤大叔”去嶗山曉望村采茶,確實難忘,有我們論壇的“村黨委書記”開車,有格里,若風,綠荷一行我們論壇的精英相伴,那是多么快樂的旅行,汽車快速地穿越濱海大道,穿越隧道,沿途的綠意讓我目不暇接,發(fā)現路旁桃圓的桃花已經盛開,披上新綠的的大地風景不斷在眼前閃過,心情與大自然接軌,豁然開朗,愜意的心情襲上心頭,一路說笑一路歡,很快就到達嶗山著名茶鄉(xiāng)王哥莊的曉望村。
曉望村的茶葉在嶗山那可是“嶗山茶王”,曉陽春茶葉作為嶗山茶的領軍企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已發(fā)展成為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研發(fā)、培訓、茶文化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集團產業(yè)鏈,成為嶗山的品牌。
網友“山藤大叔”與曉望的曉望村的茶農李世泉老師是在文革知青上山下鄉(xiāng)時期結下的深厚友誼,那時候“山藤大叔”在染料廠,給插隊在嶗山曉望村的知青帶隊,而李世泉老師是村中負責知青工作的貧下中農代表,多少年過去了,兩個人關系很密切,經常往來,書信電話不斷,這也就成全了我們去嶗山旅游順便采買嶗山曉望村的新鮮茶葉的愿望。
李世泉老師笑盈盈的在村外等待迎接,將我們迎進他的家,剛踏進屋里,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茶香,誘人心脾。新泡的茶葉色澤非常清澈,淺綠的湯色味道卻非常香濃,甘甜,正是:“一品香泉,輕淘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
我問:這是你們最好的茶嗎?李世泉老師介紹說不是,這是他剛剛采集炒好的春茶,因為嶗山茶是生長在高山中,吸天地與自然的精華,冬天經歷過嚴寒,春芽經受了寒霜,山上土地非常的稀少,茶葉的產量很低,所以真正的嶗山茶很難喝到,我輕輕地喝了一口,像喝到甘露一樣的美,醇厚,豆香,仿佛吸進了自然的靈氣,輕松而自在。
聽著 李世泉老師介紹嶗山茶的種植與管理,我們都忍不住想到他的茶園參觀,喝了一會茶,便跟著李世泉老師向他承包的8畝茶園走去。
別看李世泉老師年近70歲,但是他走的很快,我們緊隨其后,進入一個山坳,聽到了泉水叮咚的聲音,隨聲望去,是山里流出的泉水,高處往低處流,那么的清澈。我緊跟“山藤大叔”,爬到了半山腰,這是半山坡,不高,但風景很美,聽松濤陣陣,遠處還傳來布谷鳥的叫聲,李世泉老師把我領到一片很大的茶樹地,說這里的一片片梯田大棚就是他的茶葉園,他種茶葉,不用化肥,不施農藥,使用的是豆餅和雞糞。所以茶葉的質量格外好。我仔細觀察,這茶樹與別人的茶園里種植的看不出有什么區(qū)別,就是枝桿粗大了點,長的高了點。葉子綠幽幽的,他耐心地教我們如何采摘茶葉,我們按照李世泉老師教給的方法,很快采摘了一麻袋。
下山的時候,李世泉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曉陽春茶廠和村民炒茶葉的作坊,只見師傅將茶葉均勻攤放在大鐵鍋里,手將茶葉翻動,然后取出放在一塊木板上用手輕揉,流出綠色的液體,隨后又放入鍋里翻炒,就這樣反復進行,直到茶葉成絲干脆之后,再倒入竹子做的圓盤中進行篩選,茶葉冷卻后就包裝起來。這次曉望采茶收獲真大,我們親自采摘了嶗山茶,看到了嶗山茶葉炒制的全部過程,還欣賞到山林中的美麗景色,看到了山花爛漫的春天。
回家的時候到了,李世泉老師讓我們都帶上制作好的曉望嶗山茶,我們手捧著這名貴的,好像捧著天地的靈氣,自然的精華。物與稀為貴,這就是淳樸的嶗山人給我最珍貴的禮物。我把嶗山山里凝集自然的精華曉望村的茶葉帶回家。
正是:東海嶗山曉望春,云霧山中露葉新。 清芬醇厚難忘懷,參禪同證木犀心。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