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確權的苦與樂
來源:作者:劉玉福時間:2013-04-03熱度:0次
在地籍管理工作崗位上工作已近八年的時間了,雖然有兩次工作分工的輪換,但都是與國有土地打交道。全市集體土地確權發(fā)證工作展開后,局領導給我一個街道辦的區(qū)域,讓我?guī)ьI測量隊伍、協(xié)調(diào)相鄰村或單位,按時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工作的時候,我“握”上了集體土地的手。
牽手的區(qū)域為濟南市歷下區(qū)龍洞街道辦事處,下轄七個村,其中一個村的土地已經(jīng)全部轉(zhuǎn)為國有,其余六個村也因2009年在濟南舉辦十一屆全運會的功勞,均有部分土地轉(zhuǎn)為了國有?;蛟S是領導認為這里的集體土地所剩不多、難度應該不大,所以才派我這個新手來到這里吧,可工作開展起來才知道不是那么簡單!換在2005年以前,這七個村的村民還把集體土地視為收獲莊稼、填飽肚子的基本生存要素,或是種些經(jīng)濟作物作為換來微薄經(jīng)濟收入的來源。但自從2005年,第十一屆全運會主場館選在龍洞辦事處后,這里村民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通過征地,人均得到近三十萬的征地補償,讓村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慨嘆變成了天上掉餡餅的突然幸福。貧瘠的土地不再是往年得到的食物滿足和微薄收入,直接收割的就是一輩子掙不到的大把鈔票。緊接下來的變化則是,原來由土胚、紅磚、混凝土等各種材料建成、高低錯落、參差不齊的村莊,變成了整齊寬敞的安居樓房。突然的改變讓幸福來得太快了些,但短暫的沉浸之后,大家又迅速意識到,還沒列入征收計劃的土地是即將兌現(xiàn)的財富,剩下的家底子一定要守住,大家都睜大眼睛看著,若從誰手里流走一分,那就是全村的罪人。
根據(jù)國土資發(fā)[2011]60號:關于加快推進農(nóng)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通知,全國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發(fā)證工作開始了。濟南自2012年春天全面展開,聲勢浩大。按照《土地登記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nèi),對轄區(qū)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區(qū)域內(nèi)土地進行的全面登記為土地總登記。意味著為各村現(xiàn)有的集體土地頒發(fā)土地所有權證,正是各村摸清家底、守住家底的最好機會;摸家底的同時,又為以后的征地找準了依據(jù)、從而減少糾紛。從各村征多少就在集所證上注銷多少,注銷多少就有多少畝的征地補償。了解了政策之后,各村都高調(diào)上陣?,F(xiàn)任村領導根本摸不清祖輩留下了多少家底,為了自己和全村人的利益,此次確權決不能丟掉一分土地,以免留下千載罵名。于是老村支書被搬出來了,老生產(chǎn)隊長、村民小組長被搬出來了,雖然他們年齡大了些,行動遲緩了些,但只有他們才能對屬于自己或者曾經(jīng)屬于自己耕種的土地如數(shù)家珍,就像他們手上磨出的老繭、永遠都是攥在自己手里。
工作展開,寸土必爭的局面也就開始了!龍洞辦事處所轄七村以山區(qū)為主,與三個市轄區(qū)相鄰,邊界線很長。我們本著由易到難的原則,先進行本辦事處村之間的指界。飛地除外,大多數(shù)村界都在山上,那就沿著邊界爬山吧。本以為邊熟悉地形、邊看風景,在村界無異議的地方,讓衛(wèi)星幫忙“砸”上誰也拔不走的界樁,不會是多累心、累身的事情??烧嬲搅松缴?,才知道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進了山林,遠處眺望帶給你視覺享受的綠色,變得不見天日、寸步難行。村民生火做飯早已不用柴草了,原本可化作裊裊炊煙的荊棵、茅草恣意生長,如今是高已沒至前胸、密已扯你衣服的灌木雜草;原來的山間小路,已看不出絲毫的痕跡,只能探索前進 。幸虧村民有這方面的預見,帶著生銹的鐮刀,前后左右的揮鐮斬草,才能讓拄著拐棍的老支書、帶著測量儀器的隊員緩慢前行。為了能找出以前雙方認可的邊界,還要進進退退、忽左忽右的移動。經(jīng)過雙方激烈的爭辯,最終讓大家都能安靜下來的老邊界,雙方用腳踩了,生怕像一條蛇,扭曲著身子跑了,趕緊喊測量員把定位儀的插桿插到兩腳之間,砸上一個“天釘”。有些地方因為樹蔭太密,JPS接收機收不到衛(wèi)星信號了,伸縮對中桿伸到了最長也無濟于事,年輕點的村民甘愿爬到樹上,讓接收機高出樹冠,測量員在樹下用電子手薄記錄坐標,雖然精度差了些,但能找到歷史的老邊界,兩村元老認可了,村領導們都沒有話說。一千多米的林子走了三個多小時,兩村元老們都在慨嘆:“不是當年了!當年種這里的山地,都是往山上挑糞,往山下挑糧食,挑柴草,沒覺得多么困難。多年不種山地、不走山路了,也就是借這次確權的機會能到山上轉(zhuǎn)轉(zhuǎn)看看,人老體力不行了,以后可能沒這樣的機會了”。何況他們,軍營出身、剛到中年的我,走完這片叢林也已是很饑渴疲憊;測繪員小米身體微胖、況且還小心翼翼的帶著儀器,汗水早已濕透了他的衣服。可只要村民配合,我倆咬牙也要堅持多走一段路、多測幾個點,能順利開展的工作就要往前趕,預計以后會有很多困難的。
本區(qū)之內(nèi)兩村之間的邊界確認已是很難,與鄰區(qū)之間的村界確認則是難上加難!首先是跨區(qū)的原因,兩村接觸較少,協(xié)調(diào)溝通就帶著相互戒備之心。相鄰三區(qū)的確權工作相對慢一些,其政府和國土部門還沒有召集各村領導召開協(xié)調(diào)會和動員會,即使村領導略知一二,對我們先頭部隊講解的政策也是將信將疑,生怕沒有本區(qū)國土部門人員參加,我們就會坑蒙拐騙一樣,免不了推脫一番,茅廬三顧也不算委屈,真正能達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去邊界現(xiàn)場,我都感覺已成功了一半。龍洞辦事處與相鄰三區(qū)的邊界全部在山上,大多需要驅(qū)車一小時才能到山腳下,下車就能感到風景的優(yōu)美,從山腳抬頭望望,就有上山的渴望!爬山的途中隨手可以摘一顆酸甜的山棗,讓胃喚起久遠的記憶;也??吹狡恋纳绞?,為它躲在深山人不知感到惋惜;裸露的荊棘根讓你忍不住想象埋在土里的部分,挖出來或許就是一件好的根雕藝術吧;漂亮的野花非常的養(yǎng)眼,養(yǎng)在花盆里恐怕不會有這份成色……要不是借這次集體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哪有機會爬這些非開發(fā)景區(qū)的山呢?景區(qū)的山上很難見到這些純自然、又讓你心動的東西了!很想以后帶上家人再來這里,恐怕又沒有閑暇和這份力氣了!能欣賞到這么多美的東西,也算辛苦確權過程中的一種饋贈吧。再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達邊界了。猛吸幾口清新的空氣,享受一下溫柔的山風 ,看松濤陣陣,聽蟈蟈齊鳴……短暫的休息之后,我展開圖紙,測量員架好儀器,就等著兩村元老想想歷史的邊界,兩村領導找找近期的變革,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一個點,一個點的找下去,讓點連成“莊重”的邊界。免不了兩村元老念念歷史的經(jīng)、兩村干部談談現(xiàn)代的政,一番爭論之后,雙方都說給了對方很大面子,勉強在爭論交集處讓測量員放上插桿。遇上“經(jīng)書”太多,“政策”太亂,雙方又拿不出相關依據(jù)時,我的客觀態(tài)度同樣會遇到激烈的阻止,甚至雙方都賭氣下山了,剩下我和測量員像欠錢的楊白勞。第二天免不了低聲下氣、東傳西喚 ,再把雙方召集到一起,講一講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和平共處;講一講綠化的山體不可能再征地的現(xiàn)實。在雙方附和的應答聲中,都好像給足了我面子,同意沿著邊界線繼續(xù)走下去。累了,大家都坐下來休息,傳遞著鐵皮水壺、喝一口山泉水,撒幾根各色牌子的香煙 !忽有村民大喊:“快來看,蟈蟈下虸呢”。大家圍攏來,果然見一母蟈蟈正把產(chǎn)卵管插在土里,上下顛動、像插秧機一樣在播撒生命的積累和延續(xù),全然不顧這么多聞腳步就該趕緊逃命的最大天敵、已經(jīng)把它層層包圍,真是生命的絕唱??!不僅是我,就連有些老村民也說這是第一次見到蟈蟈的產(chǎn)卵過程呢。帶著相機的紛紛聚攏來給它拍照,誰也沒有帶走它的意思,或許是因為它的母愛偉大吧,或許是它的生命最后旅程吧,沒有誰不帶憐憫之心。
我已記不清多少次去村里聯(lián)系,也已記不清爬了多少次山,現(xiàn)在想來再苦、再累的事情好像都那么輕松過去了,雖然黝黑的臉膛還留著集體土地確權的記憶。邊界的問題都處理完了,村領導和村民才流露出自己的本真:“受累了,讓你們跑了這么多天。這次確權咱們實事求是,我們心里有了底、也對歷史有個交代,等你們忙完了一定到我們村里或家里來做客,說好了啊。”言辭容不得你拒絕。
集體土地!通過這次所有權的確權過程,我又和您來了個深情地擁抱!我懂得了您的嬗變,亦還感受著您的樸實,作為農(nóng)民的兒子,作為國土人,我的足跡印在您的身上,是兒子忘不了母親,更是母親撫養(yǎng)兒子成長!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