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臺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3-02-19熱度:0次
在如今的城市里,能記得灶臺的年輕人已經(jīng)不多了。即便在農(nóng)村,新建的廚房里,主人為了美觀整潔,越來越多地使用煤氣灶和電磁爐,燒柴火的灶臺也正漸漸被人們冷落。然而在以前,灶臺卻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之物。
兒時的農(nóng)村,家家戶戶的建筑布局出奇地相似,推開宅院的大門,便已經(jīng)進(jìn)入了廚房(老家的土話里喊廚房為“鍋屋”),迎面(多在右手邊)最顯眼的角落里定是這四四方方的灶臺(或稱“鍋臺”)。
最早的灶臺是泥筑的,后來隨著建筑工藝的進(jìn)步,開始用磚頭砌成灶臺,有條件的人家會用水泥把灶臺的表面粉刷得平平整整,到如今,稍微講究一點的人都會在灶臺外面貼上一層潔白的瓷磚。
心細(xì)的人,即便與主人并不熟悉,登門造訪,只消看一眼這戶人家的灶臺,便可將主人家的情況窺出個大概。
看灶臺是沾滿了油污還是打掃得一塵不染,上面有沒有爬滿了螞蟻,墻角有沒有蜘蛛網(wǎng),便可探知這一家的女主人是否勤快。曾有一次我隨母親去走親戚,一進(jìn)門,我就看到灶臺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蟻,嚇得我胃中一陣翻江倒海。此時主人買肉回來了,看到我的神態(tài),她卻一副習(xí)以為常的樣子,“沒事的,我燒一把火,它們?nèi)慷紩缆N翹的!”果然,她在灶臺底下引燃了柴火,那些爬到鍋里面尋找食物的小家伙們就成了真正的“熱鍋上的螞蟻”,它們?nèi)淌懿蛔崂说募灏?,開始蜷縮成一團,很快便發(fā)出滋滋的聲響,冒起縷縷青煙……天哪,世上竟有如此邋遢的人!主人在張羅著午飯,我卻執(zhí)意要走。母親放不下面子,留了下來,我卻決然地離去……
看灶臺的大小,上面放了幾口鍋,鍋有多大,足以猜出主人家庭成員的構(gòu)成。像我這一代,一般家中兄弟姐妹共有兩三人,大多數(shù)人家都有三口鍋,三口鍋正好呈“品”字形排列。正門進(jìn)來是一口大鍋,大鍋平常用得最少,多在來親戚或者農(nóng)忙時節(jié)為了節(jié)省時間需要燒一大鍋菜時才用。在許多年邁的老人家里,因為很少有機會使用,灶臺上常常把這口大鍋給省略了,只剩下兩口小鍋。大鍋的里面,是兩口小鍋,在側(cè)面靠過道的是一口炒菜用的鍋,靠在角落里的是燒水用的鍋(也叫“洋鍋”)。正面和側(cè)面各有一個燒火用的灶膛(又稱“鍋底”),如果用大鍋時則從正面燒火,火苗沿著灶膛經(jīng)過大鍋的下方一直竄到“洋鍋”的下面;用小鍋燒火的時候則用側(cè)面的灶膛燒火,火苗在經(jīng)過炒菜的小鍋之后,同樣也要經(jīng)由“洋鍋”的下面才能到達(dá)煙囪,化為縷縷炊煙。灶臺這樣設(shè)計的精妙之處,在于不論從哪一面的灶膛燒火,后面燒水的“洋鍋”都能受熱,柴火發(fā)出的熱量能夠得以充分利用,等一桌菜張羅好,“洋鍋”里的一鍋水往往也已經(jīng)燒開。
在樸實的鄉(xiāng)民看來,灶臺是有靈性的,他們認(rèn)為這里是灶王爺?shù)淖∷?。傳說每年的臘月二十四(也稱“過小年”,有一種說法是“官三民四”,即當(dāng)官的人家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老百姓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后來大家為了涂個吉利,越來越多的人家開始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這一天吃完晚飯后灶王爺會到天上去匯報這戶人家一年里的情況,為了讓灶王爺在天上多說自己家的好話,民間又有“祭灶”(或稱“辭灶”)的傳統(tǒng)。準(zhǔn)備好五谷雜糧、果蔬酒菜,在灶臺前點燃黃豆的秸稈(土話稱“豆秸”,“秸”的諧音是“階”,取步步高升之寓意),平常都是“有黃金”和“只跪蒼天和娘親”的膝蓋,此刻重重地在灶臺面前跪下,然后是更加神圣地叩頭。到了年三十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家家戶戶又急忙拿了爆竹來到院子里,迎接灶王爺回來(俗稱“接灶”)……
其實不光是在節(jié)日里,平常的日子里老百姓們對灶王爺?shù)倪@處寓所也是十分敬畏的,每天燒完飯后都要把灶臺打掃得干干凈凈(前面提到的那位邋遢的親戚屬于極少數(shù)的情況),不僅如此,連平常燒飯時,鍋鏟或是勺子若不小心敲到了鍋底都是老百姓的禁忌,他們認(rèn)為這樣等于是在敲灶王爺?shù)摹邦^皮”。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這么講的:有一戶十分善良的人家,平日里吃齋念佛和積善行德之類的事情做了不少,許是善有善報吧,他家的獨子在讀書方面很有天賦。這個男孩在上學(xué)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條小河,每次走到河邊時,都有一個素不相識的農(nóng)家漢子等在那里背他過河。大考臨近,他的母親覺得兒子功名在望,十分高興,一邊燒飯一邊用鍋鏟敲著鍋底大聲叫道,“我的兒子馬上要當(dāng)狀元郎嘍!”誰知第二天她的兒子上學(xué)路過小河邊時,那個每天背他的漢子憤然叫道,“你的母親昨天用鍋鏟敲我的頭皮,往后我再也不背你了!”放學(xué)回家后,兒子把此事講給母親聽,母親方知一時魯莽觸怒了灶王爺,急忙跪在灶臺邊賠不是。灶王爺終究不是小氣的神仙,原諒了她的過錯,那之后仍舊天天背男孩過河。沒過多久,那個男孩果真考取了狀元……
如今的城市和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煤氣灶和電磁爐,灶臺漸漸變得可有可無,到了過小年祭灶的時候,跪在煤氣灶或者電磁爐面前,就連跪的人都開始覺得別扭和尷尬,恐怕,關(guān)于灶臺的這許多說法,以及關(guān)于灶王爺?shù)姆N種傳說,或許也將漸漸被人遺忘了吧?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