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關于饑餓的記憶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3-01-28熱度:0次
中午在職工餐廳吃飯的時候,餐廳主管過來征詢關于伙食的意見,眾人一陣七嘴八舌,伊走后,我幽幽來了句:像我這種從不挑食的人,別人要問我伙食的好壞,我是萬萬道不出個所以然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不挑食,我還特意舉例說明:曾經有一次奶奶用爛白菜葉煮了一大鍋豬食,不明內情的我趁奶奶不在偷吃了兩口,待奶奶回家后大呼好吃;大學時,我們要是沒錢了,就天天在學校的餐廳吃一塊五一份的青菜面,面的味道不怎樣,但分量特別足,要是實在沒錢了,就天天吃一塊錢四個的饅頭來充饑,連著吃一個星期我都不會吃膩……
不可抑止地想起了那些關于饑餓的記憶。
小時候,家中經濟拮據(jù),那時的伙食似乎總也離不開大白菜、土豆這兩樣東西。常常是母親燒好一盤大白菜,兄弟三人拿著碗筷圍在桌邊狼吞虎咽。那時不像今天的每餐飯都有好幾個菜,常常是一家人圍在桌邊,桌子中央只放著一盤大白菜,有時等到母親坐下準備吃飯的時候,一盤大白菜已經被我們兄弟三人搶光了。后來母親覺得有必要為吃飯定個規(guī)矩,開始試著用筷子在一盤菜上面壓出痕跡,分成等量的四份,每人只能吃自己份內的菜,搶菜吃的記憶才宣告終結。
有時候改善伙食,一餐中燒了兩個菜。母親照例將珍稀一點的菜肴分成幾份,稍普通一點的另一盤菜則任由我們夾食。這時年齡最長的大哥又在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奧秘了:要先吃“公共”的一盤菜,后吃自己的那一份菜。因為自己的那一份始終是自己的,放在那里也不會有人來搶,“公共”的搶完就沒有了?!肮病钡牟艘话憧谖兑取八接小钡哪且环莶钜恍?,按照大哥的理論是要先吃口味差一些的那道菜,所以大哥將自己的理論美名曰“先苦后甜”……
鄰家男孩在他家是獨續(xù)香火,所以在家里很是受寵,常常能吃到煎餅卷白糖,還有煎餅卷花生油,每次看到都讓我分外眼饞。記憶深處,有一次母親睡熟了,大哥偷偷拿出了用紙包住的一小包白砂糖,兄弟三人提心吊膽地躲在里屋偷吃,一邊吃著,還要一邊擔心被母親發(fā)現(xiàn)。依當時的感受來看,覺得那一粒粒晶瑩的白砂糖似乎是世上最美味的珍饈!
大學時,因為沒有生活費而吃青菜面或是吃饅頭更是常有的記憶。和我一起吃青菜面或饅頭的同學大多是因為沉迷網絡游戲而把生活費花光了,那時我并不癡迷以上二者,卻不知為何,也常常手頭拮據(jù)(此處略去辛酸回憶若干字)?
印象最深的有一次,手頭只剩下十五塊錢,父親卻說還要再過一個星期才有時間給我打生活費。我仔細將這十塊錢規(guī)劃了一下,覺得這錢要過一個星期還十分充裕,所以先犒勞自己吃了一碗青菜面,吃得飽飽的好迎接接下來只有饅頭的日子。哪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學校突然通知要捐款,我因為是班干,最少要捐五塊。捐了五塊之后,我手中所余已不足十元,我硬是用它堅持了一個星期……
其實關于饑餓的回憶并不一定都是辛酸的。就比如大學時單憑饅頭度日,因為身邊有一群同學都是這樣過活,所以大家都十分坦然。那時的饅頭一塊錢就能買四個,而且分量很足,學校每天中午和晚上還有免費的湯喝(這里要隆重表揚一下我的母校),我們這群沒錢的孩子拿一塊錢解決了自己一天的伙食之后,躲到床上想想這世上還有那么多人吃不飽飯,竟然覺得十分滿足!
工作之后,雖然手頭仍然十分拮據(jù),卻再也不用為了饑餓而憂慮。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那些關于饑餓的回憶里,讓我感悟最多的,竟是生活的種種美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