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奶奶的哲學

來源:作者:陳金鳳時間:2012-11-11熱度:0

                               陳金鳳

   “什么叫哲學?哲學就是世界觀的學問!”
   “什么叫世界觀?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這是我在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學習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概念記憶最深的幾個名詞解釋。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仍可隨問隨答,脫口而出。但在實際應用時,卻往往找不到北;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經常把事情辦砸。然而,我的奶奶雖然目不識丁,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對“什么叫哲學”之類的名詞解釋更是一竅不通。但她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任何哲學家都無可比以的。她老人家的活人哲學和性格特質,對我產生的影響亦無法用文字和語言表達……
                                               一
    奶奶常說,“只要能做好事的,能幫別人忙的,就是自己的福份”;“人做什么事老天爺都睜著眼看著呢!千萬不能讓佛祖在上天為你淌眼淚”。這是標準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思想最原始最樸素的表述。
    奶奶“做好事、幫別人忙”的理想是通過幫助村民除病消災來實現(xiàn)的。我清楚地記得,當年村里無論老少,只要有誰頭疼腦熱的總要拿著“麻紙”、“黃錢”來找奶奶“站水碗”、“出鬼親”?;颊咭粊恚棠叹托Σ[瞇地用盛滿清水的大老碗和三根筷子給來人“站水碗”。她老人家一邊查點患者撞了“爹爹”、“奶奶”還是左鄰右舍;—邊不停地用手掬水往站在水碗中央的筷子上淋,一旦筷子站立不倒,就立即報告:“二奶奶”或“大相公”,你撞了“爹爹”了,或是撞了“奶奶”了!于是燒“麻紙”、“黃錢”了事;間或有腰酸背疼的,就“出鬼親”。道具很簡單:一塊“扎頭布”,一個大酒盅,一升玉米糝。她老人家用酒盅裝滿玉米糝,再用“扎頭布”包上用力在患者疼痛處揉搓,大至揉搓二三十下即大喊:“去!”遂告成功!   
    用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看,“站水碗”屬心里暗示療法;“出鬼親”亦為初級按摩。在缺醫(yī)少藥的五、六十年代,奶奶的“站水碗”、“出鬼親”曾風靡—時,“救治”了成百上千的村民百姓。盡管“站水碗”、“出鬼親”是義務的,分文不收,但卻在全村樹立了“樂于助人”的崇高威望。村人家里有活干不完,都爭著搶著約請“陳奶奶”幫工。他們除管吃飯外,也有開“五角”、“—塊”大工錢的。
                                              二
    “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世窮”、“吃飯穿衣論家當” 、“少花就是多掙!” 、“鍋不熱、餅不貼 ”,這是奶奶經營哲學思想集中體現(xiàn)。
    在我早年模糊的記憶中,家里十分貧困,整個家當不值1000塊錢。為了養(yǎng)家糊口,艱難度日,奶奶十分注重計劃種田,節(jié)儉過日子。她老人家除在“大田”精耕細作外,還在房前屋后的“十邊”地上大做文章。她在地下種蕃芋、羊姜、百合;在地上種扁豆、絲瓜、南瓜;河里種高瓜(茭白)、菱角。就連家門兩邊墻角地上也栽蔥種蒜,不讓閑著。同時,養(yǎng)雞喂豬拾荒,糊漿子納鞋底,捻麻線織夏布。這樣,一年到頭所需糧食、蔬菜從未花錢買過,而且每年還多少有些長余。
“農閑時,一天喝三頓稀飯;農忙時吃“兩稀—干”。做飯時,水一開就不準添柴禾。因此,飯常常是夾生的,青菜端上桌時都是綠色的。只有逢年過節(jié)或者“來人”時,才舍得買魚買肉改善生活。但那也計算了又計算,從不多花分文。比如買肉,每次只買一斤,而且要買“五花”肋條肥瘦兼有的那種。紅燒時一定要切成十塊,碗底用芋頭、豆腐作襯,并按固有花色碼放,一桌八個人,人人有份!吃飯時,奶奶總是舉著筷子“爹爹、奶奶”、“姑娘”、“相公”喊個不停,“你請”、“你請”、“別客氣”、“動筷子”叫個不息,而她自己卻從不先動筷子。人們給他夾肉夾菜,奶奶總非??蜌獾赝妻o說:“我吃素了,年三十開齋,給菩薩立的規(guī)矩不作信破啊!”一聽說是給菩薩立過規(guī)矩,大家也就不再推讓。奶奶見客人吃得碗碗見底,就高興得合不攏嘴,好像自己辦了一席成功的國宴……

                                                   三
    “ 只要記,不要氣” ;“常說口里順,常做手不笨 ”。這是大哲學家馬克思“量變引起質變”和毛澤東“實踐出真知”原理的平民說法。她老人家認真吸取了對我父親教育失敗的教訓,千方百計地幫我增強動手能力和吃苦精神,以積蓄力量,反敗為勝。農閑時,她習慣結網掙幾個零用錢。只要我放學—回家,她就讓我?guī)退@線線;農忙時,收割下種,她總耍帶我下地見習幫忙。每逢上街賣青菜、雞蛋、花生之類農副產品時,她總要讓我跟著她沿街叫賣、討價還價。尤其是在培養(yǎng)我上學讀書學文化方面,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在奶奶苦口婆心的教育引導下,我10多歲時即開始勤工儉學。春天天不亮即到荒野墳墓上采挖野蘑菇,在上學時帶到街上賣;夏天,經常下河撈“貓魚”賣給城里人。秋、冬即奔走在大街小巷檢破爛賣錢。
    艱辛的童年,鍛造了我自強不息和勤勞節(jié)儉的良好品格。在部隊當兵,每月津貼只花一元錢;1971年從部隊轉業(yè)后,就用積攢的津貼費建陋房三間,植樹三十多株。從部隊轉業(yè)后,更是艱苦樸素,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亂花錢,一心想著在老家建成幾間好房,讓奶奶安度晚年,以報答她老人家的養(yǎng)育之恩。2002年在鄉(xiāng)村領導和朋友的幫助支持下,終于夢想成真。經江蘇省如皋經濟開發(fā)區(qū)規(guī)劃局正式發(fā)文件批準,給我劃撥了建房用地。2005年夏,三間正房建成。2006年秋修建院墻。2009年冬,又建兩間廚房。中國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聽說我在江蘇老家建房后欣然命筆,題  “金鳳居”三字相贈,為寒舍增輝。
    奶奶啊, 您老人家若在天有靈,應該看到您的哲學思想己經開花結果。該瞑目了?。?BR>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