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可下酒
來源:作者:齊鳳池時間:2014-08-20熱度:0次
北方酸醬
北方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北方真正的春天要從嫩綠的小蔥兒,頂刺兒的黃瓜和水靈靈的水蘿卜上市,才算是真正的春天了。
嫩綠的小蔥兒、水蘿卜一上市,家家的飯桌上準有一道叫“大地回春”的蔬菜。在這個大盤里,有嫩綠的小蔥兒,劈成四瓣的黃瓜,翠綠的水蘿卜英兒,碧綠的生菜和鮮紅的水蘿卜,另外,必須有一碗家做的酸醬。
酸醬是用味精和香油調(diào)制好的。用小蔥,水蘿卜蘸著吃,酸甜酸甜的。特別爽口開胃。
每年三月,我都要做一缸酸醬。我聽母親講,每年三月的陰歷初一做的酸醬最好吃。這天做出來酸醬不僅味道好,而且是酸甜酸甜的。其它日子做出來的酸醬不是苦,就是不酸,要么就臭。母親說的是不是迷信,這不重要。但每年三月份的陰歷初一我都要做上一缸。
做酸醬的方法,首先,把黃豆里放在鍋里炒熟,然后用石磨碾碎去皮。再放在大鍋里熬熟熬爛,放涼后,放入大缸內(nèi),把醬引子灑入缸內(nèi),用打醬耙攪勻。之后用一塊干凈的布封好缸蓋兒,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上半月。
當(dāng)打開醬缸蓋后,醬的表面結(jié)一層醬皮,把醬皮取出來,炒雞蛋也是一道下酒的美味。
我用醬耙取出一點品品,夠味了,盛出一小碗,然后用味精香油一調(diào),全見人圍在桌前,一手拿著焦黃嘎嘎的玉米面餅子,一手拿著小蔥兒或水蘿卜蘸著酸醬,那真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家美味。
醤咸菜
在北方,每年到了夏季,家家愛吃的一道飯就是大米水粥,家常餅,雞蛋炒紅咸菜。如果家里有了病人,也吃大米稀粥,拌紅咸菜。因為大夫說,吃這種飯可以敗火。
現(xiàn)在城里一些大飯店也有這道飯,而且特別受歡迎。大米粥、家常餅基本上和家的差不多。就是拌紅咸菜略有所區(qū)別。有的用小蔥拌紅咸菜的,有的用青辣椒拌紅咸菜的,有的用蒜末拌紅咸菜的,也有用鮮姜放點油炸花生米拌的。飯店廚師根據(jù)人的口味,咋拌都行。
其實,紅咸菜是中國人最普通的一道小菜。我記得六七十年代家家到了秋后都腌一缸咸菜,一吃就是一年。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就很少有人腌紅咸菜了。想吃咸菜了花幾塊錢,到超市買一塊就能吃幾頓。
其實,腌咸菜是一件又費事,又要有耐心的活計。腌好一缸紅咸菜起碼得花兩年的時間。
每年到了秋后,等芥菜降到一塊錢三四斤的時候,我就買上一二百斤。先用刀削去尾巴和芥菜頂,再把芥菜洗凈,放一層芥菜撒一層鹽。等鹽全蓋好了芥菜,再用一個大石頭壓上。放在一塊陰涼處放上半年,等芥菜腌透了,再撈出來晾干。因為這個季節(jié)正好是做酸醬的時候,等酸醬吃過了季節(jié),把吃剩下的酸醬,放入鹽,熬一盆花椒水,放醬油,把醬釋開,放入大缸。然后,再把晾干的咸菜再放入缸內(nèi),腌上幾個月,等吃的時候,切開咸菜一看,芯里面全變成黑紅色,這樣醬咸菜就算腌成功了。
我算了一下時間,腌好一缸醬咸菜,整好兩年。
什錦黃瓜
我小時候,每年到了秋末,就跟鄰居的哥哥姐姐到農(nóng)村的菜地撿捋秧的小黃瓜和老黃瓜。撿來的嫩一點洗凈了生著吃,或放點咸鹽拌著吃。剩下小的和老的放在缸里暴腌,留著以后沒菜的時候再吃。特別是到了開春,新鮮的蔬菜還沒上市的時候,早晚飯桌上端上一碗,放點醋,辣椒油一拌,特別下飯。
后來,日子好過了,就再也不去農(nóng)村的菜地撿那些捋秧的黃瓜了。
但是,每年秋后,我還是腌一些黃瓜,但腌的檔次就高多了。首先是原材料好,其次是佐料齊全。
我把黃瓜洗凈后,用刀一劈四瓣,放在大盆里,灑上鹽腌一天,殺出水份,然后用線繩串起來,曬在背陰處風(fēng)干。等黃瓜半濕不干的時候,摘下來用溫水洗凈,放入缸內(nèi),將調(diào)好的汁,倒入缸內(nèi),用布封好,放在陰涼處二十天后即可食用。
我將白沙糖用開水溶解,放涼加入好醬油,味精和醋,調(diào)勻,再加入鮮姜絲,青辣椒和大蒜一齊放入缸內(nèi)。
二十天后,打開缸蓋,取出一碗腌好的黃瓜,就大米水粥,家常餅既開胃又爽口。
什錦黃瓜腌好后,左鄰右舍都拿著碗盆來要。有的現(xiàn)場就嘗,“好吃,好吃?!笔呛贸?,就是費事。
腌的黃瓜吃完了。里面的佐料青椒,姜絲,大蒜更好吃。我每天喝酒總要撈出一小碗點點兒香油,炒點花生米就酒,那滋味不僅爽,而且特別下酒,平時喝二兩,就上什錦小菜保證能喝半斤。
有朋友來喝酒,酒過三旬,菜過五味,瓶里的酒喝不下去了。上一碗什錦小菜,桌上的酒就全部消滅了。
什錦小菜不僅是我生活中的一種有滋有味小吃,同時,它也是我與朋友感情交流的一種特殊的連接橋梁。
朋友們吃到我腌制的小菜,不光夸小菜好吃。同時也包括夸我的成份。
韭菜花
小時候,每到十冬臘月,快吃晚飯的時候,胡同里就傳來“韭菜花,臭豆腐”的叫賣聲。那沙啞像敲破盆似的聲音,就像小品《換大米》里郭達唱的通俗哭法一個樣凄慘。
那年代,韭菜花比較便宜。韭菜花二分錢一小勺。盡管很便宜,但買的人卻很少。
我父親平時喝酒,趕上沒有下酒菜了,就買上二分的韭菜花,兩塊臭豆腐,再炒上一小碗花生米,那小酒喝得就很香。
現(xiàn)在韭菜花,成了配菜的佐料。冬天涮火鍋必須有韭菜花,喝羊湯也必須有。但那韭菜花太差勁了。第一是咸,第二是味不足,另外不新鮮,顏色也不好看。
我做的韭菜花一是色好、二是形狀好、三是吃著口感好。
具體操作步驟是:每年秋后,韭菜花一上市,挑選花白,粒綠的買上十斤。在家挑凈韭菜花里的雜物后,用清水洗凈,控出水分;用刀切成餡兒,放入一個較大的盆內(nèi),將姜切成小塊,蘋果去皮去核也切碎,然后放入盆內(nèi)再把鹽放入,用手攪拌均勻,再適當(dāng)加入一點堿。其目的是保持韭菜花的綠色。將韭菜花攪拌均勻后,放入一個罐內(nèi),用布封好,放在不見陽光的陰涼處,二十天后便可食用了。
入冬以后,晚上下班回家,我用小碟盛上一點,點上幾滴香油。用油炸一盤花生米,再燙上四兩酒,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電視邊自飲。那種感覺要比大飯店吃桌席還自在。仿佛又找到了幾十年前,胡同里傳來通俗哭法的感覺。韭菜花的味真濃!
喝酒剩下的韭菜花,抹在家烙的家常餅上,再一吃,那可不是一般的感受了,如果你平時能吃半塊餅,抹上韭菜花后,你的胃口肯定大開,保證能多吃一塊。
2014--8--15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