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士珍先生的兩封信
來源:作者:周明軍時間:2014-07-15熱度:0次
譚士珍先生的兩封信
明軍:你好,這么稱呼你顯得親切得多。收到你的書和信,我很高興。遺憾的是,來不及復信就住了院。我今年才68歲,一直在工作,自覺身體甚好,想不到患了糖尿病、腦萎縮,至于高血壓和前列腺早就有的,我不在乎。這次住院檢查,才知有糖尿病和腦萎縮,這對我的打擊太大了,我酷愛的寫作不得不停下來,一切以養(yǎng)病為主,這是我很不想為此而為的,但又沒辦法,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
昨天才出院,立即寫信給你,因身體原因,我今后不寫東西,也不多寫信了,寫這信都感吃力,望原諒。
感謝你對我的關心和厚愛,你現(xiàn)在是一鄉(xiāng)之尊,前途無量,愿你進步,爭取一個好的仕途,并在創(chuàng)作上也有成就。
握手!
譚士珍2001年11月28日
明軍:你好。兩次收到你寄來的《巖鷹洞神奇故事》,新寄來的是彩色封面,無論從裝幀設計與文字水平都可以與正規(guī)出版物媲美了。假如前兩年我在文學院工作的話,我會想辦法正式出版,因為我每年編輯一套“新湘軍文叢”。我離開文學院以后停了下來,因為弄書號很不容易。你年輕有為,只要持之以恒,會闖出一條道路來,從政從文,都能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我總想寫信給你,因為身體欠佳懶于動筆,望諒。創(chuàng)作是一種激情的產(chǎn)物,干什么事都要有激情,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艱苦的個體勞動,更需要激情。
寄給你一本我的散文集,都在《散文》,《文學報》、《文藝報》、《湖南文學》等刊物發(fā)表過,自以為寫得真摯,寫得有情感,實實在在,《袁隆平》那篇,編入全國教材初中三年一期課本。我省目前編入初中課本的作家是第一個。《夸父之歌》獲得全國性“瀟湘巨變”散文大賽一等獎,《月照柳梢頭》由湖南經(jīng)視臺為我作過專題片,寫親情的《煙雨朦朦》、《酒祀》、《中秋的回憶》等篇章,有的讀了流下了眼淚,,,,,,誠然,有些篇章過于平常,藝術感染力不強。望你一讀?,F(xiàn)在我手中尚有少部分未推銷出去(出版社不付稿酬,只寄了500本書,大部分銷了出去)不知你有辦法否?如銷可按3折處理。我知道,銷書頗為困難,不行也就算了,千萬別勉強。
愿你取得更新的成績。
致禮。
譚士珍 2002年3月27日
說起我與譚老的相識還真是有緣。1997年前我在黔陽縣工商局工作時為懷化地區(qū)廣播電臺寫了幾篇稿件,電臺發(fā)給我的稿酬就是譚老寫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書。讀完后,我就給譚老寫了一封信,沒有幾個月,我就收到了回信。回信是在1997年11月3日后收到的,當時他還在長沙毛澤東文學院上班,我已到黔陽縣委辦工作,信封還是他用位于長沙市上大垅東風二村的“湘泉之友報社”的,信件不知道放在那里了,只記得信中還夾帶了寫他的2篇文章。一篇是秦泥寫的《樂作嫁衣裳的作家譚士珍》(1997年6月7日文藝報頭版),一篇是他自己寫的《為人“捉刀”五十春》(1997年8月7日文學報)。
記得我和譚老第一次見面是在2002年7月8日,他陪同一個常德的老作家來到安江,住宿在縣政府招待所,我們一起還與多名黔陽的老同志合影留念,遺憾的是我多次搬家,照片找不到了。
2006年3月我從黔城調到懷化時,他是第一個來我單位看我的老師和大作家啊。他不僅教導我寫作和作人,還多次給我贈書,如《作人與作文》(這是我從文半個多世紀的小結,頗具文史性,特贈明軍友存正,2005年春節(jié));《春天里的約會》(人間重真情,特贈明軍并請正,2007年9月7日);還有第一本報告文學集《湘西人》、第一本散文集《將軍柳》;還有他創(chuàng)作的多部長篇小說,如《女匪》、《朝陽花》、《太行兒女》等等。他和他的書給了我良好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了我寫作上的良師益友。
記得譚老80大壽時,來自全國各地的五百余文朋詩友歡聚一堂,宴會場面熱烈而又隆重,共同慶賀他生日愉快,健康長壽。轉眼我兩不知不覺就相識17年了。如今我和譚老的住房相距不到幾里路,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雖然距離近了,但因為工作和瑣事,我們還是難得見面,惟愿譚老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也是一位忠實讀者和文朋詩友的美好祝愿啊!
(周明軍)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