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三味”
來源:作者:閆寧時間:2014-07-17熱度:0次
說起讀書的話題,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閱歷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所走過的讀書歷程自然也就大不相同,猶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一樣。就我而言,在讀書的過程中,就先后品嘗了讀書的“三味”。
索 然 無 味
兒時,我之所以對讀書毫無興趣,大概有兩個原因吧:
一是天生就像“野小子”的我,對琴棋書畫、胭脂水粉可謂是視而不見,唯獨對“飛檐走壁”情有獨鐘。再加上父親總是常年奔波在野外,母親對我放任自流的寵愛讓我和書只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分。
二是源于老師每天布置的“死任務”,讓我背誦從不知何用的唐詩、宋詞和“之、乎、者、也”……那饒舌的、不知所云的章節(jié),曾讓我一度對書產(chǎn)生了厭惡之感。偶爾碰到幾篇略有色彩的文章,我倒樂意誦讀,但也只是為了“交差”,那些滾瓜爛熟的語句,從來不曾被我用在寫作上,我的作文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久而久之,作文的不見起色,書的索然無味和毫無用處,讓她在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即便后來有段時間為了消磨時光,我流入閑雜書籍的閱讀大軍,種類繁多的青春、漫畫、武俠、魔幻小說等“快餐書”也曾充斥著我的生活,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段不堪的讀書經(jīng)歷和簡單粗糙的閱讀方式,不僅沒有喚起我對書籍的熱愛,反而讓我對各種名著中經(jīng)典、華美的文字麻木不仁了。我也意識到,大概自己是中了那些“文化垃圾”的毒了吧!
津 津 有 味
午后的陽光慵懶的灑在陽臺上,女兒像往常一樣,手捧著摯愛的《魯濱遜漂流記》,忘我地神游在書的世界里……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都會為自己的“偉大”而沾沾自喜。
之所以說自己偉大,是因為我這個不愿與書為伍的媽媽,卻強迫自己陪孩子度過了她最為重要的“閱讀敏感期”。在刻意引導孩子成為“書蟲”的過程中,我也讓自己與書的關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由厭倦到喜愛再到愛不釋手。如今,書已不是我用來培養(yǎng)孩子、完成寫作的應急工具,也不再是閑來無事拿來打發(fā)時間的消遣品,她已完全融入我的生活,就像是一道道美味大餐,每時每刻都在吸引我去品嘗。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使我對宋人李淑的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我也越發(fā)體會到各類書籍都有其獨有的味道,強烈的求知欲吸引著我涉獵到門類更多的書籍。
在讀書時,我常常會進入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讀到精妙處,往往會忍不住擊節(jié)叫絕,感嘆大師們獨到的見解和行文的精湛;讀到傷感處,也會“讀史書掉淚,替古人擔憂”,在酣暢淋漓的哭泣中領悟作者的真性情;讀到詼諧處,就會為書中人那出人意外的神思和妙趣橫生的話語而啞然失笑……此刻,如果有人一定要我說出讀書的感受,那我大概只能用“津津有味”來作答吧。
無窮回 味
翻開一本好書,我就仿佛步入一個絕佳的圣境,頓感耳目一新:我可以大口地吸入沁人心脾的空氣,又可領略目不暇接的風景。在芳香四溢的紙墨中感嘆著語言大師運用詞、句的妙不可言,在行云流水般的文筆中驚嘆作者竟然可以這般灑脫自在。在品書的那一刻,我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與浮躁、遠離了生活的種種紛擾。
因此,我不得不折服于高人所說的“書在于品而不在于讀”!“品”是一種回味?;匚叮亲x書人飽滿的思維、超脫的境界,是與作者糅為一體的感覺。
當你煩悶憂郁時,品書能使你酣暢淋漓的遨游在未知的國度而心曠神怡;當你迷茫惆悵時,品書能點亮深藏你心中的火種,為你照亮前行的幽徑;當你得意忘形時,品書能使你那顆躁動的心趨于平靜,來品味“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真諦。
此刻,我只想告訴你——我年輕的朋友——品書,才會讓你覺得回味無窮!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