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青山埋忠魂
——隨記者團赴贛南隊采訪行紀
張建華
考斯特在高速公路上疾馳,從南昌到贛州的路程有近500公里,這一程載滿了許多的期待。沿途的風景沒人欣賞,大家都想早一點趕到贛州。越接近目的地,樹木變得越來越蔥郁,逶迤的山巒也變得越來越蒼莽、越來越高峻……
走進會場,氣氛莊嚴肅穆,不大的空間幾乎擠滿了人,正面的背景墻被一張巨幅照片所占據(jù):一位精瘦的老人,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握著筆伏在桌前,面對密密麻麻的文稿,正專心致志地寫著,一行行楷大字赫然寫著:穿透巖層的燭光。擺在前排長條桌上的文稿和圖件,堆得像小山一樣。
這是6月6日在贛州山水大廈賓館舉辦的楊衍忠同志文稿捐贈儀式。到處是端著相機和攝影機的同行,此時,我手中的相機無足輕重。我隨行帶來的兩份材料,倒成了記者們爭相搶手的東西,一份是江西礦產(chǎn)志上記載有關(guān)楊衍忠同志工作內(nèi)容的復印件,另一份是頭版頭條刊有局黨委決定和四版整版懷念楊老的專題的江西地質(zhì)礦產(chǎn)報。
捐贈儀式完了后,緊接著召開了座談會。之后,我征得捧著捐贈證書的楊老媳婦的同意,給捐贈證書拍了張照??吹綍龃箝T口,贛州電視臺的記者正在采訪楊老的遺孀胡阿姨,我悄悄走近前拍了一張。
記者的采訪會上,大家都在緬懷楊老的生平事跡。楊老的小兒子靜靜地坐在沙發(fā)的一角,我走了過去,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畢業(yè)于地礦部張家口技校,我告訴他我的妹妹也是畢業(yè)于該校,跟他是校友,他很暢快地跟我談起他的父親。他說,他有點怕父親,18歲參加工作時,就去挖槽探,沒有被當時說話能算數(shù)的父親所照顧,之后跟父親跑野外,每次上山父親都很吃力,有時是同事們架著父親上山,四個子女中,他是唯一承繼父親職業(yè)的人,跟父親共事的日子也最長,楊老對待工作的嚴謹態(tài)度,自然讓常年在身邊工作的兒子,感覺到了父親的嚴厲。談到他逝去的妻子,他的眼圈馬上紅了,聲音哽咽,他說當時得知媳婦生了病,要去北京治療,父親說只要能給媳婦看好病,咱們家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去治。他親自打電話給兒女們,一定要幫老三救這個急,當時,楊老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也就是6萬多全部給了兒子。他說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媳婦,可以說拿出了家里的全部家底,聯(lián)想到老人對自己生活的極低要求,用饅頭沾著醬油吃,我的心中有一種隱隱的痛。
6月14日,第二次去贛州,隨行的是省里的十多家媒體朋友。
贛州的天氣很熱,記者見面會安排在贛南隊的會議室舉行,進行得很順利,每位記者朋友都拿到了事先我們準備好的材料。面對楊老的遺稿,大家都震撼了!隨手拿起一頁,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跡,字雖小但一點也不繚草,全都工工整整。據(jù)與楊老共事的同事說,楊老留在紙張上的文字之所以這么小,是為了書寫的速度能夠快一點。輕撫那有些泛黃的紙張,像觸摸到一個高貴的靈魂,要知道,每一張都是用心血凝成的。
晚上,我們隨記者一行到楊老家。楊老的家十分的簡陋,沒什么像樣的家具,圍著桌子,有一圈椅凳,胡阿姨召呼大家坐下,廣播電臺的記者很專業(yè)地把麥克風對準了楊老的遺孀,聽她講楊老的點點滴滴。問到家風,胡阿姨說,楊老在世時,常對兒女們說,我們家的家風是“誠實做人、勤儉節(jié)約、學好本領(lǐng)”……
桌上放著幾本楊老的日記,記者們饒有興趣地翻看著,有人在抄寫著。楊老的二兒子在家,戴副眼鏡,一身的書卷氣,據(jù)說是老師,有記者問起他的工作,浙大畢業(yè)的他急得直擺手,連聲說不要寫我不要寫我。我想,楊老謙遜的品格,已經(jīng)延續(xù)在他兒女的身上了。我來到楊老孫女的房間,小女孩正在玩電腦,看得出,這是十分乖巧的女孩兒。問她爺爺會經(jīng)常跟你聊天吧,她很坦誠地說不會。
楊老的臥室,也是他的工作室,僅有八平米。只見一張鋪著草席的床,床頭上被幾本書墊起,之前就知道,楊老有很嚴重的肺氣腫,胸部以上必須抬高才好喘氣。一張斑駁陸離的柜子上堆滿了藥瓶。聽胡阿姨說,去世前的兩個多月,楊老一直靠在椅子上睡覺,完全靠著藥物和他的驚人的毅力支撐著。淚從心底涌起,一陣難過,這就是地質(zhì)佬的家,地質(zhì)人的陋室。曾記得,一篇文章的標題:一個普通的靈魂能夠走多遠。我在想,一個普通的地質(zhì)人的靈魂,不,一個偉大的靈魂——楊老的靈魂,走了多遠,76歲,按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楊老是可以活得更久一些的,但他犧牲了許多,與兒女的天倫之樂,以及好的食物和享受,甚至他的健康,為了什么呢,為了那600萬字的找礦文稿,為了他心中的那個信念,為了他的夢想……
走出楊老的家,央廣網(wǎng)的記者,有些激動地跟我說,他跟楊老的孫女聊到爺爺,會帶你去散步吧,孫女說,不會,你現(xiàn)在知道你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吧,孫女說,我知道,我的爺爺跟別人的爺爺不一樣,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載著感動和思索,記者們開始返回英雄城南昌。曾是中央蘇區(qū)的贛南這塊紅土地上,為了革命犧牲了許許多多的先烈,他們的紅色基因遺留了下來,讓堅實的腳步開始了新的長征,讓無悔的生命有了新的交響,讓飄動的黨旗有了新鮮的血液!
窗外,金色的陽光下贛江靜靜流淌,青山巍峨,郁郁蔥蔥,只有蒼勁的夏風吹拂沿路的樹冠,它們搖曳的身姿像是在呼號在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