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阿什貢七彩峰叢印象
來源:作者:張柯平時間:2014-05-20熱度:0次
天下黃河貴德清,黃河岸邊七彩峰。
黃河流經(jīng)貴德縣,進入盆地,河水平靜寬闊,少有的清澈,呈現(xiàn)出一片翡翠綠,讓看慣了滔滔黃水的人們大吃一驚?!百F德清”洗脫了黃河的污名,成就了貴德的名聲,賺足了人們艷羨的目光。但是有誰注意過,在河北岸,有一個叫做阿什貢的地方,隱藏著一處絕美地質(zhì)景觀,那就是阿什貢七彩峰叢丹霞。
阿什貢,即藏語“隱藏”的意思。像極了這個名字,從貴德縣路過幾次,都未注意過這里藏著一處地質(zhì)奇觀。從西寧出發(fā),往南走,一座山擋了路,這就是拉脊山。爬山,在拉脊山頂?shù)膱嚎冢橹C獵風馬旗,觀雪山、看草場、戲牦牛,心思全被高原風光掠去了。一路下山,到了峽谷地帶,地貌就變了,兩邊是黃土覆蓋,沒有了一些綠色,引不起人們的太多興趣。人們多半在期盼著下段路程,因為黃河馬上就要到了。阿什貢七彩峰叢就悄悄藏在山腳下,一道叫做千佛大峽谷的山后。
千佛大峽谷扼守貴德門戶,兩岸土林對峙,形成夾道之勢,又稱萬塔山。土山高聳,懸崖百丈,刀削斧劈一般,似千佛林立,確實很象砂土質(zhì)地的塔林。在地質(zhì)學上講,這個峽谷叫背斜谷,為水流侵蝕而成。阿什貢丹霞地貌由第三紀紅色、紫色、橙色、棕色、青灰色、白色、黃色等七種顏色的砂礫巖層組成。在近于水平且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巖層區(qū),由于強烈的流水作用、溝谷發(fā)育和山體崩塌,地面破碎形成石峰、石柱、石墻。這種七彩峰叢地貌在黃河流域極為少見,是大自然神奇之手捏造的奇跡。千佛大峽谷為七彩峰叢第一彩,創(chuàng)世峽。地質(zhì)公園入口別稱“創(chuàng)世門”,上書“土脈綿延根在地,人緣千古情為源”,明確地向你傳輸,這里主打的是“土文化”牌。
看得出,導游大多是本土子弟,對故鄉(xiāng)的闡釋與喜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輕聲慢語的,聲情并茂地慢慢講述。峽谷的回聲效果很好,彌補了聲音的缺陷。順著林蔭小道,峰回路轉(zhuǎn),便進入了女媧峽。對于眼前的景象,我只能說,我的聯(lián)想功能已經(jīng)枯竭了。平淡無奇的沙土,在水蝕、風削、日曬的聯(lián)合作用下,竟然呈現(xiàn)出人體形象,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展示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智慧。誰說女媧摶土作人是神話傳說。要知道,峽谷的背后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你分明能看到,女媧女神俯首彎腰,舀一瓢黃河之水,撮一抔七色沙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玉指輕巧地攢動,攢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便呱呱墜地。
景區(qū)中心有湖,名曰女媧湖。幾條峽谷圍繞著這座湖,呈放射狀分布,一直延伸到山脊里。如果說軒轅峽、擎天峽、問天峽、通天峽或神奇或險峻,展示著大自然的力學之美。那么,七彩后土峽無疑完美呈現(xiàn)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高原的陽光無遮無攔地灑落,像濾過似的純凈,透著醇正的原始味道。土的叢林里,清風溫潤,輕柔拂過這彩色大地,讓人倍感溫馨。一株馬蘭在灰色的土坡上綻放,舒展著紫色的花瓣,迎著小風,躍躍欲試的樣子像一只蝴蝶,安閑自在的梳理著翅膀。七彩后土峽,據(jù)說是世界上土壤顏色最為集中的地方。紅色、紫色、橙色、棕色、青灰色、白色、黃色,和諧共處,彈奏著一曲創(chuàng)世協(xié)奏曲。不同色彩的地貌,驗證和展示著不同的氣候歷史。紅褐色的土,是在高溫干旱天氣條件下形成的,青灰色的土是在陰冷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形成。這些七色的土,活色生香,生動演示著從亙古蠻荒到開天辟地的生命創(chuàng)造歷程。七色土是研究古氣候變遷歷史的活標本,也是遠古時代青藏高原氣候演變的一個見證。不同的土有著不同的土壤質(zhì)量,內(nèi)含不同營養(yǎng)素和礦物質(zhì),土中生長的植物也不盡相同,活脫脫就是一個土壤博物館。
在西部慣了,我常常以為西部只配用寥廓、廣袤和深遠來冠名。看過貴德阿什貢七彩峰叢,我從心里開始扭轉(zhuǎn)那個倔強的先入為主,誰說西部不可以溫婉、人文和細膩些呢?答案就在女媧峽和七彩后土峽里。
[img]http://img2.ph.126.net/_eOzRLasyS2kNnZzEviKDw==/6599310571354756769.jpg[/img]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