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琴
來源:作者:齊鳳池時間:2014-04-02熱度:0次
說琴
齊鳳池
2000年中國農(nóng)歷除夕夜,中國古琴大師龔一,攜一架宋代詞人李清照用過的古琴,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他撫琴一曲《流水》,首次將中國春秋時期俞伯牙鐘子期知音相遇的故事,告訴了西方藝術之都的維也納人。曲中,“涓涓細流,遠浪漸來,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樂曲把多種流水動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之后,大師又演奏了《平沙落雁》、《漁歌》等等,這些代表著中華文明古曲,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縈繞著,給那些大鼻子藍眼睛黃頭髮的洋人聽呆了。
以前我聽音樂界人說過,西方人說中國沒有音樂。中國就一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罚瑢@€賣給了外國人。其實,西方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就一曲《流水》就夠外國人聽一輩子的。龔一大師撫琴一曲《流水》,一下就把西方人驚呆了,也給世界折服了。
中國的樂器種類很多,最早的弦樂有兩種,一種叫琴,一種叫瑟。用古琴演奏的曲子,縈繞華夏九百六萬土地和空間,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像《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龍翔操》、《仙翁操》等曲子都是華夏音樂之瑰寶。
明代屠隆在論琴時說:“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居士談古,若無古琴,新者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v不善操,亦當有琴?!本褪钦f,會彈琴者和不會彈琴者室內(nèi)必須有張琴。
文化人常說,琴、棋、書、畫,是一個文人必備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而現(xiàn)代的詩人作家畫家有幾個真正懂音樂的。大多數(shù)是一條腿走路。
晉代的陶淵明也說:“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吾輩業(yè)琴,不在記博,惟知琴趣,貴得其真。若亞圣操懷古吟,志懷賢也;古交行,雪窗夜話,思尚友也。猗蘭、陽春,鼓之宣暢布和......”由此可見,歷代文人騷客是何等的愛琴。
讀了這些書,使我明白了古人對于琴的重視,明白了“操弄一二,養(yǎng)性修身之道”的道理。文人的“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發(fā)善念?!笔亲鋈酥?。古代文人騷客君子都是撫琴高手。歷史記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李清照、嵇康等都是著名的琴家。我記得《詩經(jīng)》中就有這樣的名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好的詩句。
古琴在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哲人曾說:古琴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古琴還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數(shù)不勝數(shù),古琴也是文人墨客騷人君子辦學的重要六藝之一。
古琴身長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面是弧形,代表天;琴底為平,象征地。古琴有十三個徽,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因此,給古琴又增加文化內(nèi)涵和傳奇色彩。
二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泛音,技法很難掌握,操作發(fā)出的聲音非常好聽。使用這種技法演奏音色效果非常好聽。但古琴有一百多個泛音,它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
我國古琴大師龔一,有一架李清照當年親手撫操過的古琴,它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古琴本身。
走進古琴大師龔一的書齋,完全進入了琴的“世界”。好似久行沙漠后忽然見到一片綠洲,瞬間又回復到人類古文明時期。雅室不大,滿屋多琴,所以大師取名“五琴堂”。
龔一大師的“五琴堂”,絕不是附庸風雅,而是齋中藏有宋、元、明、清五架珍寶。其中最昂貴的一架還是李清照親手撫操過的古琴。
龔一大師說:“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彪娪啊吨簟分械男▲P仙和蔡鄂的故事也是在覓知音!為“知音”他們走在了一起。
電影中的主題音樂至今還在我心頭縈繞著。而音樂的清泉,卻依然涓涓流淌在歲月的長河上,古琴幽幽穿透亙古的歲月!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