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粉嫩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王玥,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來源:作者:煙如云時間:2014-02-11熱度:0


  題記:蘇軾《定風波》里寫到“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一闋詞讓我們明白了故土在漂泊者心里的份量,理解了諸多游子不遠萬里迢迢回家的辛酸和那份對家的渴盼。

(一)過年習俗 

  入冬以來, 空氣中始終彌漫著柏樹枝燃燒的味道,忙碌了一年的川人在熏制臘肉香腸準備年貨了,大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綠樹上也綴滿了星星點點晶亮的彩珠,這一派花枝招展的喜慶,大抵就是“年”的味道?
  據(jù)陰氏家譜記載:明末湖廣填四川時,先祖由湖北麻城遷至廣安觀塘九龍橋。一路顛簸,一路風塵,先祖?zhèn)兊降脧V安已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待安營扎帳完畢已是傍天黑了,族人們開始升火做年夜飯,待祭祀完畢,吃罷年夜飯,天已微明。然后,這團年的風俗就一輩輩傳了下來,寓意:后世不忘前世艱辛,珍惜團聚的不易。時至今日,家族依然延續(xù)傳承了好幾個朝代的風俗過年——酉時(下午五至七點)吃第一遍晚飯,有魚有肉;亥時(晚上九點至十一點)吃第二遍——湯圓,里面擱有紅糖醪糟;子時祭祀祖先,然后開始年夜大餐,有雞鴨魚肉各色菜蔬等,更有自家熏制的臘肉香腸,觥籌交錯,溢滿笑語歡聲,一直吃到雞叫天明。 

(二)追憶故人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后來呀,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每每念到余光中的這首詩,我就有些黯然。
  記得幼年時,夏天經(jīng)常隨了父母回鄉(xiāng)下老家。那時候家里人丁興旺,溫柔善良的伯母們會在灶前忙忙碌碌地殺雞宰鵝,和藹可親的伯父們則會洗了大楠盆曬在太陽底下,而姑父們則會領著我們一幫小孩兒到竹林里去抓鳥捕蟬。到了晚上,我們就會爭先恐后的擠在大楠盆里納涼,聽著大人們繪聲繪色的鬼怪故事,嚇得吱哇亂叫;在瘋夠鬧夠之后,眼望深藍的夜空,群星閃爍,沉沉睡去……如今的家中,因老人們的離世,已物是人非了,早已不復往日的熱鬧景象。
  父親是家中排行最小的。爺爺過世很早,那時父親還是一個小孩子,艱難的生活磨練讓父親很嚴肅。奶奶在我四歲的時候就過世了。在我遙遠的記憶中,就只剩下奶奶在世時冬天里溫暖的煮紅薯,絲絲甜滋滋的味道猶在唇齒之間;奶奶在世的最后一幅照片是抱著妹妹坐在街邊的石凳子上,笑容里溢滿慈祥;再后來的記憶就只剩下孤零零的院墻,抬著奶奶棺材遠去的嗩吶聲,我哭紅了眼睛四處找她……
  后來印象最深的當屬大姑父的離世。姑父的一生很無奈。年輕的時候,也曾春風得意過,是方圓數(shù)百里人人皆知的裁縫,憑著一手好手藝,整天東家喝西家吃,養(yǎng)成了吃了上頓不愁下頓的習慣。他對手中的錢看得很輕,有錢的時候,對人倒也慷慨,毫不吝嗇,所以他的一生沒什么積蓄。后來年老沒生意可做的時候,日子也就過得很潦倒了。幾個表兄表姊模樣長得很漂亮,可終年都是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在我現(xiàn)在看來,大姑母隨著他前半生過得很滋潤,后半生則窮困無奈。父親時常在我們并不寬裕的情況下接濟他們,明著一份,暗地里則會再添上一份。而姑父在接受那些財物時,倒也心安理得。閑暇時,總會見姑父戴著一副瘸腳的老花眼鏡,叼著一支粗糙的葉子煙,端著一壺混濁的酒,咿咿呀呀哼著不知名的調子,倚在破舊的屋門前自得其樂。最后一次見姑父,是他因肺氣腫住院的時候,躺在床上,喘著粗氣,眼神無力的望著天花板,身上插滿了管子,臉色蠟黃,全然沒有了曾經(jīng)的活力和怡然自得。幾個在外打拼的表兄日子過得也很艱難,遠嫁異鄉(xiāng)的表姊也匆匆趕回來了,在最后的時刻陪著他,面對兒女婆娑的淚眼,姑父嘆氣說:這么遠,你們何苦跑回來……眼角滲出了渾濁的老淚,帶著滿腹的不舍,他離開了人世。
  再后來,大伯父,二伯父,二伯母,也先后離開了人世。

(三)那山、那水

  每年的大年初二,是我們回鄉(xiāng)下給祖輩上墳的日子。
  車子沿著盤旋的山路曲折迂回,兩旁是青翠的山嶺寂然守望,間或在茂密的竹林盡頭看見一座寧靜的村莊,一兩只汪汪做吠的狗會驚起一群漫不經(jīng)心的雞鴨,而農(nóng)人們則會在那一瞬間,抬頭用問詢的目光悄悄打探我們。
  未曾到得村口,遠遠就看見等候在那里的堂兄們。
  風刮得很猛,枯黃的竹葉,上下翻飛,像極了飄舞的冥錢,難道它們也知道我們此刻的心情?香蠟紙燭都點燃了,騰騰燃燒的火光中我看見父親默然跪拜在爺爺奶奶的墳前,突然發(fā)現(xiàn)他也一天天老了,我眼紅紅的忍不住有些想哭,趕緊扭頭裝作欣賞田間的風景,偷偷抹去眼淚。
  墳地附近的風景真的很美,那是一種經(jīng)歷了滄桑的靜美。略帶涼意的風掠過空曠的山谷,拂過經(jīng)霜雪浸染的林梢,草叢是枯黃色的,山坡上則是青翠的豌豆苗、蠶豆苗,遠處的水田里是蓮藕的殘葉亭立,看著這一幅似水墨渲染的畫卷,一種無法言說的震撼油然而生,仿佛一雙溫柔的手撫過曾經(jīng)浮躁的心靈,讓一切歸于平和寧靜。
  兄妹幾人依次叩拜了故去的親人。扭過頭,我看見父親的臉上露出難得的一絲笑容。那一刻,我想起了老公常說的那句話:老人們在生的時候好好孝順他們,待他們百年之后也不會覺得愧疚。

(四)壩壩筵

  川東北地區(qū)的風俗很多,諸如:生女兒時母親做好腌菜,待女兒出嫁 “坐歌堂”時再拿出來品嘗,女兒要“哭嫁”;小媳婦初入婆家得先給婆家人做好鞋、鞋墊;還有就是過年兄弟姊妹多的大家庭“走人戶”(走親訪友的意思)、擺“壩壩筵”,也很有意思。今年廣安方坪的“壩壩筵”鏡頭還上了春晚呢。
  “壩壩筵”照例是進入臘月二十三以后就開始了,一直得持續(xù)到過完元宵節(jié)。
  每年二哥家的“壩壩筵”也不例外。灶臺前早已搭起了高高的蒸籠,正冒著騰騰熱氣;院子里放上了好幾張桌子,凳子是長條的木凳,桌子上擺滿了香腸、臘肉、臘豬耳、臘心舌……大大小小十幾個碟子,還有焦黃酥脆的炸酥肉、軟糯化渣的蒸燒白,油汪汪的臘豬腳燉海帶撒上了噴香的小蔥,香辣可口的酸菜魚里飄著紅紅的泡椒,這些美味的菜肴無不透著生活的富足。
  依長幼次序先后落座。男人們大口大口喝起酒來,劃拳的劃拳,行令的行令,酒至酣處,全然是一副魯莽模樣,有的粗門大嗓地吆喝,有的臉紅脖子粗地呼喊,好不熱鬧;女人們另坐了一桌,安安靜靜地吃著飯菜,偶爾會附過頭和旁邊的人嘮一兩句家常,殷勤地為長輩挑上一兩筷軟糯的吃食,還會在自家男人喝酒放肆時扭過頭悄聲細語地叮囑幾句;孩子們則擠擠挨挨地坐在一起,爭先恐后地“搶”了開來,有的端盤子,有的干脆站起來了,斯文的孩子還沒吃上幾口,別的孩子已經(jīng)風卷殘云般吃完了,伸手抹了抹油光光的小嘴,呼啦啦一大幫子孩子就跑沒影了,只剩下杯盤狼藉的桌子底下正在啃骨頭的老狗和那些歪七倒八的凳子。
  身處其中,看著這番熱鬧場景,禁不住抿嘴一樂,心里特別溫暖。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