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二月二習(xí)俗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7-08熱度:0次
在青島,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每逢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jié)”。從遠古青島的民間就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钡拿裰V。
在我們青島地區(qū)的二月二這天,都有什么習(xí)俗和講究,根據(jù)童年的記憶和老人們的介紹:二月初一龍睜眼,二月初二龍?zhí)ь^,二月初三龍出汗。要想豐收,吃飽飯,就得按照民間習(xí)俗:“各家各戶的女人在初一到初三不能動刀剪,不能做針線。要趕到二月初一以前把棉褲變夾褲,棉襖變夾襖,這也真難為了家里主事兒的娘兒們,一家子七八口子,剛過完年下,還沒緩過勁來,就又忙活著趕在二月二頭里換季,別說,起早搭夜、點燈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兒!。如果不提前忙活,媳婦就要受到婆婆的責(zé)罵,怕在這個時候動針傷了龍眼,龍鱗,造成龍王的懲罰,和對人類的報應(yīng),”當然現(xiàn)在人們冬天都穿毛衣毛褲是不需要家中的女人做這些穿衣?lián)Q衣的工作了,也沒有這些講究了。青島民間還有正月理發(fā)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在正月里不允許任何人剃頭,而理發(fā)師也是在臘月忙完后,開始耍正月,二月初一才收拾門面開業(yè),二月初二開始接納客人,有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理發(fā)高升金銀留。
青島民間諺語:“二月二打房梁,蝎子游蚓(蜈蚣)不下墻”。當時在海云街,小村莊一帶的民間建筑工人在二月二以后也開始出門攬活了,現(xiàn)在的山東農(nóng)村,基本也是流傳著在二月二以后進城打工的習(xí)俗。因為誰都怕在屋里呆得好好的,房梁上掉下了東西,就算是掉下個蝎拉虎子(壁虎),也夠您嚇掉魂兒的。所以,想蓋房修屋的都要在二月二以后動工。
青島民間的衛(wèi)生諺語也很有趣:“二月二,掃鍋底,有省柴來又省米!”這是講在古時候都用柴禾燒炕,作飯,一冬兒下來,取暖做飯燒火的樹葉、柴火和煙煤,會把鍋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著這節(jié)令的時會兒,大掃除一回也不是個壞事,至于費米不費,那估摸著是為了說著順口,您家人口多,把個鍋底掃薄了,也是該吃多少一點也不能少!
青島還有諺語說:“二月二掃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這是指老百姓的土炕,在嚴寒的冬季暖和著老百姓,也暖和著許許多多的昆蟲,包括臭蟲,跳蚤等吃人血的害蟲,在二月二以后,他們也開始活動了,如果讓他們叮咬一口,那可是令人傷心難過,因為皮膚會起疙瘩,奇癢難忍?。∮绕涫悄浅粝x,變著法兒的在后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個個黃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紅燈籠。所以,二月二這天,掃炕席,清掃衛(wèi)生是必須的,可以保持到年底睡覺舒坦,不進蟲子!
實際上青島的二月二吃的習(xí)俗也是最重要的,由于青島屬于山東,屬于我國的北方地區(qū),許多吃的習(xí)俗都是由祖先傳承而來,這天的飲食名稱:元宵,是龍眼睛;面條,是龍須子;褡褳火燒,是龍舌頭;餃子,是龍耳朵;薄餅,是龍皮;米飯,是龍子;饅頭,是龍蛋。最讓人不解的是,擺上幾對雞爪,就說是龍爪。助興的菜有:芥菜纓炒黃豆嘴兒,芥菜的諧音是“借財”,黃豆嘴兒(不是黃豆芽)代表“金豆”;老腌兒雞蛋切開流油兒,叫“財源滾滾來”;上一盤豆腐,取個名兒叫“兜?!保惶氐亓粝碌陌撞祟^,把葉整個剝開洗凈,用來把桌上的菜、飯包起來捧著吃,這叫“包財”。吃著“包財”千萬別說散嘍,使勁捧著吃圖個好說頭兒。
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理發(fā)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多少年過去了,至今四方民間還保留著炒糖豆,炒面棋子的習(xí)慣。
我記得母親在世的時候每年都要炒好多糖豆,她提前一天就把大豆和花生用水泡好,然后涼干,再炒熟后加上糖衣,特別好吃,可惜沒有人能學(xué)會她的制作方法。她早年就住在太平鎮(zhèn)一帶,據(jù)說那里的老人都會做這種好吃的糖豆。
在窮人來說:吃餃子是最省錢節(jié)約的了,所以,在二月二,我母親早上讓我們吃糖豆,吃面棋子,而在晚上,總要包餃子給我們?nèi)页?,她說:餃子是龍耳朵,吃后可以讓我們耳聰目明,生活幸福。
轉(zhuǎn)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我的父親、母親早已經(jīng)離去,我們對這些習(xí)俗已經(jīng)感到淡泊了,但是,許多回憶總是那樣牢固的刻印在我的腦海里。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