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與零陵的千古傳奇
來源:作者:袁曼華時間:2013-04-27熱度:0次
零陵古郡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自漢代以來為湖南四大古城之一。史曰:“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為零陵?!痹诹懔昵锶f代的史冊上,最為璀燦礦奪目的是一千多年前,它迎來了柳宗元這位唐代進步思想家、優(yōu)秀文學家、革新政治家,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參與主張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后,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度過了落寞、悲苦、憂憤的十年,也是尋覓、追求、奮斗的十年。永州十年,他考察民情,研究經史,在理論上取得重大建樹,在文學上獲得卓越成就,為世人流下了《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南宋文學家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記》中指出:“蓋先生于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BR> 初春的一個晌午,我沿著愚溪來到了柳子廟邊,尋訪先生的足跡。沿著小溪徜徉,左面墻壁上陳列著石刻浮雕畫,《永州八記》田園風光躍然畫中,讓人浮想聯(lián)翩。來到柳子橋上,遠眺愚溪河面寬闊,橋面離溪水有30多米高,溪水“嘩嘩、嘩嘩”流淌著,兩岸巖石森然羅列,青蔥欲滴的樟樹、柳樹生長在溪邊,柔曼的柳樹和迎春花滕蔓伸展著修長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曳。溪邊布滿了一排排吊腳樓,每隔十多米,就有一條石階伸到潺潺流水里,那是溪邊人家汲水洗衣的地方。古樸小橋、潺潺流水、溪畔人家,好一副婉約江南水鄉(xiāng)圖。
走過柳子橋,柳子廟躍入眼簾。柳子廟始建于北宋,面對愚溪,背靠西山。它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筑群,又高又寬的圍墻正中開設的正門顯得有些狹小,給人幽深寧靜的感覺。廟門上鐫有柳子廟三字石刻,門兩邊有楹聯(lián)。廟門邊有一對石獅鎮(zhèn)守。廟門上方一對雕刻精美的麒麟,守護著廟宇。屋頂青瓦飛檐造型美觀,順著屋脊盤踞著翻江倒海的雕龍,飛檐的尖角處各有一只精美的雕刻。
廟內為三進三開,步入大門,抬頭望見鐫刻著“文名千古”四個字的橫匾。穿越寬敞的走道,走入寬敞明亮的庭院,回身可見一座雙檐八柱戲臺,造型精美絕侖,恢宏壯觀。戲臺建于清朝同治年間,整座戲臺為木制結構,系三層重檐歇山頂式建筑。屋頂盤踞著兩條修長的飛龍戲耍著明珠,青瓦屋頂鑲嵌著白色波浪一樣的裙邊,飛檐的左右邊沿向上卷成45°角,每只檐角上雕刻著一條活靈活現(xiàn)的飛龍,它們張著龍嘴,伸展著長長的龍須,龍身上的鱗片清晰可辨,龍尾直伸向天空,凌空欲飛。頭層屋檐下泥塑的太上老君站立在八仙的中央,泥塑個個栩栩如生。戲臺中懸著一橫匾“山水綠”,文出柳子著名的《漁翁》詩,字跡出自清代大書法家永州道縣人何紹基之手筆。戲臺是紅木構造,戲臺上很寬敞,兩邊廂房上刻著“出將”、“入相”的門楣。一對大紅燈籠掛在戲臺前方,恰到好處地點綴著古老的建筑。望著這古樸典雅的戲臺,我遐想著幾百年前,于這煙柳繁華地,曾上演過多少京劇民戲,曾迎來人們多少喝彩聲……
越庭院蹬十余級青石臺階步入二進中殿,中殿正中一間屬于穿堂,門楣上刻有“八愚千古”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右旁的廊柱上有趙樸初題寫的“柳宗元紀念館”。后門上方鐫刻“都是文章”四個大字。中殿兩邊各有兩間柳宗元生平事跡陳列室。兩溜廂房是木制結構,雕花的窗欞古香古色,玲瓏別致。
越穿堂再度拾級而上進入正殿,正殿氣勢恢宏。屋宇高闊,左右墻壁上是整版的木墻,繪有中央美院教授周令釗先生于1992年應邀探訪“八記”遺址,結合柳宗元的文章,花三年時間精心雕刻的漆雕圖《永州八記》。每篇游記匾額的上方就配有一幅漆雕畫,活靈活現(xiàn),演繹著文字與圖畫的完美組合。《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謫貶永州時,苦悶抑郁不得志,遂寄情山水之間,而寫下的馳名天下的千古名篇。柳宗元出身于仕族家庭,他出生于中唐時期,社會動蕩,烽煙四起,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建中之亂、農民起義使柳宗元親眼目睹了政治局面腐朽黑暗。柳宗元年少即才華橫溢,21歲考中進士,26歲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后升遷禮部員外郎,他深刻認識到社會危機根源,革除積弊,積極參與“永貞革新”運動,成為王叔文集團的核心人物。革新歷時半年,因為朝內大官僚、宦官勢力的瘋狂反擊和藩鎮(zhèn)的強大壓力而宣告失敗。隨后,朝庭對王叔文集團進行殘酷迫害,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被逐出京都。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開始了在永州的十年生涯,困苦落寞的生活反而使柳宗元靜下心來,潛心于哲學探討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并取得巨大成就?!队乐莅擞洝返惹Ч琶惆l(fā)了作者謫居永州,心中憂憤,逐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抒心中郁憤之氣,開創(chuàng)了世界游記散文先河,亦使永州從此名揚華夏。
正殿中央,一座白色的柳宗元塑像依北墻放立,先生面容清瘦矍鑠,神采奕奕。北墻正中刻有“利民”二字?!袄瘛笔枪磐駚淼钠矫癜傩諏楣僬叩钠谕谠吷陨硎痉吨@二字,因此深受百姓愛戴。柳宗元遷任柳州刺史后,為民興利除弊,著力改善柳州落后的面貌,實現(xiàn)自己“官為民役”、“利安元元”的政治主見。他擁有四大政績:釋放奴婢,發(fā)展生產,關心民眾,興辦文教。柳宗元不僅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把這方面的許多思想發(fā)展到接近或達到近、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人本主義哲學水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包容了哲學上、政治上的兩重含義:哲學上以人為本、輕天重人,倡導“天人不相預”的自然觀;政治上以民為本,倡導吏為民役,民為君本的思想,不愧為一位進步的思想家和革新政治家。柳子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的開啟者,柳宗元變革圖新、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成就了湖湘文化品格,對后代賢儒產生了巨大影響。
走出正殿,走入陽光普照的后院里。庭院正中坐落著一座雕刻精美、飛檐凌空的木亭。四圍繞著木檐青瓦、青石板鋪成的回廊。走廊上矗立著懷素的《圣母貼》碑、《秋興八首》碑, 其“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正面墻壁上是藝術上登峰造極的“三絕碑”,它擁有韓愈的《荔子碑》、蘇軾的書法、柳宗元的德政,三者溶為一體,享有“國寶”之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右廊上雕刻有嚴嵩《尋愚溪謁柳子廟》碑,廟內可謂書家云集,丹青薈萃,珍貴碑刻遺存豐富。
踱步走出幽深寧靜的庭院,徜徉在柳子街上,厚重的青石板路似乎象一位經歷無數世事的老人,在向游人訴說著千年前先生的故事。愚溪伴隨著民居靜靜流淌著,蜿蜒迤邐,九曲十八灣,直流向遠方。溪旁竹林陣陣,讓人們回想起《小石潭記》等八記的幕幕風景。
接下來的幾天,我走遍了零陵的眾多名勝古跡,尋訪著柳宗元先生的足跡。在香零山湖畔,我踱步江邊,觀香零美景。恰逢雨后日出,煙鎖山腳,霧雨朦朧,往來舟楫,若隱若現(xiàn),萬頃江面煙波浩渺。先生曾于此作《登蒲州石磯望江橫口,潭島深回斜對香零山》詩。于湘江畔朝陽巖上,聽湘江濤濤江水聲,觀滾滾江濤洶涌北去,吟頌先生《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鼻猩眢w會先生謫居異鄉(xiāng),孤獨苦悶,寄情山水,感悟江雪之景的美麗與蒼涼。萍州島自古為瀟湘兩水匯合處,匯聚成湖湘母親河—湘江,峰回路轉,浩浩蕩蕩,迤邐北去。逢春夏水漲,立于島上石磯,舉目四望,黃葉古渡,江天風月,遠浦歸帆,漁舟唱晚,畫意詩情,盡入眼底。先生曾寫下《湘口館瀟湘二水所匯》詩,記錄了萍島旖旎迷人風光,令世人神往。憑江遠眺,回龍塔屹立河畔,巍峨壯觀,千百年來,默默護送湘江水往北奔流而去,為民間降住孽龍,鎮(zhèn)住水患……零陵的每一處風景,幾乎都留下了先生用十年光陰走過的足跡,留下了先生對大自然與生命的諸多感悟。
在零陵的幾天,我的心沉浸在激越之中,觸景生情,我深深緬懷柳宗元這位杰出的散文家。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一千多年了,可先生的思想、人文精神象春天和煦的風兒一樣吹拂著一代代生生不息的人們的心靈,滋潤著零陵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在華夏子孫心中撰寫永遠清新鐫永的千古傳奇。
(編輯:作家網)